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云大原校长被158万手镯套牢:文凭没我高 凭啥房子大

社会新闻 潇湘晨报 2020-12-10 18:53:39
[摘要]据东方今报的报道,10月13日下午,有家长给正在上班的汪文月打电话,质问她为什么要举报曹老师。

  本报讯  一只手镯套住了大学校长的手。12月7日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播出警示片《大学校长的失色人生》,剖析了云南大学原校长吴松的违纪违法案例,其中的一个细节令人唏嘘。

  “送了我手镯之后,实际上就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个心魔,就因为这个手镯他(邵某)对我颐指气使,老是指挥我为他办事儿。”吴松收了不法商人邵某价值158万元的翡翠手镯,最后却成了“烫手的山芋”,被他纠缠不清。当邵某提出想从他那拿工程、拿项目时,吴松不敢不答应。被人抓住了把柄,哪里还有拒绝人的底气?!

\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道理通俗而深刻。一些领导干部未被拉下水前,“围猎者”有求于你,把你捧得高高在上;一旦上钩,掉入陷阱,就被看作一颗可以摆弄的“棋子”,呼来唤去。“围猎者”每一次温情脉脉的“馈赠”,背后都暗中标好了价格,隐藏着利益交换的心机与图谋。领导干部拿别人钱财的同时,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情也就被人抓住了把柄,随着越陷越深,反而只能对“围猎者”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甚至被不法商人指着鼻子骂都不敢吱声,最终沦为了商人的“提线木偶”,斯文扫地、尊严尽失。

\

  △资料图,图源网络

  这其中,固然有“围猎者”狡猾的算计、险恶的用心,通过打金钱牌、嗜好牌、感情牌、影响牌、恐吓牌,利诱威逼,迫其就范。或者温水煮青蛙、外围“猎杀”等等,让人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落入设下的“圈套”。

  但沦为“猎物”、成为“围猎者”的“棋子”,追根溯源,还是自身定力不够、本色不纯。片中吴松忏悔,最大的心魔还不是手镯,是我个人私欲膨胀了,见到好东西就想要,见到便宜就想占。吴松从高校转任地方主官,换了环境却没有守住农民底色、党员本色、教师特色,心理发生了剧烈变化,对商人老板的骄奢生活感到很不平衡,“你文凭没我高,付出的没我多,凭什么你的车比我好,房子比我大”。本色丢失了,心理防线垮了,纪法意识淡漠了,渐渐地这位出版20余本专著的思想教育专家就没有了底线和原则,在同不法商人胡吃海喝、权钱交易过程中,丧失了自我,丧失了自身尊严,受制于人、受人摆布。

\

  被物质套牢的不只有吴松。仍有少数人自作聪明,妄图以更加隐蔽的手段收受贿赂、逃避惩处。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张德友早在当民警时,便通过妻子周丽娟,结识了长春市某小额贷款公司和某汽车服务公司法人代表王某、蒋某夫妇。张德友先后在王、蒋的儿子高考、研究生招录、工作安排以及公司诉讼案件等方面,多次提供帮助。从2008年开始,张德友陆续收受王、蒋夫妇人民币共计310万元、美元1万元。为了掩人耳目,张德友象征性地给王、蒋夫妇打下借条,直至案发依然坚称是“借款”。然而,10年间,张德友的家庭财产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积累,却未曾还过王、蒋夫妇一分钱。借条,显然只是借口,受贿才是本质。2018年6月21日,因严重违纪违法,张德友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潇湘晨报记者 综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来源:潇湘晨报】

  相关推荐

  家长举报老师索贿被拘:对不起 我们再也不敢举报了

  一个多月内,汪文月(化名)被老师索贿四次。

  送了茶叶、现金等价值4000多元,相当于自己一个月的工资。

\

  图源 | 果然视频截图

  送礼之后,并没有换来孩子在学校的照顾,而是多次点名批评。

  在家想了两天,她决定举报儿子的班主任曹老师。

  举报后,接连不断的风波令汪文月心力交瘁。

  汪文月的身份信息被人故意泄露,有家长建群对她进行人身攻击、辱骂,甚至被浇热水。

  理论时矛盾激化,汪文月被行政拘留20天。

  最新消息是,被汪文月举报索贿的曹老师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不懂就问,为什么老师索贿党内警告、举报人被拘留20日?

  是谁泄露的举报人身份信息?

  其他家长联合声讨举报人,这是要助长歪风邪气?

