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陕西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西安举行 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0-10-18 06:56:36 编辑:曹静 作者:李婧 陈团结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克难关,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10月17日,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西安举行。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翟必兴、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高海科等6人先后上台作报告,来听听他们的脱贫攻坚故事。

  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

  翟必兴:一只手撑起一片天

  翟必兴,男,汉族,39岁,汉中市略阳县仙台坝镇仙台坝村村民。13岁辍学外出务工,20岁回乡养殖乌鸡,因电锯操作失误,左手致残。脱贫攻坚以来,他在扶贫政策支持及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三度发展乌鸡养殖,成立了黑咯咯乌鸡养殖合作社。

  从翟必兴记事起,爷爷、婆婆、父母、妹妹和他,还有一个智障的小姨,一家7口人就挤在三间土坯房里。13岁那年,他成为村里为数不多考上初中的孩子,全家开心极了,但因只借到300元钱辍学了。他一个人跑到县城找活干,偶然机会结识了一位在汉中做白条鸡的老板,对方劝他养鸡并帮着销售。不幸的是,在发展养鸡场时一次操作电锯的失误,翟必兴左手的五根手指被齐刷刷锯掉了,那年他才20岁,之后的两三年他一蹶不振,最终鼓足勇气在自家山林地里修建了简易鸡舍,养殖家乡黑河流域的特产——乌鸡,这批乌鸡赚了一万元。随后他扩大养殖规模,没想到2014年市场不景气,3000多只出栏鸡卖不出去,先后贷款投入的10多万元赔了个底朝天。

  脱贫攻坚战打响了,镇党委书记张志强动员他再次养鸡,在张书记帮助下,他申请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买了2万枚种蛋,盖起了120平方米的孵化室,又想办法争取到一台2.1万元的孵化机,孵化场顺利运转起来。在他的指导下,联合5户群众,成立了“黑咯咯乌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就实现盈利。2018年,他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通过全省考核,拿到了高级职业农民称号。

  自己营利后,翟必兴带领贫困户一起养殖乌鸡,帮养殖条件较差的农户搭建了彩钢鸡圈,隔三岔五上门指导督促。截至2019年底,合作社累计带动贫困户180多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累计销售额近千万。

  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

  高海科:军魂永驻扶贫路

  高海科,55岁,中共党员,陕西省长武县人,大校军衔,现任联勤保障部队驻陕某部政治委员,系军委后勤保障部、郑州联勤保障中心及本级定点帮扶渭南市3个贫困村的主责人。

  2016年7月,接到上级交给的扶贫任务后,高海科便在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柿村、华阴市罗敷镇竹峪村、华山镇康宁村三个红色革命村庄开始帮扶工作,从此,他心系216户712名贫困群众,大家亲切称他“草帽政委”。

  三个帮扶村,柿村面积最大,贫困群众最多,初到柿村,高海科吃了一惊,柿村不见柿子树,高塘不见清水莲,有些贫困户住的房子墙不避风,瓦不挡雨。柿村是渭华起义的发源地,当年老乡们舍粮舍家舍命跟着红军闹革命,如今仍过着如此贫苦的生活,他暗自在心里立下军令状,“脱贫攻坚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柿村从宋代开始就有种植柿树和莲菜的传统,他决定带领大家搞清水莲菜项目,同时依托渭华起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2018年5月下旬,气温不断升高,新机井尚未打好,莲塘迟迟浇不上水,刚长出的莲菜幼苗发黄打蔫。高海科连夜组织召开扶贫协调会,扑下身子,甚至黑起脸来干。他组织官兵撸起裤管,戴起草帽,扎进池塘,顶着烈日疏通淤泥。就这样,军民齐心奋战了两三天,6公里的引水渠疏通了,华山泉水缓缓流进莲塘。

  如今,200亩的清水莲菜生态园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旅游地。高海科主导改良、注册的“华山红”牌猕猴桃已享誉当地。在柿村3大绿色产业齐头并进的同时,他又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工程。2019年11月,柿村12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红色基因,红色柿村,红色传人,红红火火”的规划愿景如期实现。

  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

  海浪:脑瘫女子成微商达人

  海浪,女,汉族,29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五联村村民,患有先天性脑瘫,仅脖子以上受自身控制,无自理能力,全家生活仅靠父亲打零工维持。

