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脱贫攻坚·代表担当|“好人”携手扶贫扶志 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0-10-22 10:41:30 编辑:报社方正 作者:赵瑞利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资助贫困学生、设立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用于嘉奖“自强励志好人”、“最美扶贫干部”等道德模范,省人大代表方光玉认为,扶贫扶志,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1969年11月,方光玉出生于靖边县黄蒿界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通过不懈奋斗,他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并未忘记还未摆脱贫困的乡亲们。

  “物质扶贫只能解一时之困,教育扶贫嘉奖模范,让大家从精神上脱贫,自力更生,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方光玉了解农村的情况,他先后捐款2600多万元,一方面提升家乡的技术设施建设,为家乡通电、修路,同时资助贫困学生、农村特困户,并带领家乡500多名农民学习脱贫致富的技艺和经验。在他的帮助下,曾经一穷二白的乡亲摆脱了贫困,曾经破烂不堪的家乡焕然一新。

  除了帮助家乡脱贫,他还先后出资1720万元全额资助省内外296名特困大学生完成了大学学业。为了不给这些受资助的孩子们造成心理负担,让他们有尊严地学习,方光玉表示终身不向任何人透露这些大学生的姓名。

  2013年3月15日,方光玉又在榆林市设立“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开展“榆林好人”和“道德模范”的评选。为了更好地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方光玉还在每年的评选活动中设立了“榆林好人楷模”奖项,着重奖励那些在贫困地区率先垂范、与贫困作斗争的先进典型。

  马维帅是第一位被嘉奖的“榆林好人楷模”,2015年获得奖金10万元,这位年近七旬的农村老人于1992年创办了一所专门接受留守儿童的学校——子洲马塔留守儿童学校。

\

  10月20日,华商报记者在这所学校看到,一栋崭新的4层教学楼已经拔地而起。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生活。学校现有学生336人,其中187人来自单亲家庭,40个残疾儿童,8个孤儿。

  “马爷爷好!”孩子们亲切地称呼马维帅为马爷爷。孩子们的马爷爷为了办好这所学校,几乎倾尽所有,儿子、女儿、女婿都在学校帮忙,家里打的粮食、喂的猪都给孩子们吃了,至今身上还背着债。

\

  “老马,你用我给你的10万元干了1000万的事。”10月21日,方光玉握着马维帅的手,连连称赞。

  “你给我10万元奖励,我心里可结实了,正是有了社会上的支持,学校才能办下去。”马维帅动情地说,为了办学他经历了三灾六难,他一个字不识,所以才用尽全力办学校。

\

  你办学我嘉奖,两人都在为孩子们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捐资助学教育扶贫,方光玉设立的基金还嘉奖自力更生努力脱贫的“自强励志好人”。

  海绥德县石家湾镇沙滩坪村因车祸失去双腿的青年折明明,在帮扶干部的激励下,自学手工编织手艺,实现稳定脱贫,并办起合作社,手把手教乡亲们手工制作技艺,帮助代卖社员手工产品。2019年1月他荣获“自强励志榆林好人”称号。

\

  “没想到我也能获得这样高的荣誉,很受鼓舞,对未来充满希望,以后要更加努力。”折明明脸上洋溢着自信的表情。去年起,折明明拓展了自己的经营业务,尝试网络直播带货,搞起绥德好产品代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尽快走上富裕道路,同时带动更多人致富。

  据了解,从1993年起,方光玉先后为支持家乡建设、资助贫困学生,设立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用于评选“自强励志好人”“最美扶贫干部”等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典型,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达7582万元。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代表 贫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