Top

从沧桑古邑到美丽新区!鄠邑区用数字展示70年巨变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19-09-23 14:14:26 编辑:张丹 作者:张丹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秦岭之巅_wps图片_副本_副本.jpg

  四、从经济优先到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70年来,鄠邑区改变了以牺牲资源环境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错误做法,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拆除秦岭北麓各类违建527宗57万平方米,完成179宗“大棚房”问题整治,实施散乱污企业清零整治,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区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加强河道治理,实施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16%。

  五、从传统封闭到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70年来,鄠邑区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发展动能愈加强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设立市民之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40%以上,13个部门、155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建成双创载体38个,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5192户,民营经济占比达到59.8%。

  六、从缺衣少食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节节攀升

  70年来,鄠邑区始终恪守发展为民的根本导向,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909元和12415元,居民消费实现从“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需求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层次消费转变,贫困发生率低于0.1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商和失业保险实现从无到有,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七、从凋敝落后到繁荣兴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70年来,鄠邑区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破解民生难题,切实增进人民福祉。适龄儿童入学率、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100%、91.48%、100%、92%。现有各类医疗机构450家,床位3080张,从业人员4634人,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38.2%。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户县农民画成为全区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10个项目成功入选非遗名录。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双创载体4个,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迈上新的长征路,鄠邑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的期盼变成前进的动力,把历史的使命化作实干的拼劲,保卫大秦岭、融入大西安、建设副中心,加快追赶超越,重振鄠邑辉煌,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新时代满意的答卷。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美丽新区 鄠邑区 70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