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开发区报道 > 浐灞生态区 > 正文

西安浐灞扶贫路上“四人组” 坚守初心暖人心

浐灞生态区 浐灞生态区 2021-01-12 11:22:19
[摘要]在临潼区仁宗街办仁宗村,人们经常看到一位中年大叔和三位年轻小伙儿一起走东庄串西庄、访张家问李家。他们早出晚归,总是忙到错过饭点,夜晚加班困了就在村委会寝室休息,常常十天半月不着家。

浐灞驻仁宗村工作队全体成员——“扶贫四人组”。

在临潼区仁宗街办仁宗村,人们经常看到一位中年大叔和三位年轻小伙儿一起走东庄串西庄、访张家问李家。他们早出晚归,总是忙到错过饭点,夜晚加班困了就在村委会寝室休息,常常十天半月不着家。

他们就是浐灞驻仁宗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张建平、联络员张一丁、高鹏、张龙,被乡党们称为“扶贫四人组”。

勠力同心才能画出扶贫同心圆

来自浐灞生态区不同部门的四人,为着同一个目标在村里结成了一个“老大哥”加三个年轻小伙的特殊组合。

“老大哥”是队员们给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张建平的称呼。在工作上,“老大哥”是年轻小伙的指路明灯,他手把手地带领每一位新加入的队员快速熟悉群众,迅速上手扶贫工作。

张龙从2017年就被浐灞生态区派驻到仁宗村做联户扶贫这项工作,目前担任仁宗村联络员。

张龙说,从来到仁宗村的第一天起,张书记就带领驻村工作队一头扎进村子,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调查,主动与群众座谈交流,拉家常、谈发展,了解村班子强不强,产业发展出路在哪里,切实帮助群众算清脱贫账。

在生活上,“老大哥”是队员们在外的亲人。看到宿舍里盖的被子薄,“老大哥”自掏腰包给每个人买回了一床厚被子。仁宗村地处骊山山顶,海拔高,冬季温度低,有了厚被子,队员晚上还是冻得睡不着觉。看到自己的队员白天辛苦工作,晚上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已经影响到第二天工作质量,张建平二话不说再次自掏腰包给宿舍买回了一台空调,给离开家人的队员们“亲人”般的温暖。

“人心齐,泰山移。要扶贫就要先把我们自己进行资源最大化配置,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勠力同心,才能画好扶贫同心圆。”张建平说。

浐灞生态区驻村第一书记张建平(右)与村干部交流。

舍小家为大家全力奋战扶贫一线

“其实,我刚到山上的时候,妻子意见还挺大的。”说这话时,高鹏眼中泛着泪花。

去年7月,高鹏被派驻到仁宗村时,他就面临着“两难”,一头是刚1岁的孩子需要照顾,而姥爷也是疾病缠身;另一头则是仁宗村急需帮扶的村民。再三思考,他选择了后者。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随着驻村工作的开展,高鹏基本无暇照顾家庭,家庭的所有重担都落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肩上。

“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全是她一个人解决,连搭把手的人都没有。”高鹏说,白天他要往农户家里跑“吃透”脱贫情况,晚上还要加班做材料,根本腾不出时间来关心一下妻儿,更别提照顾了,对家人满是愧疚。

而这样的情况,并非他一人。扶贫队伍中的张一丁,去年上山扶贫时,孩子才7个月大,而张龙家的孩子才上幼儿园。队伍中的兄弟们,都是暂时放下小家,为了贫困群众顺利脱贫全力付出。

而张龙说,“有几次家里有急事,妻子一个人急得团团转,我半夜从村里开车赶回家,第二天一早又赶回村里。”而尽管如此,妻子还是很支持他的工作。每次谈起妻儿,让这个汉子眼中忍不住泛起一丝泪花。

在驻村工作队员们心里,不仅装着家庭,更装着村民和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都始终以高度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极大热情,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中。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作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建平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仁宗村由两个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441户1525人,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57户,贫困面积大,一度是人们印象中的贫困村、空壳村、软弱涣散村。

针对仁宗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发展信心不足,不愿扎根农村的现状,驻村工作队实施道路硬化工程,解决了群众出行的基本问题;新建村文化广场及乡村舞台;新建hope苗圃,面积23亩,栽植国槐、樱花2000余株;新安装路灯105盏。通过硬化、绿化、亮化,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今年以来,张建平和三名同事一起完成仁宗村丰产、江湾两个村组总计115亩花椒补栽工作,补栽花椒苗5000余株;对新建苗圃苗木进行了春季修剪、浇水等养护工作;利用浐灞帮扶资金,集中采购贫困户闫德峰贷款自育的苗木,然后免费向建档立卡户发放,后期再由村集体回购补充至苗圃,总计捐赠300余株苗木;工作队联系浐灞生态公司定购仁宗本原苗圃及贫困户闫德峰部分苗木,解决苗木销路问题。

连轴转的工作节奏,让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有些承受不住。但张建平依然笑呵呵地说:“坚决完成上级交给咱的各项任务。”

浐灞驻村工作队队员高鹏(右)和仁宗村干部杨立志在一起工作。

“咱得先把贫困户当亲人,才能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

作为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张建平对贫困群众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常说:“咱得先把贫困户当亲人,才能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呀!”

从扶贫以来,张建平到每家每户都不知跑了多少趟。哪家几口人,老人多大年纪、患有什么病,孩子几岁、上几年级,因什么致贫他都清清楚楚。157户528名贫困群众都住在他的心里。

说起对贫困群众的感情,村委会干部杨立志最有发言权。今年50岁的杨立志是名先天性小儿麻痹患者,在村里担任扶贫工作资料员的职务。他的特殊之处不在于工作成绩有多么出色,而在于他是一名脱贫户。

原来,杨立志全家3口人,其中有84岁的父亲和83岁母亲。父母年迈常年看病吃药,医疗费用支出比较大。“那时我非常自卑,在村里几乎不和人说话。”回忆过去,杨立志说。

因为家庭贫困又无法外出打工,在工作队帮助下,杨立志去年9月被选为了仁宗村村委会委员,不仅担负着电商运营和对外宣传工作,还负责起了全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摸底和登记工作。

“因为我本身就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干不了啥重活儿,站的时间长腿疼,刚开始对电脑也没接触,驻村工作队员就手把手教我用电脑。”现在,有了稳定的收入,杨立志的干劲更足了。

“浐灞生态区派来的驻村干部都不错,从第一天到我们村上就和群众打成了一片。”杨立志说,驻村工作队工作起来讲实效,不浮夸,村民需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是真正的群众致富脱贫引路人。

现在经过最后的攻坚作业,仁宗村剩余未脱贫户7户9人顺利脱贫退出,整村脱贫目标全面完成。2020年,在册贫困户人均收入1.53万,较往年增加23%。全村通村路、通护路全部硬化,电入户率100%, 水入户率100%,卫星电视普及率90%以上,人居环境整洁良好,全村“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均已落实到位。建有村级榨油油坊,苗圃23亩,光伏100千瓦,花椒200亩,核桃2000亩,中草药230亩,村集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在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艰辛付出下,仁宗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位脱贫群众感慨地说:“这些扶贫工作队队员真的是把我们当亲人了,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我们老百姓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他们都是好样的!”(记者周金柱 段永林)



来源:浐灞生态区

编辑:张梦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做好贴心人 浐灞生态区为群众安全保驾护航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