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疫情防控医院急诊科冲在第一线 急诊医生的日常是怎样的?

综合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冯强 2020-04-03 07:28:53
[摘要]急诊,这个在外人看来“非常忙”的群体;在医院永远不下班、楼外标识永远点亮的群体;在医院分秒必争抢救危重的群体。

  急诊和发热门诊一体化建设才能不漏掉一个可疑病例

  华商报:结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和急诊未来的发展,您觉得有哪些问题亟须解决?

  于学忠:首先,急诊和发热门诊如何一体化建设?发热病人很常见,日常情况有些去看呼吸,有些去到感染科室,很多也会来到急诊。所以,需要急诊和发热门诊一体化建设,才能不漏掉一个可疑的病例。第二,急诊一定要有充足预案,疫情暴发后应该怎么处理?必须要强化日常的培训,合理流程的设计。硬件方面,武汉这次建立方舱医院,急诊在未来也需要这样的建设,比如医院多功能厅可以考虑承担这样的功能。第三,要稳固基层医疗队伍。大家觉得急诊累,待遇低,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这个学科,有了国家支持,急诊建设一定事半功倍。

  我省一家市级核心医院急诊科负责人:

  “我们什么都要会,但什么都不精”

  急诊的核心,陈西(化名)总结为“抢救急、重、危,把急症治得不再急,把要命的病先缓下来。”

  陈西是我省一家市级核心医院的急诊科负责人,该急诊科综合实力在全省同级医院中排名靠前。“说急诊是通道也没错,但这不是简单的通道,”陈西说,太多的疾病,尤其是危重病送入急诊,要在第一时间稳定情况后再转入其他科室,各种各样的疾病、太多不同的病人,都需要急诊科学判断,即使转其他科室,也要转得准确。

  “所以,急诊很综合,这个科室更像个综合医院。”陈西在谈及急诊面临的问题时,首先提到缺人,不是缺普通医生,而是缺精英。但目前急诊在医院的地位并不利于精英加入,“因为急诊医生的成就感、归属感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都比较欠缺。”

  陈西解释,受制于医院目前科室划分越来越细化的普遍现状,其他科室更像一条线,只需要在一个方向不断精进,更容易取得成就。而急诊更像一个面,急诊医生需要大量理论积累和实操经验,“什么都要懂,但好像都不深,有些领域急诊医生想深入研究,但病人又很快被分诊到其他科室,也少有机会研究下去。”陈西说,“各科室都有专家门诊,但急诊没有,急诊医生的印象好像就是‘忙’。”

  对于急诊发展有何建议,陈西的第一条就是要吸引精英人才。“人来了,待遇、硬件就得保障到位,要让人能发挥,有成就。”同时,因为急诊冲在前,陈西呼吁要加强急诊的安保力量,让医生更安全工作;要加强立法,让急诊医生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知道一下

  急诊科在我国诞生至今只有37年

  1979年,急诊医学获美国医学会承认,成为医学科学领域中第23门独立学科,“Emergen-cy”进入中国。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邵孝鉷将翻译定为“急诊”,重在“诊”,取紧急、诊断、治疗之意,比“救”范围更广、含义更深,中国急诊学科诞生。

  1983年,我国第一个院内独立建制急诊科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中国急诊发展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2009年,主要职能是抢救,肩负全科医生使命,全国县级以上医院建立了独立建制的急诊科,队伍不断壮大,75%以上的急诊从业人员为急诊专业出身。

  2009年至2017年为中国急诊发展第二阶段。2009年,原卫生部发布《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国急诊医学确立方向,走上适合国情的规范化发展与内涵建设道路。

  2017年至今,是中国急诊发展的第三阶段。同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文给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要求全面推进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标志着从国家层面,急诊医学发展已经进入全新时代。

  华商报记者 冯强/文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急诊科 疫情防控 发热

上一篇:宝鸡汉中等地援鄂医护人员结束隔离 男孩给妈妈喂亲手做的虾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