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安康西大街落下一枚“火箭弹”? 差点砸到路边行人 官方回复

来源:二三里资讯 时间:2020-11-18 17:30:17 编辑:二三里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今日,二三里里友“吃个瓜”发布身边称,11月17日晚上23点左右,安康西大街江南宾馆对面的绿化树下掉下一个疑似人工增雨火箭筒的残骸,砰的一声落在地上,差点砸到路边行人。该火箭筒上面还携带有降落伞,但火箭筒上无其它人工降雨标志性文字,不知道是不是人影作业工具。这个火箭筒残骸掉落在距离行人身边50~60厘米左右,实在是很危险,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和其它财产损失。

1.jpg
2.jpg

  安康吧“白人抹黑泥”发布称,西大街一发火箭弹从天而降,差点给我干头上了,这到底是个啥?

  网友纷纷留言:

1.jpg


  

2.jpg


  

3.jpg


  11月18日,安康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发布《人工增雨火箭弹残骸有关事项的说明》,全文如下:

  目前,西大街火箭弹体已由汉滨区气象局相关人员现场确认收回。

  11月17日人影作业情况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简称:人影作业),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是防灾减灾,服务经济社会,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公益事业。

  网友所称的人工降雨,正确的应称为人工增雨(一字之差,含义不同)。人工增雨需要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有符合条件的云层、云层含水量达到一定阈值并有水汽补充条件等)、运用作业工具将催化剂播撒到适当的云层部位,不是任何条件都可以开展的。受作业装备等条件的影响,安康市目前仅开展了人工增雨(雪)作业。

  按照2020年11月17日上午市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精神,11月17日21时至24时,汉滨、镇坪2县区为治污降霾、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增雨作业(以下简称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增雨火箭弹11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干预的共同作用下,作业区及作业影响区出现中雨,部分区域大雨。11月17日21时18日7时,全市各县区均出现降水,109个气象观测站过程降水量≥10.0毫米,其中安康中心城区为19.4毫米。

  11月17日上午,汉滨、镇坪县分别发布了人工增雨作业公告,使用年检合格的地面作业发射装置、有效期内的增雨火箭弹,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空域批复等安全操作制度。

  西大街火箭弹残骸

  根据网友提供的照片线索,11月18日上午,汉滨区气象局派出工作人员已现场确认、回收。依据该型号火箭弹有关技术参数,现场回收的火箭弹残骸确为本次作业后的正常伞降弹体残骸,残骸大小在型号火箭弹有关技术参数允许范围之内(大残骸质量4500g左右,伞降速度8m/s),不会燃烧爆炸。

  安康市早在1998年即开始了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工具均为地面火箭发射架,该作业方式利用地面火箭发射装置将含有推进剂、催化剂的弹体推送到一定高度,进行进行催化剂播撒作业,作业结束后,火箭弹体自动分解为大、小两部分,在降落伞的携带下回落地面,受高空气流、地形扰动气流等影响下,伞降落区偏离其具体范围难以预测。

  11月17日,夜间出现雷电现象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发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暖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上下对流运动,云层携带不同的电荷)。人工增雨火箭弹播撒的催化剂为不带电的粒子,火箭弹除满足飞行所需的燃料推进剂外,没有其他能量,不会触发雷电活动。11月17日夜间出现的雷电是一种正常大气放电的自然现象,其他未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县(如紫阳)当晚也发生了雷电现象。

  春夏季节多雷电,是因为暖湿气流活跃,空气潮湿,同时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空气不断受热而上升,形成强烈的上下对流,这样就易出现雷电现象。而在秋冬季,由于空气寒冷而干燥,加之太阳辐射弱,空气不易形成剧烈对流,很少出现雷电现象,但并不是说明不会发生雷电现象。当出现强盛的暖湿空气北上,遇上冷空气被迫抬升后,也会产生强烈对流,到一定强度就会出现雷电现象,我市最迟雷暴日在12月份也有发生。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今后,安康市为满足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改善空气质量以及抗旱增雨等需求,会逐步增大人工增雨作业量。若发现回落的人工增雨火箭弹残骸,为了您及他人的安全, 切不要擅自捡拾,更不能自行拆卸,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派出所,或与当地气象局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来源:二三里资讯

相关热词搜索: 人工增雨 火箭弹 残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