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7岁男孩打手游2天花去6000余元 怕奶奶知道删光充值短信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苗巧颖 2020-03-11 17:35:02
[摘要]冯先生说,因为受过伤不能干重活,近些年他独自在南方打工,一个月收入也就三四千块钱,孩子跟奶奶生活,为了方便给老人手机绑定了银行卡,前些天才转了钱,就被儿子打手游花了。

07apb1qb_副本_副本.jpg

  有那么两天,孩子奶奶经常能听到手机短信,可待她拿到手机看时,却发现什么也没有,还以为是自己听力出了问题,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则充值短信,她才知道,她账户上的钱正在被孙子不断地充值给了游戏公司。

  冯先生告诉华商报记者,7岁的儿子最反常的两天发生在2月13日、14日,也都是晚上八九点钟,“我妈总能听到手机短信提示音,但是拿起手机看时,却什么信息也没有。”冯先生说,直到2月15日,母亲拿起手机看到一条充值28元的短信,这才知道孩子是拿她手机玩手游了。“联想到那两天经常听到短信声音,我把我妈的手机拿来查了下,发现就在那两天里,给一款名叫和平精英的手机游戏里充值了很多次,最大的一笔628元,最小的十几元。”冯先生说,两天里的充值把母亲绑在手机里的银行卡花掉6000余元。“还发现他在一月从份也充值过,算下来,前后光玩手游充值了6400多元。”冯先生说,这事气得他把孩子揍了一顿。

  冯先生说,因为受过伤不能干重活,近些年他独自在南方打工,一个月收入也就三四千块钱,孩子跟奶奶生活,为了方便给老人手机绑定了银行卡,前些天才转了钱,就被儿子打手游花了。

  冯先生也跟腾讯游戏客服沟通了,对方让他提交了一些资料,表明以关怀金的方式退还5500元。冯先生不明白,为什么退的不是全款,而这关怀金又是什么意思?

  华商报记者就此向腾讯方面了解,腾讯游戏客服回应称,由于案例中家长并没有具体实证证明相关消费为未成年人操作,“我们也充分理解家长在这方面的举证难度,因此在具体流程上,主要结合后台数据验证比对,并与家长和孩子就相关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核实,如果判断由未成年人消费的可信度较高,我们会出于关怀来妥善处理。”

  律师说法:

  家长可依法要求腾讯公司退还游戏款

  那么,孩子玩手游,游戏公司是否不用全部退还充值金额呢?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赵良善认为,从法律上讲,游戏公司应该把游戏款退还给家长,理由是,一方面,根据《民法总则》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本事件中,孩子只有7周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消费行为属于无效的。另一方面,7岁的孩子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登录游戏,并能花钱购买装备,这无疑与游戏公司技术设置有关,游戏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花钱玩游戏,早在2010年8月1日已施行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文化部又于2017年5月1日出台了《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注册,并保护用户注册信息,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实名认证制”。但是,实践中,网络游戏企业虽然在游戏中设有实名认证一栏,但是几乎都是点击即可跳过,实名认证在游戏中就成为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虽然游戏网站大多注有“本网游戏适合年满16周岁以上的用户使用”,但是该条款并非在显著位置标注,而且,所以,该条款属于无效的,对用户不产生法律效力。因此,游戏公司违背了上述法律规定,需承担法律责任。

  综上,游戏公司应把游戏款退还给家长。

  游戏公司提出的所谓“关怀金”,属于道德层面的范畴,仅是出于人道主义给家长的补偿,并不承认自身有错,更不承认其违法。家长可依法要求游戏公司退还游戏款。华商报记者 苗巧颖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报社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手游 充值 删短信

上一篇:陕西省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平台将启用 可实时查看学校食堂操作间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