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小事显真情
寒冷冬日暖人心
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有一支能说会道、真情服务的
“解纷”小队
他们把群众的“家长里短”当成自己的事
尽心尽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为群众排忧解难
今年以来
这支由30余人组成的人民调解员小队
已调解矛盾纠纷142起
成功调处141起
调解成功率99.2%
赡养老人起纠纷
人民调解续亲情
“以前我们兄妹几个没把老人照顾好,真是不应该。”说起过去赡养老人的家事,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居民张思源仍觉得不好意思。
张思源家里兄妹共4人,由于父亲过世早,母亲一个人将四兄妹抚养长大。兄妹陆续成家立业,年近九旬的老母亲也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可兄妹间却因赡养老人闹起了矛盾。
张思源的母亲近年来一直和张思源的大哥一家居住。大哥一家对母亲疏于照料,引起了张思源等其他3人的不满。
“‘手心手背都是肉’,大哥一家照顾不好,母亲从不说,她也不想让我们为难。我们尝试了各种办法但都没法改变大哥,关系闹得特别僵。”张思源说。
一边是对老人的担心,一边是大哥一家的“无动于衷”。正当张思源一筹莫展的时候,邻居带张思源来到了斗门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
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人民调解员薛随保等人主动联系张思源的大哥,上门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多次,终于做通了他的工作,让他明白了赡养老人、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义务。张思源兄妹四人也在斗门司法所签了调解书。看到子女们笑盈盈结伴回了家,他们的母亲激动地拉着薛随保等人连连道谢。
“调解员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
“吃一堑长一智,我再也不信那些忽悠人的话了。”家住西安市新城区的王彩凤老人说。
王彩凤老人的老伴去世早,女儿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生活在西安。2019年初,王彩凤老人在逛街时无意间走进了一家保健品店,店员孟某热情地接待了老人。
孟某对老人一阵嘘寒问暖,让王彩凤感受到了久违的关心与温暖,她以为遇到了好心人,不曾想孟某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和王彩凤老人熟络后,孟某就开始向她推荐一款非常“适合”她的保健品。孟某说得“有理有据”,王彩凤老人没有任何怀疑就花6万元买了这款保健品,而这6万元都是老人的养老金。
保健品迟迟没有收到,孟某也联系不到,老人开始怀疑自己被骗了。打听到孟某是斗门街道人,王彩凤老人便来到斗门派出所报案。
“老人当时有的证据是向孟某追讨钱款时双方签的‘民间借贷’合同,派出所无法立即采取实质性措施。由于是初犯,斗门司法所介入后就安排人民调解员找到孟某,寻求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斗门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
经过人民调解员的教育引导,孟某答应按期归还老人全部钱款,并在斗门司法所签订了还款计划。2020年11月16日,老人已收到1.5万元还款。
“没想到追回了‘保命钱’,人民调解员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王彩凤老人说。
闲不住的“闲人”杜大姐
今年50多岁的杜琴是个热心肠,是邻里口中的“闲人”杜大姐。一说起她,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
“闲人”杜大姐可不闲,没事儿就走街串巷,到这家坐坐,上那家聊聊,把群众的大小事当成自己的家事。
“‘家长里短’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一些怨气、纠纷若不能及时化解便容易积成大矛盾。别看是拉闲话,却能及时了解大家的所想所盼。一旦发现苗头,我就想方设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杜琴说。
2018年,杜琴开始兼职从事斗门街道人民调解工作。今年初,她成为了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
人民调解员的主要工作是预防和处理群众的矛盾纠纷。为了提高业务能力,杜琴通过自学、参加培训会等方式学习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这些年,她参与调解了物业纠纷、婚姻家庭纠纷、赡养纠纷等多方面的矛盾纠纷。
“调解工作要以法律法规为支撑,用耐心、爱心、公心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这样大家才会信任你,你才能进一步帮助他们。看到大家和气美满,我这个爱操‘闲心’的‘婆婆嘴’就放心啦。”杜琴笑着说。
随着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法治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加强。“我们将推进‘三调联动’工作,加大人民调解专兼职人员队伍建设,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党委政法工作部工作人员介绍。
(陕西日报 记者刘曌琼)
编辑:张梦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绿色西咸让您心动,全面“禁塑”邀您行动——西咸新区举办“禁塑”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