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陕西文物探探探”第9期:大唐进士白居易在大明宫的“职场生涯”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0-07-17 22:14:46 编辑:报社方正 作者:马虎振 郭一岫 张杰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宫廷为官,是古代读书人的梦想。那么读书人一旦高中进士进入宫廷为官,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7月15日,华商报文物报道融媒体传播栏目“陕西文物探探探”来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官署遗址,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明宫官署遗址考古领队李春林、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讲解员陈聪,以“大唐进士白居易在大明宫的职业生涯”为视角,探寻了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宫廷为官的日常上班情境,以及白居易工作过的地方曾经发生的令人惊悚的历史事件。约30万网友观看了本期视频直播。

  

\


  值夜班写诗,证明白居易曾在中书省上过班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29岁的白居易在殿试中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高中进士的白居易,看到金榜上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心情有多么激动,可以从这两句诗中看得出:“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从此白居易就与大明宫产生了直接联系。在他此后的人生中,虽然曾多次外放到江州、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做官,但也多次被召回大明宫任职。

  从履历看,白居易在大明宫内做过的官有:秘书省校书郎、进士考官、集贤校理、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子左赞善大夫、尚书司门员外郎、朝散大夫、中书舍人、秘书监、刑部侍郎等。

  大明宫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相当于4.5个明清故宫,那么白居易究竟在大明宫什么地方上班?

  “阁下灯前梦,巴南城里游……”这是白居易写的《中书夜直梦忠州》,从这首诗可以判断,他曾经在大明宫中书省当差值夜,写诗的时间应该是从忠州刺史任上被召回长安以后。

  讲解员陈聪介绍,整个大明宫是前朝后寝和中轴对称的格局。以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主的区域,是大明宫的前朝办公区域。其中含元殿属于外朝,举行冬至、元日等大型庆祝活动一般都会在这里。宣政殿属于内朝,具有一定机密性,是皇帝和重要大臣们会见商议朝政的地方。所以在含元殿参加朝会的官员人数更多,但是要到宣政殿就可能会有官员级别的限制了。后寝区域以北边的太液池为中心,周围依次根据地势分布的建筑一直延伸到玄武门,这是皇帝和后宫嫔妃们居住和游玩的区域。

  那么,中书省究竟在哪里?考古领队李春林说,2011-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在对含元殿西北区域进行发掘时,发现了两座南北相连的院落遗址。其中北院保存完整,出土大量建筑构件和生活器具。根据院内建筑基址的位置和规模,初步推断是文献中提及的唐代专为皇帝起草诏书、政令的中央官署——中书省。

  

\


  工作是给皇帝起草文书诏令,宏伟建筑常触发诗兴

  李春林介绍,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白居易值夜的中书省,就在含元殿和宣政殿两大殿之间靠西的区域。

  “白居易在中书省前后任职大概近10年,主要任务应该是为皇帝起草文书、诏令等。因唐帝国政务繁多,中书省官员随时要应对各种公文,除白天上班外,还得要值夜加班。他们的工作类似国务院的秘书班子。庞大的国家,各种情况都会有,作为行政中枢机构,随时要辅佐皇帝处理各种政务,以确保朝政的正常运转。”

  

\


  在唐代的大明宫里上班,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所见、所感、所想,往往都化成了诗句。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的从长安乐游原上观音寺(后改名青龙寺)内的高台上向北看到的情景,不仅描画了长安城的棋盘式布局,还写了远眺之下百官上早朝时所持的灯火,宛如夜空中一道星宿直达大明宫。而诗中的“五门”,应该指的就是丹凤门。

  除了丹凤门,龙尾道也多次在白居易诗里出现。“龙尾道边来一望,香炉峰下去无因。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这首诗题为《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触发诗人感触的正是龙尾道。

  李春林介绍,唐朝的官员五更就要上朝,下午三点就可以回家了。早上他们一般会先在建福门前汇合,然后等宫门开了以后鱼贯而入,经龙尾道到含元殿早朝。龙尾道是从含元殿的殿前两侧一步步盘绕登上含元殿殿顶大堂的坡道。这个坡道又长又陡,要一路爬坡,登上后视野立即会变得开阔,所以让敏感的诗人印象很深。

  考古发现中书省政事堂,白居易也许曾在这里和同僚下过棋

  文献记载表明,以含元殿——宣政殿南北为轴的朝政区东西两侧,对称设置有许多中央官署机构,其中西部分布有殿中内省、集贤院、御史台、中书省等部门。从文献史料看,都是和官员上朝、办公有直接关系的。像御史台,即主要负责监察、规范官员的朝仪班列、纪律和行为举止。

