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全国两会“云访谈”,陕西时刻来了!

来源:208坊 时间:2020-05-24 21:46:43 编辑:张佳萌 作者:郭魂强 王普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今天是2020年5月24日,星期日,农历四月初二,西安阴,气温15-26℃,空气质量指数(AQI)63,良。

  今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商洛、安康和西安等地,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调研,看望慰问干部群众。

  时隔五年总书记重访陕西,从牛背梁到金米村,从平利老县镇到陕汽车间,从西安交通大学到大唐不夜城。总书记的脚步不仅有深情,更有深意。目前,陕西全省都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那么,五年来,陕西是如何实现追赶超越?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又对陕西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篇章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5月24日,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208坊与人民网人民视频联动,推出《两会云客厅—陕西时刻》特别节目,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政府市长李明远,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等嘉宾进行“云端”对话,就西安如何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如何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违建的教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陕西司法机关,如何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创新法治环境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QQ截图20200524215416.png


主持人:陕西是科教大省,创新综合实力雄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以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那么,请问李市长,下一步西安将如何这个落实总书记的殷切的期望呢?

微信图片_20200524215008.jpg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政府市长李明远:陕西是科教大省,创新综合的实力非常雄厚,西安作为陕西科教资源的核心承载区,综合科技实力名列全国前列,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陕西有各类科研院所超过四百家,各类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超过三百多家,两院院士六十多名,专门从事专业技术人员超过一百万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全国城市里面名列前茅。2019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了1300亿元,这在副省级城市也名列前茅。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要求我们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要迈出更大的步伐,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从2016年以来,我们大力推动了全面创新实验改革,大力推动了科技资源统筹,也在军民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果。比如,我们创造了一院一所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国都比较有影响力。

  同时,我们也全面推动了创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这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重要设备资源能共享互用,能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推动成果的转化。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和人才的融合,具体有这么几方面的打算:

  第一个方面是继续探索科技资源统筹机制,发挥政府领导作用。能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推动大学的科技装备共享。建立由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工单位共同参与的协作机制来推动科研设备、成果、人才等资源能够进入市场开放共享。同时,也进一步完善科技人员的奖励机制。

  第二个方面我们还是要鼓励建设一些高水平的创新平台。我们支持各个研究所、高等院校能够创建国家级的专业实验室,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鼓励这些机构能向社会共享,搭建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形成人才聚集区。

  第三个方面我们还鼓励各企业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西安人才资源丰厚,所以我们鼓励各大企业在西安设立研发机构。比如这些年鼓励华为公司在西安市的研究所,目前已经发展到18000人了,对西安的新业务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第四个方面我们要继续打造好西安硬科技的品牌。所谓的硬科技就是关键核心技术,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同时,要继续办好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程序员节、全球创投峰会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惠及一些硬科技的资源要素培育,引进一些硬科技的企业。

  地域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科技园区及各类的开发区,使这些开发区、科技园区成为布局产业链的重要载体。比如,西安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都有完善的体制和机制。我们想进一步能够扩大这些科技园区,能够推动这个产业链的完整的布局,能够在这些园区中推动科技产业人才与金融的紧密对接,提升区域的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

主持人:当前,全球疫情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可能将会长期的存在。我们知道西安是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始发客运航班指定的第一入境点之一。请问西安将如何完善常态化的防控机制

  李明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我们把机场、火车站、高铁站、高速路口作为阻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形成了一个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专防专治的体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本地确诊病例的清零。

  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我们又积极的推动复工复产,出台了一系列的援企惠企的政策。目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措施下,复工复产、复商复业、复学复课等总体情况都比较好。