  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微商、开商店脱贫。2020年4月,被推选为耀州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因身体原因,海浪的脱贫故事由她家的一对一帮扶人——共青团铜川市耀州区委总辅导员程薇代讲。

  海浪每天由妈妈24小时贴身照顾,全家收入就靠她的父亲海连平一个人务农维持。因为吃饭上厕所都没办法自己完成,海浪一天学都没上过。海浪一家享受了低保。多次和海浪一家接触后,海浪跟共青团铜川市耀州区委总辅导员程薇说了从未对别人说过的话:“我是个废物,是家里的负担,是社会的累赘。”程薇决定为海浪找一件有价值的事做。

  相处了一段时间,程薇发现海浪居然可以用嘴唇在手机上打字,没上过学的海浪竟然会认字打字,海浪说认字是跟电视学的,打字是一笔一划试出来的。发现海浪这个技能后,程薇想到可以让她在朋友圈卖货。一开始,微商之路并不顺利,海浪并不灰心,坚持每天在朋友圈发产品信息。

  海浪接到第一单是枣夹核桃,挣了10块钱,她无比激动地对程薇说:“姐姐,这是我人生中靠自己挣到的第一笔收入。你说一定要帮我找到自己的价值,在我心里,你就像亲姐姐一样!”

  脱贫攻坚政策带给海浪很多机遇,耀州区委区政府积极协调,在海浪家开设了村上的快递代收点和小商店,铜川市扶贫办积极对接媒体,宣传海浪自主脱贫故事,助推她的产品销售。

  海浪不仅自己脱了贫,还经常帮邻居和其他残疾人朋友销售农产品,成了远近闻名的微商达人。

  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

  樊建武:带乡亲脱贫奔小康

  樊建武,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现任渭南市澄城县交道镇樊家川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45岁放手自家企业回村当起“村官”,次年又卖掉公司为村上发展产业筹集启动资金,成功打造了龙首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樊建武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渭北旱塬上的樊家川。小时候家里穷,父母省吃俭用供5个孩子上学,家里同时要供养两个大学生,1983年冬天,17岁的他做了人生第一个重大决定,不上学离乡创业。

  樊建武从司机、车管干起,直到拥有自己的汽车贸易公司。自己挣钱了,村里的贫困人还很多,45岁的樊建武做出人生第二个重大决定:把汽贸公司交给妻子打理,回樊家川“当村官”。为找到致富路,樊建武带着村干部出去考察,结合村情,提出了打造优质酥梨、设施果蔬、苗木繁育、农产品交易、生态养殖、龙首坝景区等六大功能区为重点的发展思路。

  跑项目、打机井、修水池、建广场、通网络,十几个项目先后开工。要发展产业,仅流转土地、配套设施就要200多万元。钱在哪儿,村民们把目光都集中在樊建武身上。来不及征得妻子同意,46岁的他毅然决然做出了人生第三个重大决定:卖掉汽贸公司,作为村上发展产业的启动资金。酥梨发展到今天的3500多亩,注册了“龙首坝”牌商标,产品远销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走出樊家川,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回到樊家川,实现了乡亲们的致富梦想。樊建武表示,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他不后悔,将勇往直前继续干。

  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

  苏丽:穷若是病 爱可以治

  苏丽,女,汉族,45岁,榆林市公安局正科级侦察员,榆林市公安局派驻佳县乌镇刘家峁村驻村工作队员。驻村的七年里,她千方百计为贫困家庭解决困难,成了孩子们口中里的“苏妈妈”,老人们心里的“亲闺女”。

  村里有个61岁贫困户刘学山,大家称他“刘懒汉”,家里唯一电器是手电筒,电灯线拉到院子里也懒得去接。苏丽让他多种土豆,说单位食堂可以包销。刘懒汉说:“土豆够我一个人吃就行了,种那么多做甚!”