  李春林介绍说:“从2011年到2016年,我们对大明宫偏西的这片官署遗址核心区进行了重点发掘。发掘区东南距含元殿大约150米左右。发掘面积达3000平方米,包括一条南北向的渠道及东侧比邻的南北向夯墙。墙在遗址区可以说是很关键的元素,因为它对于认识遗址区的平面格局和建筑空间的分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夯墙以东约30米清理出了南北相连的两个院落,其中北院呈长方形,南北50米,东西近65米。该院北边发现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建筑夯土基地,东西长62米,南北宽16米。是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等殿类建筑之下次一等规模的堂式建筑基址,推测可能是中书省政事堂。在它南边还发现一个中厅,两侧带有翼廊,堂与中厅之间为庭院,庭东西各有座厢房。四座单体建筑基址合围,复原显现的北院,即为一座地面铺砖、顶有覆瓦、端严整齐的四合院。”

  

\


  “官署遗址发掘出土近500件文物,其中已完成修复300余件。这些文物以建筑构件为主,比如长条手印砖、素面方砖、莲花方砖、莲花瓦当、青棍筒瓦、印字条砖、手印砖等,还有当时官署用的碗、盏、白瓷碗、黑釉瓷注壶等生活用品。在一个白瓷碗底下清晰地刻有‘官’字,应为皇家烧制的器物。在一些瓦片上还发现有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和‘开元’的年号,应是其制作年代。此外,还发现了砚台和围棋棋子等。这说明官员可能会在工作之余下围棋,白居易有可能就在这里和同僚对弈过。”

  “发掘完成的区域已经做了保护性回填并用铁丝网围着,外围有待继续发掘。这个遗址内涵比较丰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年我们计划对这个区域再进行一次发掘。对于已经发掘过的区域,我们觉得将来最好是覆土以后在上边把真的保护起来,把过去的形制结构、建筑院落的平面在上边1:1展示出来。不仅对游客来说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还可以更好地避免遗址被风吹雨淋破坏。”

  上班管饭,冬天值班烧火取暖,院里种植有紫薇花和竹子

  从考古发掘情况来看,白居易当年在中书省工作应该是什么样的场景?

  李春林说,因为这个区域跟唐诗里提到的很多个官员上班的区域相关,他们也很感兴趣,希望能把考古发掘情况和文献对照,复原当时行政办公区的日常生活和上班制度。

  “目前为止官署遗址已发掘了一处完整院落遗址,而且南边也绽露另外一个院落的局部遗址,显示该区域院落比较密集,布局比较复杂。在北边完整院落以北还发现了一条东西向的路,对整体了解这个区域遗址格局来说,是重要的线索。2011年发现的墙和渠、西邻昭庆门到光顺门的道路,应该是官署区西界的重要表识。”

  “目前在北院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建筑,推测应是中书省政事堂基址。从建筑空间算的话,这里平时办公的人不少。外侧的厢房估计也有各自的功能,其中东厢房还发现有草木灰的砌砖小坑,估计是当时用来取暖的。因为长安冬季很冷,古代没有暖气,我们推测这个地方冬季有值班的,即白居易诗中‘夜直’的房间。另外院子东南有排水小沟,估计往西最终可能是通往已发现的那条墙外沟渠,由此足见大明宫内排水设施之完备。”

  

\


  “在这个区域还出土了很多瓷碗,可能就有白居易当时在这里生活使用过的。唐代给上朝官员按制度是提供‘廊下食’,平时办公的官员当也会有类似现在的工作餐,上夜班可能也会有夜宵。”

  “文献记载还提到了这个地方有紫薇树,所以中书省又被称为紫薇省。白居易的诗也提到过‘紫薇花对紫薇郎’,说明这个地方当时是种植有紫薇花的。此外,白居易的诗里还提到了这里有竹子。”

  在长安东南区域多个里坊住过,做校书郎时每月16000钱

  白居易在大明宫里上班,平常住在长安城的里坊。唐代长安城整个规划布局就像是棋盘,棋盘上的每个格子可能就是一个里坊。

  李春林介绍,白居易籍贯山西太原,出生在河南新郑。刚到长安做校书郎的时候住在常乐坊,大概位置相当于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这片区域。那里离东市近,生活应该比较方便。后来又搬到了永崇坊、昭国坊居住。年轻时白居易应该一直是租房居住的,直到50岁前后,他才在新昌坊买了一处宅院。新昌坊的位置在如今地铁三号线延兴门站西侧附近。

  白居易平时上朝,从住处到大明宫大概要走6—7公里,路途比较远,如果不骑马会很辛苦。而当时长安城的道路并没有硬化,遇到夏季下雨道路泥泞,为此他还曾租用过别人的驴子。