  照这样发展下去,以后是不是大家都不敢举报老师索贿了…

  一个月送4次礼

  家长举报老师索贿

  “曹老师又针对我,班里要选出8名‘二道杠’。

  曹老师说,选英语好的、纪律好的、体育好的,就是不能选学习好的。”

  今年的9月25日下午,上四年级的儿子哭着打来电话跟汪文月说。

  挂断电话后,汪文月心里很不好受。

  儿子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数一数二,她认为曹老师明显是在针对自己和孩子。

  9月27日上午,汪文月举报了儿子的班主任曹老师索贿。

  据汪文月回忆,这件事要追溯到2017年。

\

  当时儿子刚上一年级,在学校运动会的时候,班主任曹老师就用眼神示意,并给了她一把车钥匙。

  汪文月一开始没明白什么意思,问曹老师要干嘛,他笑了笑没说话,之后便懂了。

  她开车回家拿了米面粮油,买了箱1000多块钱的茶叶,还在车里放了1000块钱。

\

  “咱俩这关系,不至于,这东西有点多了。

  汪文月对曹老师说过的话记得很清楚。

  快要中秋节,曹老师又跟她抱怨单位只发了几桶油和一袋米面。

\

  一个多月里,汪文月给曹老师送了4次东西,包括海鲜、水果等。

  “教育局调查的时候说价值4000多元。

  汪文月没料想到的是,自己送礼之后,儿子并没有得到曹老师的照顾,反而是在班级群里被点名批评。

  在她看来,曹老师在暗示自己该送礼了。

  她忍无可忍,明确表示不会再给曹老师送礼。

  之后曹老师撤掉了孩子的纪律委员,两人关系恶化。

\

  从汪文月提供的聊天截图和当地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确定,这位曹老师是真的收了钱

  收了钱那就是违纪。

\

  曹老师表示自己处理有问题,可以还钱。

  汪文月说,不需要还钱,她也没想处分曹老师,曹老师道个歉就可以

\

  然而她等来的不是道歉,而是更大的风波。

  举报人遭声讨,孩子被牵连

  我们的教育环境只能这样吗?

  举报后没多久,汪文月的身份信息被泄露。

  她遭到了一些学生家长的声讨、辱骂。

  还有个别学生家长专门打电话来威胁要收拾她。

  是谁故意泄露了举报人的身份,为什么家长会联合声讨她?

  据网上已知的报道信息,当地教育局负责调查的人员明确表示:

  因为汪文月是实名举报,他们找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调查时,肯定会说是汪文月举报了曹老师。

  但如果汪文月是匿名举报,他们肯定会保密的。

\

  东方今报报道截图

  真的是惊了,这说的什么鬼话。

  不论实名还是匿名,举报人身份都应该保密。

  举报者信息被泄露,以后遇到不公的事情谁还敢举报?泄露个人信息不用追责的吗?

  但相比老师索贿、教育局泄信息,学生家长匪夷所思的打击报复行为更让人觉得可怕、心寒。

  据东方今报的报道,10月13日下午,有家长给正在上班的汪文月打电话,质问她为什么要举报曹老师

  按照汪文月的说法,当时有家长叫她赶紧去学校。

  还没到校门口,三名家长要她把车停远一点,说怕她挨打,有人组织了家长在校门口声讨。

  隔着马路和院墙,她听到了几个带头的人在校园操场里骂她“小人”、“不要脸”。(来源 | 齐鲁晚报)

  当晚有家长打电话辱骂了她15分钟,还威胁要收拾她。

  家长任某带头建群声讨。

  任某组织号召所有的同学都不要去上学,什么时候举报撤销了再去。

\

  齐鲁晚报报道截图

  然后在10月14日的调解期间,汪文月被任某浇了一盆热水。

\

  汪文月的说法是,任某边泼水边说“要给曹老师出气”。

  在封面新闻的报道中,任某表示自己和汪发生纠纷不是因为曹老师被举报的事情。

  而是汪对自己家人辱骂、对小孩出手,就顺手泼了她一盆水。

  水不是热水,甚至连温水都算不上。

\

  封面新闻报道截图

  本来是举报老师索贿,演变成了家长间的针锋相对。

  矛盾升级后,汪文月因为踢门、揪任某女儿衣领等行为,被行政拘留20天。

\

  举报老师索贿,从常理上来说,这是一件正义且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都很清楚,行贿索贿是错的。

  但事情发生后,一些学生家长不仅默认送礼行为,得知曹老师因索贿被举报后,反过来攻击举报人。

  现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变成这样了吗?

  有网友直接指出:

  “我送了你没送,你不送还去举报,那我钱不是白花了。”

  “换一个老师还要从头再送一次,又是一笔新的开销。”

\

  在这整件事中,最无辜的就是孩子。

  因为这个事,汪女士的孩子几天没去上学。

  随着事情的发酵扩大,我们也可以想象到,孩子在这个学校的处境大概会很难。

\

  索贿的老师只是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工作没有丢,课照常上,可以说不痛不痒。

\

  这让未成年的孩子们要如何明辨是非?那些收取财物的老师究竟能教好我们的孩子吗?

  滑天下之大稽!

  成年的我们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摸爬滚打,忍气吞声。

  但请保护好孩子,不要让社会的大染缸提前把纯洁无瑕的他们给污染了。

  以一个家长身份来说,你希望自己孩子生活在一个上学还要额外给红包的畸形环境里吗?

  肯定不想。

  对于不正之风,就应该是狠狠地打击、纠正。

  教书育人是根本,如果给老师送礼成为一种风气的话,那么,最终害的是孩子。

  举报老师索贿反被家长声讨

  对此你怎么看?

  你认为给老师送礼是正常的吗?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谢磊

相关热词搜索: 索贿 围猎者 棋子

上一篇:男子喂脑瘫女儿喝药后轻生无人管 生母:给房就抚养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