  苏丽每天都去他家收拾屋子,陪他聊天。一天午饭后,刘懒汉对苏丽说:“苏干部,你再不要帮我干活了!以后,你说甚就是甚,你让我干甚我就干甚!”从此,他主动参与驻村工作队的每个活动。2018年,刘学山老汉顺利脱贫。

  贫困户刘付生下肢残疾,妻子患精神疾病到处跑。苏丽第一次见到刘付生5岁的女儿媛媛时,孩子头发散乱打结,指甲缝全是黑泥。苏丽教她剪指甲、洗衣服,给她买吃的、买书包,给她关爱和陪伴。一天下午,苏丽打了盆水给媛媛洗头时,孩子突然怯生生地问:“苏妈妈,我以后能不能叫你苏妈妈?”

  2018年,刘付生一家终于脱贫了。苏丽和乡亲们还参与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脱贫攻坚战”《星光》大电影的拍摄。

  七年来,驻村工作队和乡亲们一起见证了刘家峁村翻天覆地的改变,为村民包销农产品盈利6.4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1000元。今年建成日产3000斤的手工粉条加工厂,年收益16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原来不足2000元到现在的9100元。

  今年3月起,苏丽把这些小事写成了25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光景—女警扶贫记》,这本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

  罗显平: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好美丽蒋家坪

  罗显平,男,汉族,59岁,中共党员,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2014年,国家第一次精准识别,蒋家坪村394户中,贫困户就有200多户。别的村已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他们村还是灯笼火把,爬上爬下,罗显平不甘心:一定要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

  蒋家坪村有1000多亩茶园被撂荒了几十年,听说平利县长安镇的旧茶园改造后,经济效益非常好,罗显平带领村干部去学习。后来,他们共改造茶园100多亩,第二年春天,改造的茶树全部发出了新芽。

  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以村党支部为纽带,成功招商引资,村上成立了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申报了市级产业园区。2019年,园区产值达到400多万元,茶叶也从最初几十元一斤卖到现在最高800块钱一斤。

  目前,蒋家坪村茶园面积达到2400多亩,户均增收1万元。2019年,蒋家坪村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45%降至0.7%。贫穷了几代人的蒋家坪村真的变了。

  今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蒋家坪村。“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听到总书记的这句话,罗显平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激动不已。总书记在蒋家坪村的讲话,对全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他们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目前,村上聘请专业团队,完成了村发展总体规划。

  今年9月,通过技术引进,发酵出陕西第一款乌龙茶,即将上市。年底,还将新建改建茶园560亩,为建成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奠定基础。 华商报记者 李婧

  开设扶贫栏目,报道扶贫故事,展示陕西扶贫成果,公益直播助农……扶贫征途贡献一份媒体力量

  华商报社荣获“组织创新奖”

  在10月17日举行的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华商报社荣获“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荣誉称号。

  作为我省主要新闻媒体,华商报多年来主动担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利用新闻信息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资金扶贫、扶志与扶智等多种措施,为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年,在省委宣传部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由省扶贫办、华商传媒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020陕西脱贫攻坚奋斗者大会暨脱贫攻坚奋斗故事分享会”系列活动,围绕全省十地市在脱贫攻坚工作的先进经验、做法展开,截至目前已走过4个地市。4站行走,采访团已行走上万公里行程。

  该活动4月3日正式启动,华商传媒集团以扶贫故事为铺展,推出《扶贫日志》大型融媒栏目,用一线人物的事迹展现扶贫之路的感人场景及成果。活动初期,华商报社刊登的《扶贫日志:这个90后“CEO”,乡亲们夸能干》等内容一经刊播,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自5月起,“行走”活动陆续走进商洛、榆林、延安、汉中等地。其中,行走活动的第三站走进延安,在革命圣地延安召开了“陕西脱贫攻坚交流座谈会”。汉中之行,除了深度挖掘汉中市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先进典型,开展典型扶贫村考察报道,生动展示陕西扶贫工作成果与进程,此外,特别增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直播助农公益行——行走直播间(汉中站)”活动,更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重点推介汉中县域农特产品,赋能农特产品,为贫困县(区)的扶贫产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做好宣传与助销服务。一个小时的活动直播,吸引了百余万人围观,品质优良、物美价廉的正宗汉中扶贫特产闪亮登场,受到线上网友的好评,本场直播带货观看量达76万。

  接下来还将举行“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020陕西脱贫攻坚奋斗者大会暨脱贫攻坚奋斗故事分享会”,回望扶贫一线的感人点滴,再忆陕西精准扶贫之路。 华商报记者 李婧/文 陈团结/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微商 贫困户 民专业合作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