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华清宫主要建筑之一朝元阁遗址有了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清理出唐代、元明等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一处。
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邢福来表示,“通过发掘情况来看,朝元阁整体建筑应该至少有三层屋檐,仅基址就有5米高,上面的建筑有多高就不清楚了。”
骊山上规模最大建筑
相当于李唐王朝家庙
朝元阁是唐代华清宫主要建筑之一,是盛唐皇家依山而建的大型建筑,也是骊山上规模最大的建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骊山的西绣岭第三峰顶,始建于天宝二年(743年)。
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十二月,(唐玄宗)以玄元皇帝太上老君降于朝元阁,令改为降圣观,塑老子玉像于阁内,供百官朝拜”。玄宗帝又下令在阁内画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位皇帝像以之陪祭。
由于供奉了多位皇帝画像,朝元阁实则相当于李唐王朝的家庙。玄宗时期,除祭祀外,也作为登高远望、郊游的休息之处。
因与唐王室的特殊关系,朝元阁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吸引了许多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的青睐,留下了无数的赞美之词。
安史之乱后,朝元阁逐渐荒废。后晋天福年间,后晋朝廷将朝元阁赐于道教。
2018年8月,为配合唐华清宫朝元阁的维修保护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始对朝元阁遗址进行发掘。目前,已发掘面积达850平方米。清理出唐代、元明等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一处,出土经火焚后的地栿(fú护栏底座)、立柱及排列有序的石柱础,另外还有莲花纹瓦当、带字瓦、铺地砖、手印纹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