  西安被列入12个进京的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城市后,我们围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了两套体系,各自运行,闭环管控,没有出现一起漏查失管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外防输入的管控体系。在机场落地、通关、分流环节缩短时间,提高效率。例如,我们在机场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分流中心。同时,对机场流程进行了优化,缩短旅客落地后在机场停留时间。此外,常备了三十多辆旅游大巴、五十辆救护车,紧急情况下可以调度到一百辆救护车,最大限度、最快速的分流旅客,减少旅客在机场停留时间。在运转,隔离,留观的环节,坚持闭环管理,目前已经指定了19家酒店能够接受在陕分流航班隔离人员,落实14天集中隔离,再加两次的核酸检测措施。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9机制,9流程“的模式。9机制主要在工作机制方面,包括组织领导,转班,物资,日常监测等方面,确保无缝的对接,闭环管控。同时,也加强一些人文关怀,对隔离14天的旅客们提供一些优质服务,给他们必要的生活物品,方便旅客的生活。此外,我们也对接送流程,酒店准备等方面制定了9条详细的规程,让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暖心。

  截止到5月20日,我们共分流的航班有22架次,隔离留观了将近5000人,筛查出了确诊患者有56例,全部都得到了救治,其中54例已经治愈,目前在院治疗的只有2例。同时,我们还筛查出了13名无症状感染者,这13名无症状感染者也全部治愈,在此方面我们做出了西安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200524215035.jpg

  主持人:“秦岭和河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在您看来,陕西应该如何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违建的这个教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呢?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秦岭生态保护对中国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关系到陕西的生态环境,更是中华民族的祖脉。所以,从这点上来讲,陕西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上责任重大。从一个普通陕西人来讲,在我们心目中,秦岭的地位一直都是很崇高的,所以此次的违建的处理,应该说还秦岭于原来的面貌,把绿水青山还给秦岭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也是一个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的一件大好事。

  未来,秦岭应该在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指导下,把秦岭的保护和开发要放在一个理性的、科学的框架中来衡量。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必须是遵循科学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让秦岭的开发是一个低冲击力的开发,应该以生态效益为重,而不是说单纯的去追求经济效益。

  秦岭不仅仅是生物的多样性,它除了是自然的宝库之外,也是我们文化的宝库,文明的宝库。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再大的保护也是不为过的。我觉得《秦岭生态保护条例》的再修改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它从法律的层面,从条例的层面,规范了人们在秦岭的行为,也规范了企业的行为,为秦岭保护确定了法律规定的标杆。作为普通民众,作为企业,作为政府,作为各个社会团体,都应该在这个条例之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规范一些项目建设,或者说来规范一些未来秦岭的开发和保护。

  秦岭的核心区是绝对不可以动的,秦岭的缓冲区,只能是用于一些科研的开发或者说科学研究调查,只能是在实验区可以有一些人类的活动,这样才是秦岭应该有的开发力度,或者说是一种低冲击力的力度。让人类对秦岭的影响能够处在一个正向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让秦岭的青山绿水能够继续给我们带来和平、宁静与可持续。

  主持人:立法,司法,执法,为的都是实现更好的治理。去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那么,作为司法机关如何助推陕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创新的法治环境,请您跟我们做些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总书记对陕西提出了五项要求,其中第一个方面的要求,就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的步伐,这也是总书记对我们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寄予厚望。作为陕西人,在这方面一定要切实贯彻执行,贯彻落实好。作为人民法院,还需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我们正在打造“3116工程”,什么意思呢?就是应对三个严峻挑战,建设一个创新平台,打造一批精品案例,构建六项协同机制。

  目前我们应对知识产权案件方面面临三大严峻的挑战:知识产权案件的增速比较快,案件数量增加的比较多;市场案件专业性比较强;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难度大。比如两年前的最高人民法院和陕西省委批准,在西北地区设立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也就是西安知识产权法庭。这个法庭是2018年2月24日正式挂牌,知识产权之前全省的案件1500多件,同年年底,案件就达到了3196件,到去年全省案件达到了4537件,可以看出是成倍增长。

