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让撂荒土地创造价值 神木“三变”改革实现多赢

来源:丝路中国 时间:2019-10-12 10:20:12 编辑:田媛 作者:姬文艳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刚来村上的时候,村里的土地比较分散,一块一块的荒地和耕地相互穿插,土地利用率非常低。村容村貌也较差,很多老旧房屋破烂凌乱,村民们住着也不安全。”如今的河湾村和驻村干部贾小军几年前刚来驻村时截然不同。

  神木市锦界镇河湾村地处风沙草滩区,曾经是个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薄弱、发展滞后的川道村,村民们主要以种植玉米为生,产业结构单一,好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不能充分利用。

  近年来,神木市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以产业就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为引领,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为基础,以多项惠民政策为保障,走出了一条“七强化七落实”的脱贫攻坚路径。在这一过程中,河湾村也紧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机遇,采取了整理土地资源、改善村容村貌、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等一系列举措,成为神木市“三变改革”示范引领村。

  老宅打上“地标牌” 安全又放心

  “曾经村容村貌比较破烂,经过这几年整体改造以后,村容村貌和农户的自觉性、认知度全部提升起来了。村民房前屋后的卫生都参与打分,与村上的政策挂钩,先顾好小家才能致富。”贾小军说。

  秋收时节的河湾村,部分草地上立着的蓝色“地标牌”引人注意。贾小军向记者们介绍,这是村上的“破旧房屋拆除公示牌”。

1

  拆除时间、宅基地面积、房屋位置、拆除前后影像记录、房屋归属等信息在公示牌上都有明确的记录。这一块不仅是“公示牌”、“地标牌”,也是村民们的“安心牌”。

2

  “原来村里的危旧房太多,有村民搬迁或者外出也不愿意拆除,现在是谁的地拆除以后就打一个坐标,30年内有征地等村民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也不用担心宅基地被占用。”打点测量、签字确认、影像留档、拆除补偿和30年征迁权益保留等举措,给村民们吃了一记定心丸。从刚开始的不同意拆除到后来配合拆除,河湾村创新的宅基地腾退机制提升了村容村貌,也排除了村民居住的安全隐患。

  “一户种一田” 土地流转摘穷帽

  河湾村党支部书记暴满堂介绍,原来村民的土地地块分散,以种植玉米为主,传统的生产方式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低、经济收入少,部分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导致部分耕地出现废弃撂荒现象。

  “以前有的村民家里有十几块地,东一块西一块,耕作起来不方便。现在有村民上年纪不种地了,或者家里任外出务工,地就流转到合作社里面,村上通过地力提升进行土地重新分配,并向外界承包,村民享受分红。”暴满堂介绍,为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2017年10月,河湾村开始实施“一户种一田”制。

  合作社先将全村5500亩耕地全部流转至村集体,通过添加肥料、改善土质等方法使全村耕地全部变成优质耕地。再将整理后的土地重新分配,变“零碎种植”为“连片规模化种植”。剩余零散、弃耕、撂荒的地村上再租给企业,采取“村组+企业+农户”的运作模式,村民们既可以分红,也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原来五天的营生现在两天就做完了,由机械化作业,自家地连成一片也非常方便。”村民高兴地说。目前,河湾村已集中整理土地6000亩,涉及全村449户、1300多人,河湾村土地流转扶贫资金达355万元。2018年底,河湾村贫困人口由原来的35人减少到21人,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不仅“脱贫”还要“振兴”

  “原来我们种植玉米,产量太低,每亩只有不到1000元利润,改种成油葵,每亩利润能上升到2000-3000元。”村民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村上种植油葵实现增收后,大家的种植积极性也上来了。

3

  村民种植油葵比种植玉米效益好。贺冬鹏/摄

  贾小军介绍,近两年村上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作物调整,多元发展种养殖业。全村现有养羊150只以上的大户5户,去年已经种植油葵近1000亩,生产出油8000多斤,以每桶十斤120元的价格销售,实现增收。

  “村上现有榨油厂、光伏发电厂等村集体经济,分红采取贫困户优先的政策,大部分资金都给了贫困户。去年仅光伏产业每户贫困户就得到分红2000元,加上其他村集体经济分红,户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暴满堂表示,目前村上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下一步,将新建两座温室大棚发展果蔬种植,并利用宫泊海则等自然资源、地理优势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业,助力村民增收。

  从实现脱贫到振兴乡村,一步步举措的开展,乡村环境逐渐好起来、资源活起来、增收多起来……据了解,2015年至2018年,神木市累计脱贫退出贫困人口2815户6685人,实现了所有贫困村稳定退出,神木农村“三变”改革助力脱贫攻坚,让当地群众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来源:丝路中国

相关热词搜索: 三变 村民 撂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