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新增城市绿地107.68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地112.02万平方米……”4月23日召开的西安市“办民生实事
向市民报告”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韩红丽向媒体介绍了高新区全域增绿工作情况。
据韩红丽介绍,过去一段时间,西安高新区紧抓“迎全运”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全域植绿、见缝插绿、拆违复绿、立体增绿”总体思路,高标准、全方位推进全域增绿工作。截至目前,已先后完成2个公园、12个绿地小广场、43条道路、22公里绿道、79条四好农村路、7个美丽乡村等等项目的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共计完成绿化总面积约219.7万平方米,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的269%。其中,新增城市绿地107.68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地112.02万平方米,栽植乔木4.1万株,总投资约10.9亿元。
据了解,如今的西安高新区既有建成区,又有新建区,还有美丽的乡村。因此,在全域绿化提升工作中,西安高新区根据建成区、新建区、公园、河道和乡村等不同版块的特点设定了不同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确立景观绿化风格,打造各具特色协调统一的城市景观风貌。其中,建成区绿化提升突出“共融•共享”理念;新建区景观体现“时尚•疏朗”理念;公园建设遵循“一园•一景”理念;河道治理秉承“活力•生态”理念;乡村美化坚持“乡景•乡情”的理念和情怀。
例如,在建成区及高新路、锦业路的综合提升改造中,高新区利用“遮、透、露”的手法,遮丑、透绿、露景,即用高大植物和景观绿墙遮蔽停车场统一街区整体风貌,通过拆墙透绿、拆违复绿增大街区景深空间,通过对开敞广场进行统一改造促进街区景致与建筑风貌的融合。在国际社区沣河西岸公园突出运动、健康、生态主题,引入国际“黑天空”概念,设置智能运动设施,打造“草甸上的运动公园”;东岸公园以亲水、亲绿、科普为设计理念,通过“堤顶绿道+滨水绿道”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并建设游客驿站、观鸟塔、茶亭等配套设施,打造“家门口的湿地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域绿化提升工作中,高新区还以建设公园、广场为契机,实施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建设,实现城市绿化空间集约、节约和综合利用。例如,在木塔寺公园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中,高新区以“为民、利民、便民”为原则,结合公园建设新建地下停车位384个,为附近市民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此外,高新区还聚焦重要节点、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以“17+25”重点线路、火炬传递路线、十四运场馆周边为核心,开展15条迎宾道路和28条新建道路绿化提升,通过“建、改、拆、管”等综合手段,应用景观要素形成特色亮点,打造和谐自然、个性鲜明的城市景观体系,全面展现高新科技、时尚、现代、活力的城市特色,坚持一路一景,打造一步一景、推窗见景的城市绿化体系。其中,科技八路绿化建设以“流动画廊,新城印象”为设计理念,通过丰富的常绿、开花、色叶植物树阵组团,展现具有序列感、流畅感的迎宾大道;高新、丈八、河池寨三个高速出入口景观提升工作中,仅用10天时间种植各类乔木2700余株、铺设草坪30万平方米,累计绿化面积30.5万平方米,打造以景观提升、文化弘扬为理念的城市出入口形象。
据了解,高新区在全域增绿工作中,始终坚持聚焦精品意识,精心打造城市景观体系。一方面是丰富品种,提升品质。以乔、灌、花、草相互结合,增大乡土树种和常绿树种的比例,丰富植物品种;合理搭配增加开花灌木及色叶灌木数量,呈现“花开不断、色彩斑斓”景观效果。一方面是示范带动,建立标准。通过示范段确立施工和养护标准,再向全区推广,确保栽得好、管得好、长得好,达到施工和日常管理精细化、重要节点景观化的综合效果。同时,聚点成线、以线串面。精心打造和完善城市景观节点,依托道路景观、河道廊道等线性载体,全面建设生态景观带和绿道,实现全区绿道系统的区域连接和内部循环,注重城市功能设施配套,布局健身、运动、休闲设施,为市民创造具有高新特色的生态景观环境。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迎十四运城市绿化美化工作部署要求,以“17+25”重点线路及场馆周边环境景观营造为工作重点,以高新城市精细化管理十个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做好全域绿化精细化管护工作,力求展现最佳景观效果,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为十四运顺利召开贡献“高新力量”。
编辑:陈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高新区总工会召开第一届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