  面对这样一个挑战,要完善审判工作机制,加强审判案件的质量,切实营造一个良好的审判氛围。我们就提出来“3116工程”:3,指应对三大产峻挑战,即知产案件数量增速快,专业性强,审理难度;前一个1,指建设一个创新平台,即建设好西安知识产权法庭这个平台,这是我省知产审判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家知产法庭;后一个1,指打造一批知产审判精品案例,我省己有多个案例被最高法院评选为指导性案例、全国优秀案例、全国知产典型案例、首届全国百篇优秀裁判文书;6指创建六项知产保护协同机制,即座谈、联动、协调、创新、合作、通报机制。这就是创建一个创新的平台,作为一个改革试验田。在这基础上可受理全省范围内的专利技术类的案件,专业性非常强,示范带头作用非常明显,这项工程去年成为我们陕西法院的十大亮点工作。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提出要打造建立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高地。从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实现严格保护,也就是说对侵权行为,违法行为的严格惩罚,同时要对合法的权益切实保护。二是提出了高效保护,也就缩短过去大家认为的知识产权案件周期比较长,缩短办案的期限,在这方面搞繁简分流的改革。三是在审判体制机制做一些探索。我们提出了协同保护,在这个基础上面,想打造一个西部地区或者说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的新高地。目前,知识产权这方面我们已经走到全国的前列,这也反映出陕西整个创新水平比较高,创新意识比较强,应该说是为陕西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司法保障环境。

  主持人:人民法院也是反腐败工作重要的职能机关,依法惩治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的严重犯罪,特别是发生在食品卫生,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这种职务犯罪。那么这个问题,您认为法院还需要如何加力突破?

  巩富文:我认为应该特别注意做到这几点:

  第一个方面,一定要严格依法办案,也就是对每一个涉及职务犯罪的案件或者是涉及腐败的案件,对这些案件一定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量刑适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特别是我们《监察法》颁布以后,要和《刑事诉讼法》搞好衔接,提高案件的质量。这个方面还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严是首要的,在坚持严的这个过程中要对那些具有立功,坦白,积极退回赃款赃物赔偿损失,对有悔改表现的要从宽处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宽这一方面也要让当事人感觉到我们法律是有温度的。这个是我们国家的长期坚持一项刑事司法政策,叫宽严相济,应该切实地坚持下来。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要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在司法实践中把行贿的案件要根据《刑法》规定切实依法定罪量刑。为什么呢?因为行贿这个行为实际上是腐败犯罪的源头,就是要从源头去治理,对行贿案件和受贿的案件一起查,就是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个方面,要坚持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起推进,把这个标本兼治,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通过我们审理,判决有关职务犯罪这方面的案件,达到对社会上、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作用,让我们法律来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

QQ截图20200524215504.png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

  主持人:在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伟大征程中,陕西高校应该有什么样的责任与担当?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这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既是方向,也是任务。我们要扎根三秦大地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大力统筹校内外各种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校地合作网络,主动担当作为。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助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陕西军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中走在前列。

  二是坚持开放驱动,助力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要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高校的优势和作用,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依托,积极参与、深度融入、加强引领“一带一路”大格局,为陕西的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畅通渠道、开辟领域。

  三是坚持文化驱动,助力构建富裕和谐美丽陕西新形象。要充分汲取陕西丰厚的历史文化营养,推动人才培养与引领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相得益彰,为陕西赓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展示陕西新形象激发活力。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请您谈一下,西工大在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

  张炜:围绕地方需求,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深度融合,主动服务陕西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校地合作上水平。认真实施《中共西北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助力陕西追赶超越和大西安建设的决定》,细化举措,扎实推进,扩大实效,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协助地方政府继续推动“翱翔小镇”“三航小镇”及环西工大军民融合创新带建设。

  二是发挥人才优势,搭建智力支持平台。深化与同城兄弟高校的合作,构建大协作、大联合的西安高校资源共享平台,为一流人才培养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我校牵头成立的智库和研究平台,如陕西省军民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陕西网络创新研究院等,延伸产学研合作链条,提升智力支持能力。

  三是发挥学科优势,构筑科教产融新高地。在西咸新区建设无人机产业化基地,在陕北靖边建设国内首家无人机专用试验测试中心;与西安高新区等地合作,形成金属3D打印全国领先的产业规模,创出全国第一家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第一个以3D打印为主题的科技孵化器、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与省内民企合作研发的“50公斤级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创造多项国内第一,2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户陕西;以我校教师知识产权转化组建的鑫垚、超晶等公司直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创新源头。



来源:208坊

相关热词搜索: 全国两会 云访谈 陕西时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