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陕西文物探探探:200余件藏品现场亮相 快来看看有哪些宝贝?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0-06-14 06:37:00 编辑:田媛 作者:马虎振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8位专家坐镇,50余位收藏者携带200余件藏品现场亮宝,20多万人次网友在线观看直播……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华商报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合作对民间收藏文物免费公益鉴定活动进行直播,线上线下公众关注度极高。鉴定活动中,发现了多件珍贵藏品,同时也发现不少高品质仿品。

51.jpg

  50余位收藏者携带200余件藏品现场亮宝

  活动时间本来定在9:30开始,但早上八点多,科技一路省文保院门口等待区摆着的一片椅子上,已经坐满了前来免费“鉴宝”的收藏者。

  将近9时30分,8位专家就位,活动正式开始。

  8位专家分别是: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员刘云辉,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韩建武,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尹夏清,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物总店研究员崔庚浩,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原副主任郑怡,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物总店总经理秦怀戈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徐涛,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权敏。

  收藏者们按照顺序被叫号进入大厅,经过专家大概过眼后,随后重点藏品被推荐放在推车上,由藏家自己推进电梯,然后上楼来到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鉴定室进行详细鉴定。

  当天被推荐重点鉴定的有9件(套)藏品。其中8套主要进行了传统眼学鉴定,1套藏品进行了科技鉴定。据统计,共有50余位收藏者携带了200余件藏品到现场来请专家给做鉴定。

52.jpg

  清代中期豆青釉荷花纹花口大盘造型非常漂亮

  当天在鉴定室鉴定的几件藏品中,第一件藏品和第二件藏品,相对来说最为专家肯定。

  第一件藏品是一位小伙子带来的,他说是帮朋友来鉴定,这是一件尺寸比较大的瓷盘。专家秦怀戈先生现场测量,这个大瓷盘直径34厘米、高6.5厘米。

  秦怀戈先生表示,这个东西品相很不错,其标准定名应该是“豆青釉荷花纹花口大盘”,年代应为清代中期,发色也非常漂亮,接近梅子青的程度,是清代中期的一件比较好的藏品。

  景德镇这种豆青釉起源于龙泉窑,是在宋元龙泉窑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明代龙泉发色不是很稳定,出来的颜色有深有浅。但到了清代尤其是清代中期,就达到了非常稳定的阶段。这件藏品很不错,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它里边整体的是盛开的莲花造型,花瓣组成一朵盛开的莲花,中间还有莲蓬,造型非常漂亮,建议好好收藏。”

53.jpg

  一对鸢尾花花纹青花瓷瓶 是康熙年间的出口回流

  第二个接受鉴定的藏品也是瓷器。这是一对17公分高的青花瓷瓶,秦怀戈先生看过后表示,这对器物的盖子是后配的。

  带藏品来鉴定的年轻人也表示,是帮亲戚朋友来看的。

  秦怀戈先生仔细看过后表示“还不错”。基本上可以断定,它是清代早期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器,从花卉上看,主体花纹是鸢尾花。鸢尾花花纹最早出现于欧洲,欧洲一些家族的族徽纹饰上经常用到鸢尾花。从这两点看,这件这个东西应该是中国的外销瓷。应该是欧洲在清代定烧以后,通过贸易流到了欧洲,现在从欧洲流回了中国。

  “在清代早期,东印度公司当时的贸易,中国瓷器在欧洲非常珍贵,所以通过贸易过去了很多中国的瓷器。但中国传统的纹饰又不太适应欧洲人的审美,所以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把欧洲喜欢的纹样拿到景德镇进行中国的青花绘画,制造欧洲喜欢的品种。”

  这个东西相对完整,保存得不错。这个纹样在欧洲是也有一定量,前几年荷兰一个收藏家把一件同样的东西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现在上海博物馆展出。这个时期的绘画风格在青花上的层次非常鲜明。在康熙时期青花有青花五彩之说,但是它五彩不是色彩的,是在这青花的浓淡上能表现出来不同的色调,所以这一对儿非常的难得。上海博物馆是一件,这个是一对。但缺憾就是盖子是后配的,上海博物馆那一件有个原盖子。这件东西很难得,将近300年了,能保持这么完整非常难得的,经济价值不菲,建议好好收藏。

54.jpg

  两件纹饰和工艺“考究”的玉璧被判断为现代仿品

  随后,有两位收藏者带来了两件玉璧。

  专家刘云辉先生鉴定后表示,玉是真玉,是透闪石玉,但这两块玉璧都应是现代人做的仿品。

  第一块玉从表面上看,其形制一般流行在战国晚期到汉代初年,纹饰也是古纹,和战国晚期到汉代初年的古纹特征还是相符的。但仔细再看,这个东西是太规矩,“当时虽然有铁质的琢玉工具,但做出非常规律的东西还是做不到的。”

  第二块玉璧上面还有黑沁色,给人感觉完全像是战国晚期到汉代初年的一件小玉璧,上面没有纹饰,一个面上有切割痕,玉质不错,比较温润。“但古玉有古相,我感觉这也应该是一件仿造的东西。古代玉器上面有切割痕,这个器物上也有一条切割缝,薄厚还不完全相同,给人感觉像是古人做的东西,但实际上太规整,是用现代机器做出来的。从工艺角度来看,是在极力模仿古人的工艺,但实际上是现代人的工艺。”

55.jpg

  打印机也可打出名人字画 见了名人字号别激动上头

  接下来,一位年轻人带来了三件书画作品,称是自己爷爷收藏的。但鉴定专家徐涛先生看过后表示,尽管三件书画落款是张大千、齐白石,看起来是名人字画,书画和字迹也很像,但实际上都属于现代印刷品。

