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郑区认真落实新时代政法工作要求,立足平安南郑、法治南郑建设,抓基础、谋创新、促治理,全区社会治安连年好转,发展环境明显优化,2019年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区、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县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强化政治引领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持续在加强理论武装中,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围绕学习贯彻《政法工作条例》,配套建立了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委员述职、政治轮训、政治督察等26项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分层分类对政法系统、各镇(办)政法委员、村(社区)综治中心主任等进行集中培训宣讲,累计培训达5期600余人次。
立足长远长效 不断夯实平安南郑建设根基
按照“全域谋划、集智聚力、统筹联动”的总体思路,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郑,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南郑区域社会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郑的决定》,创新实施了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六大工程”(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平安创建、司法为民服务、网格化管理、治理品牌),强力推进“三张网”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织密治安防控网,全面加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按照实体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的总要求,全部实现了挂牌运行;严格落实“三见警”(白天见警察、警车,晚上见警灯)机制,区公安南郑分局牵头在大河坎、汉山等重点区域和集镇,增设治安岗亭和治安巡逻警车,进一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增强群众安全感;织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区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移动微法院、云上法庭等在线诉讼平台,整合镇(办)综治、司法、便民服务等人员力量,建成了5个“三调联动”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服务中心。前9个月,全区共排查矛盾纠纷594件,调解成功576件,调成率97%;织密平安建设视频监控网,与电信、移动等运营商协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各镇(办)安装高清视频探头3526个,高标准建设网格化管理中心,着力打造智能综合调度平台,不断增强社会治理“硬实力”。同时,加强平安宣传和平安单位创建,今年创建成市级和区级平安单位39个 ,实现了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不断夯实平安南郑建设根基。
城市管理网格员在汉山街道办办党委领导带领下组织开展“庭院问政”
突出示范带动 着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坚持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作为系统工程来抓,着力打造社会治理“南郑品牌”和“南郑样板”。在深入研判的基础上,以破解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围绕综治体系建设、三治融合、矛盾调处、信访化解等方面,在全区确定了12个基层社会治理创建示范点,经过近一年的创建,各示范点建设整体有序推进,在硬件阵地建设、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圣水镇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思路,建成了“枫桥式”综治中心、派出所和“袁建军”式警务室,探索形成了“10分钟”便民服务圈、群众工作室、爱心呼叫器等做法,及时为群众提供纠纷调解、解困救助、代办领办等一体化服务,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汉山街道办突出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基层农村“院落自治”、城市社区“三网融合”、政民互动“庭院问政”等一系列探索。自2017年起,为解决村组合并带来的矛盾频发、村级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不足等问题,在汉山村探索推出“院落自治”管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11个院落,每个院落成立院落议事委员会,自主推选1名院落长,院落内各户户主为委员会成员,积极开展“富脑袋、鼓口袋、亮面子,优里子”院落活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身的利益;2020年初,在“院落自治”的基础上,再次创新推出“庭院问政”,明确“六大板块”问政内容,按照“测-问-答-办”四项工作流程,对问政问题销号管理,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2020年4月,结合“四个一”社会治理模式,在主城区推出“三网融合”,构建以党建组织网为引领、综合治理网为保障、城市管理网为基础的工作构架,实行“四个一体化” (网格单元一体化、力量资源一体化、指挥处置一体化、服务管理一体化),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同时探索开展了新时代实践志愿者“积分银行”,明确家庭和单位参与社会治安、公益美德、社区建设等4大类11项积分项目,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定性向定量转变,激励群众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梁山镇梁山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镇所指导、社区负责、多方参与”为支撑,建立“一站七班”运行机制,实现了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治理精细化;高台镇、黄官镇在推广实施“1+4”精神病人管控机制、化解突出信访问题等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区法院成立了集约送达中心,创新实施了“线上”集约送达模式,今年累计集约送达900余件,送达成功率88%,大大提升了司法审判效能。各点结合实际,充分运用“自治、德治、法治”,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积极推动“四个一”社会治理模式在南郑落地生根。
办村干部在院落议事院坝开展“庭院问政”活动,现场解决民情需求(摄影:罗斌)
充分发动群众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南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部署要求,紧扣三年总体目标,高点站位谋划推动,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坚持“八位一体”统筹推进,以过硬措施、凌厉攻势,强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发展。坚持把宣传发动作为打好专项斗争人民战争的首战,围绕“网上+网下”载体、“面上+点上”发动、“正面+反面”案例,统筹全媒资源,精准聚焦发力,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设置大型户外主题宣传牌20余面,发放宣传手册5万余册、宣传扇4万余把,利用官网、有线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移动电话、“平安南郑”等“两微一端”平台,及时传播扫黑除恶资讯,发布短信彩信12轮次15万条,制作播发微视频10期,累计关注量超20万人次,组建宣传团开展宣讲35场次,多措并举开展宣传,切实发挥了法治宣传教育在震慑犯罪、教育公民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六清”行动为载体,实现“六清六有”:线索清仓有时效,逃犯清零有速度,案件清结有质量,伞网清除有实绩,黑财清底有数量,行业清源有提升;以“六建”工作为突破,实现专项斗争常效长治,已建立18个区级层面机制、23个行业领域监管整治制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聚焦脱贫攻坚 有效汇聚乡村振兴发展动力
自2016年区委政法委包抓小南海镇秦家坝村扶贫工作以来,确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乡村振兴路”的帮扶思路,凝聚共识、精准发力,实施搬迁安置30户82人,实施危房改造工程25户60人,硬化道路9.13公里,治理河堤1597米,新建了3处安全饮水工程,新修村两委办公楼和村级文化活动广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壮大主导产业,中蜂、生猪、土鸡养殖渐成特色;新发展茶园1000亩、累计达2040余亩,依托茶园及村集体资产,吸纳128户(含全部101户贫困户)成立了茶叶合作社;积极动员帮扶干部和社会组织参与消费扶贫,累计购买茶叶、土鸡等农副产品近3.36万元。村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为村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秦家坝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