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脱贫攻坚·代表担当:旱塬上养出“金蛋蛋” 种出富硒小米、百亩菊花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0-11-14 16:54:41 编辑:报社方正 作者:赵瑞利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news_fz_20201114170513_f4ca86fe9a4af7b0fb1e40c782e80648d40c1ea9.jpg

  渭北旱塬不适合种庄稼,百姓靠种地增收难。为了改变贫穷面貌,在渭南的省人大代表们想方设法发展特色农业或养殖业,在旱塬上养出“金蛋蛋”,种出富硒小米、百亩菊花,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旱塬上养出“金蛋蛋” 百姓脱贫有保障

  蒲城县尧山镇地处旱塬贫瘠区,不适合种庄稼,群众增收难,85后女代表王文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琢磨着为群众开辟新的致富路子。

  几年前,她辞掉了医院的工作,回到家乡成立了蒲城县金粟山养鸡专业合作社,组织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建设蒲城县金粟山30万只现代蛋鸡产业园区,以“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

  为了提升鸡蛋品质,她充分利用专业优势,联合多所高校和专家,研发“宝宝蛋”、富硒蛋等特色蛋,得到市场良好反馈,经常供不应求。

  2017年起,王文娟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建立扶贫养殖基地,通过贫困户入股分红、“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辐射带动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直接带动20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2017年至今共发放扶贫分红50万元左右。

  除了入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在园区务工,尧山镇草地村五组村民赵银娟就是其中之一。赵银娟一家六口,老人常年生病、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仅靠丈夫在外打零工,一家人的日子过的紧紧巴巴。赵银娟说:自从自己进入园区务工后,过起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日子,一个 月下来能领到3000来块钱的工资,一家人的日子也有所缓解,工作之余还可以回家照顾老人孩子,可谓一举两得。

  “作为人大代表,脱贫攻坚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王文娟说,她会继续努力发展蛋鸡产业,依靠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养殖,带动周边更多群众致富。

news_fz_20201114170514_5f7b069983773a7f0470c508b13bf6b969d7290f.jpg

  让曾经无人种植的谷子作物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雷媛媛的愿望是,让无人种植的谷子作物走进千家万户,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如今,她的愿望实现了。

  省人大代表雷媛媛的家乡合阳县位于渭北旱塬,十年有八年都是干旱,这里没有工业,农业的先天条件也不好,玉米、小麦等收成都不好。但是这里的海拔和气候条件却很适合种谷子(去皮后俗称小米),小米市场价格高,更具经济价值。

  雷媛媛看准了这个产业,成立了合阳县雨阳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种植富硒小米,“我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的小米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雷媛媛说,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有80个贫困户社员,后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吸收的贫困户越来越多,2017年达到320户1120人,覆盖王村镇山阳村、金峪白家庄、雁村、浪后、坊庄、城关街道办南楼、马庄村、安家庄村等三镇九村。

  为了更好地帮扶贫困群众,合作社制定并实施了“一优先、二免费、三贴补、四服务”的产业帮扶措施:一优先:优先贫困户种植富硒谷子。二免费:免费给贫困种植户提供谷种(亩均补助13元),免费给贫困种植户喷硒溶液(亩均补助120元);三贴补:肥料贴补(给贫困种植户每亩肥料贴补35元),价格贴补(农产品收购高于市场价),帮扶贴补(给贫困户年终进行收益分红);四服务:种植管理服务(测土与配方施肥、解决技术难题),产品销售服务(建立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销售),劳务用工服务(引荐贫困户进厂务工、增加其收入),农技培训服务(聘请专家积极开展培训活动)。

  同时,贫困户每年度享受收益分红,2016-2019年雨阳合作社共给320户贫困户分红116.2万元(其中:2016年贫困户均分红1391元,2017年户均分红1554元、2018年户分红2400元、2019年户均分红2047元)。

  67岁的王村镇山阳村村民王孝民前些年要供两个娃娃上学,家里负担很重,在雷媛媛的带动下他开始种植谷子,家里十多亩地一年能卖2万元左右,王孝民也于2018年顺利脱贫。

  经过几年的发展,曾经几乎无人种植的谷子作物被县政府列入了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合作社开发的“好家米”牌富硒小米,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雷媛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不仅让好家米走进千家万户,而且带动了广大谷子种植户增收致富。

news_fz_20201114170514_29d40f279353b9b3df37fe7e110a9907652f9bfd.jpg

  百亩菊花 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子

  百亩菊花,美了乡村,也开辟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华阴市孟塬镇冯池村地处旱塬,传统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产量小、收成少,群众靠种地很难致富。为了让村民早日摆脱贫困,省人大代表、华阴市孟塬镇冯池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冯勇军前往各地考察学习,结合塬区干旱少雨日光充足的优势,决定引进菊花种植,把菊花产业确定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2016年,冯勇军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采取“党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流转560亩土地、吸纳37户贫困户入股分红。为了引进种苗,他总是开着自己的车,多次深入河南开封、安徽灵璧菊花等地引进菊花品种。他还多次到相关部门汇报争取到124万元的扶贫资金,建起了村集体经济——占地20亩的日烘烤4吨干货厂房一座。

  秋季正是菊花收获的季节,村里百亩菊花盛开,村民们有的在地里采摘,有的在公司分拣、包装,厂子里的机器则日夜运转加工,一斤菊花能卖到45元钱,小小的菊花给了村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40岁的村民苗春玲家里4口人,两个孩子要上学,自己身体又不好,2016年被认定为贫困户。村里种菊花后,她有了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摘菊花、包装、烘烤,一天能挣60元钱,每年收入七八千元钱,基本够家用了。

  贫困户刘秋侠家中3口人,老伴患有心脏病等病,一月就吃药都要成千块钱,她自己还患有脑梗。冯勇军就让她到合作社务工,平时在菊花地里锄地,一天能挣50元,10月份左右到了摘菊花的时候,一斤两块钱,摘得多就挣得多,通过在菊花地里打工摘花,她一年能挣3000多元钱。

  为了能让群众多增收,下一步,冯勇军还准备带领大家建设菊花观光示范园,依托华山旅游,开发建设集农业观光体验、农业科研示范、林果花茶加工交易、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带动冯池村和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

  文/图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小米 菊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