  为何这么说呢?徐涛先生现场用带着灯的放大镜,放在书画局部让收藏者自己仔细观察。在放大镜下面,可以看到字迹边缘呈现出了规律的锯齿状特点。

  “这种书画一般是高清扫描后用喷墨打印机打印的,打印机会留下锯齿状的特点;另一种情况是高清图像扫描放大后,图像本身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而若是毛笔留下的墨迹,笔画的交叉在放大镜下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另外毛笔有时还会透过纸背,这些特点在藏品中都没有看到。这种打印技术,是2000年以后才有的技术,最早是从日本流传过来的。当然这种技术也有个好处,若是收藏有珍品怕损坏,可以扫描一下打印出来装裱一下,一米之外很难看出真假。”

  这位年轻人表示,爷爷很喜欢收藏。徐涛先生提醒说,喜欢收藏可以,但要提醒老人见到名人字号,一定不能激动地立即上头,否则很容易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

56.jpg

  “如果这件器物是元代制作的‘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那应是国宝级文物

  一名小伙子拿来了一个“青花釉里红”大瓷瓶,上面有“大元至正八年”字样,称是爷爷收藏的东西。

  专家尹夏清教授把器物里外看过后表示,“如果东西是对的话,这应该是一件国宝级文物。但这件青花釉里红的玉壶春瓶,从造型和纹饰看并不是元代的,是现代仿制品。”

  玉壶春瓶的造型,真正的造型要比这个更肥硕一些。另外,元代的青花釉里红蕉叶纹中心是留白的,其他时代的这种蕉叶纹中心是实心的。

  元代和明代初年的青花用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这种进口料有个特点,就是色素的沉着,自己里面有很多黑点,用放大镜观察时有很多黑色斑点,这是料里带的瑕疵烧造出来的,但眼前看到的青花料相对来说是比较均匀的。

  从工艺来说,青花釉里红都是釉下的,烧了素胎以后先上青花,再上釉里红,就是铜成色,然后再上透明釉。所以青花也罢,釉里红也罢,全是釉下的。这种工艺烧造成熟是元代。但这个器物的工艺,不是元代的工艺。“你可以看一下,大元至正八年至这几个字也是有问题的。”

  另外元代器物的龙纹,一般是小头、细颈、蛇身,这个头相对来说就比较大,是明清时候龙的头,爪子仿的有点像,但是有差距。另外一个器壁比较厚,手感比较重。

  从这些特点综合评判,它应该是现在仿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的玉壶春瓶。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瓷器、古玉器没有问题,但买东西一定要谨慎。

  小伙子同时还带来一个翡翠手镯,称也是爷爷淘来的。

  尹夏清教授看过后表示,翡翠是硬玉,硬度很高达6.5以上的,划玻璃对它是没有伤害的。翡翠分为ABC三种不同的类型,A货就是纯天然,它的颜色底子全是纯天然的,但这一件的颜色和包括底面它有一些洗的痕迹,真正的翡翠表面用放大镜观察是有翠性的,洗和泡过之后就被破坏掉了,结构也比较松散。所以应该是B+C货。如果把它当A货买就吃亏了。

57.jpg

  实际上“没漏可捡” 搞收藏一定要理智

  一位收藏者委托省文保院工作人员拿来了一对部分区域镂空的向内卷口的圆柱状瓷器,上面有多位女性人物图案。

  专家郑怡先生鉴定之后表示,这是帽筒,是过去放帽子的一种器物。咱们中国人过去戴的都是硬壳帽,官帽、瓜皮帽等各种硬壳帽子,回家后必须要放在庄严的地方,不能随便挂在墙上,于是就把它放在帽筒上面的。最早有木的、有铜的、有景泰蓝的等等,到了清代晚中晚期开始大量用瓷器做帽筒。

  “清代晚期有很多这样的帽子,但基本上是直口的,而且胎比较薄。这对帽筒有点厚重,上手后有压手感,加上色彩过于浓艳,甚至有点恶俗。我认为,从胎质从装饰等来看,这对帽筒是现代景德镇的仿制品。上世纪80年代以后景德镇有大量的仿制品,像这样的很多。”

  郑怡先生表示,当今社会人们对收藏热都追捧得非常热烈,有的甚至一点收藏的知识都不具备也热衷高收藏,有的人甚至倾其所有买了很多假东西。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没漏可捡,如果有漏的话,业内人士可以买到大量的。大量很恶俗、很粗俗的仿制品,有的是工艺品,充斥于市场。所以告诫大家,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对于收藏就是玩玩而已,不要花太多的钱,更不要用太多的时间,也不要听人讲故事。这种讲故事、写剧本,埋地雷的事就在身边,随时都可能发生。

58.jpg

  一位退休教师带来的小瓷瓶吸引了专家目光

  虽说有不少收藏者走了眼,但也有收藏者“功力颇深”。

  除了专家在鉴定室重点鉴定的几件藏品外,在当天的“鉴宝”活动中,一位喜欢收藏的退休老教师带来的藏品,吸引了多位专家的注意力。他所带的一对很小的、胎质极薄的小瓷瓶,瓶底落款为“乾隆年制”,经专家鉴定应为真品。

  另外,在当天的鉴定活动中,一位收藏者所带的做工精致的金属器物接受了省文保院的科技鉴定。经X光衍射检测仪检测,器物表面黄色花纹组成成分确实是金。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文  张杰/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文物 鉴宝 珍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