  那么官员骑马到了大明宫以后,马匹怎么办?李春林说,在大明宫前有下马桥,凭字面隐含的内容,推测应该就在含元殿前边两侧,可能会有专门驻马的所在,因为文献里边提到了下马桥。究竟是否如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

  至于白居易在大明宫上班的“薪酬”,李春林研究员说,白居易最初在做校书郎的时候,一个月有16000钱,另外官府还给他安排有两个仆人。从他的诗里可以感受到,他对当时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

  半夜就要动身准备早朝 ,下雪天十里北行寒风冻耳 唐代官员五更就要早朝,有些官员的住宅距大明宫较远,就需要提前起程,有的甚至在夜半出发,很是辛苦。白居易写过好多早朝的诗。

  “鼓动出新昌,鸡鸣赴建章。翩翩稳鞍马,楚楚健衣裳。宫漏传残夜,城阴送早凉。月堤槐露气,风烛桦烟香。双阙龙相对,千官雁一行。汉庭方尚少,惭叹鬓如霜。”这首诗题目就是《早朝》,写了官员上早朝的情景。

  而雪天早朝途中的感受,让白居易尤其印象深刻。“长安盈尺雪,早朝贺君喜。将赴银台门,始出新昌里。上堤马蹄滑,中路蜡烛死。十里向北行,寒风吹破耳。待漏午门外,候对三殿里。须鬓冻生冰,衣裳冷如水……”这是他《早朝贺雪寄陈山人》诗中的句子,其中辛苦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而一路辛苦走到大明宫,还要等待宫门打开才可以进。据《大明宫史话》,大明宫四周宫墙上设有12个宫门。其中南面宫墙有五门,正中为丹风门,门西为建福门,次西为兴安门,丹风门东为望仙门,次东为延政门。

  建福门位于丹风门西,距丹风门415米。是文武百官上朝入宫的必经之门。无论是在含元殿举行的外朝庆典,还是在宣政殿举行的朔望“大朝”,或是在紫宸殿举行的单日“常朝”,官员都须在黎明时宫门开启之前,乘马赶至建福门外,等待入宫,这称为“待漏”。只有宰相才可在光宅坊内的太仆寺车坊内“以避风雨”。直到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六月,才在建福门外为上朝官员修建了“百官待漏院”,作为官员上朝前的短暂休憩之所。

  李春林介绍,2008年11月,考古工作者在建福门址两侧发现了大片夯土,推测极有可能为“百官待漏院”遗迹。

  宰相武元衡早朝遇刺身亡,他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越职言事

  而白居易对早朝的感受,除了辛苦之外肯定还有更复杂的感受。因为他遭贬谪就和有一天早朝时发生的事情有关。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黎明时分,宰相武元衡从自己居住的靖安坊住宅出发,刚行至该坊东门附近时,就遇到了刺客袭击。武元衡被杀,横尸在宅东北隅坊墙之外。同时遇袭的还有住在通化坊的御史中丞裴度,多亏裴度的随从王义奋力保护,裴度只是头部受伤,并无大碍。这件事也称为“靖安坊”事件。后来查明这些刺客原是淄青镇节帅李师道所遣,企图刺死武元衡和裴度给朝廷施压,迫使朝廷放弃对淮西镇的用兵,以达到援救淮西吴元济的目的。但此举让唐宪宗更加坚定了平叛决心,两年后终于取得了淮西之役的重大胜利。

  武元衡遇刺身亡后,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却被认为是越职言事,此后又遭诽谤,被贬为江州司马。

  李春林介绍,除了这件事,在白居易曾经工作过的中书省,还发生过另一件耸人听闻的历史事件。太和九年(835年),27岁的唐文宗不甘被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但此事被宦官头目仇士良发觉,结果导致许多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甚至家人也受牵连而遭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有一千多人,中书省应该也有官员遭罹此难。这件事史称“甘露之变”。白居易虽然当时在洛阳,但这件事的发生对他的心理和思想不可能不产生影响。

  曾在麟德殿主持过三教论衡,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

  李春林研究员介绍,白居易还曾经在大明宫麟德殿主持过儒释道三教论衡,并以儒家代表身份,跟道教和佛家代表进行过辩论。“唐代人认为,儒释道是皇帝治理天下的三支力量,通过辩论可以知道各家都有什么好处。往往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三家都有各自的好处,所以大家要互相尊重,不要发生矛盾。这个做法其实很好。”

  

\


  白居易的晚年基本在洛阳度过,842年在刑部尚书的职位上退休。846年9月8日去世,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葬在洛阳龙门石窟对面香山的白园。

  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专门写了《吊白居易》的悼念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实习生 郭一岫/文 华商报记者 张杰/图(部分图片由社科院考古所提供)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文物探探探 白居易 大唐进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