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凌晨5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两颗北斗全球导航卫星发射升空。
位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为这两颗卫星提供了导航分系统、天线分系统、星间链路子系统等有效载荷,以及搜救、全球报文通信等增强载荷。
提前一个窗口实施发射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据悉,这次发射任务原定发射窗口因天气原因不宜实施,为不影响整个组网计划进程,北斗工程指挥部迅速调整工期,转换状态,决策提前一个窗口实施发射。
这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均属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卫星),是目前在建的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而本次任务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工程)的第13次发射,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该系统的第22颗和第23颗卫星,也是我国发射的第47颗和第48颗北斗导航卫星。
同时,这也是北斗三号2019首组双星发射任务,本次任务标志着北斗三号组网开始从基本系统向完整系统过渡和升级,也意味着今年的北斗卫星开始进入高密度发射期。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它是由基础级和上面级组成的四级火箭。基础级火箭是在长征三号乙火箭基础上为适应采用上面级而改进研制的捆绑式三级液体火箭,其一子级上捆绑了四个助推器。上面级是为发射我国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而专门研制的采用常规推进剂的轨道运载器。
新增小型化氢原子钟 具备更高精度和稳定度
北斗三号第22颗、第23颗卫星是北斗系列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中具有重大意义,在进入工作轨道并进行一系列在轨测试后,将与此前发射的21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
这两颗卫星也是所属轨道上首次配置轻量化氢原子钟的卫星,还首次配置了新型导航任务处理机,可有效提升卫星的性能指标和服务质量。此外,本次任务还搭载了国际搜救载荷,能够进一步提升搜救能力和搜救范围。
据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张立新介绍:“北斗三号从第13、14颗卫星开始,每两颗MEO卫星的功能和状态都不完全一致,我们一边研制产品,一边不断地更新、升级产品,这两颗卫星新增了小型化氢原子钟,具备更高的精度和稳定度,有效提升卫星的性能指标。正是因为不断地创新,才让北斗三号系统确立了整体先进、局部领先的地位。”
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中的原子钟有两种——铷钟和氢钟。北斗三号MEO卫星原子钟的设计与配置贯彻了不断创新的理念:从高精度铷钟,到甚高精度铷钟,再到这次的小型化氢钟,精度和稳定度不断提升。而原子钟在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上发挥着提供时间基准的作用,其稳定度直接关系着导航卫星的定位、测速和授时功能的精度和系统自主导航能力。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通讯员 刘昭彤/文 通讯员 张文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