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将临,各大电商平台和线下商场纷纷加大促销力度,吸引消费者购物,针对去年“双十一”优惠促销无法兑现、货不对板、售后服务难以保障、发货延迟等方面的消费投诉,西安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购物,科学消费,依法维权。
一、按需理性购买,警惕价格陷阱
“双十一”期间,有些商家会在活动前先抬高商品原价然后再优惠,造成降价幅度较大的假象,从而引发大量退货退款纠纷。消费者要提前记录价格进行对比,不要轻易地被低折扣迷惑,防止价格猫腻。其次,选购商品时不要轻信产品宣传图片,要警惕价格陷阱,避免权益受损。另外,建议广大消费者,在“网购”前先理一理家里的“存货”,注意商品的保质期,避免一次性囤积过多商品,导致过期或重复浪费。
二、选择正规平台,注重商家信誉、商品质量
消费者选购商品前要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网站,选择具有生产经营资质、品牌信誉度高、产品质量稳定的优质商家;“双十一”期间,有一些不良商家趁机抛售劣质、滞销、尾货产品,浑水摸鱼,消费者在选购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所购买的商品信息、商品质量、送货安装范围等内容,仔细查看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评价,选择信誉较好的商家购买。
三、看清隐藏条款,认清促销规则
消费者在购物前要“擦亮”眼睛,看清隐藏的条款中有没有排除、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的不公平、不合理规定,确认商品是否属于“七天无理由退货”和“三包”的范围,以免选购后的利益受损。“双十一”期间较平时,部分电商未能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采取限制叠加使用、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等方式设置消费陷阱。为此,消费者应注意了解商家制定的红包使用规则、打折规则。
四、谨慎交纳定金,注意网络交易安全
交纳定金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冲动消费。消费者要提高网络交易安全意识,不要在没有任何资质认证的网站下单,更不要轻易相信对方以任何理由要求直接转账至私人账户,以及通过发给付款链接页面或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对于不熟悉的网站,要慎重支付,为降低财产损失风险,可将转账到达时间设置为延长到账,一旦发现被骗立刻联系第三方支付平台冻结资金。
五、直播虽然诱人,下单仍需谨慎
消费者要选择正规的直播平台、知名博主,清楚了解主播所推荐商品的来源、功能、质量以及效果;购买商品后,留存好商家信息、直播链接、支付凭证和票据等,谨防上当受骗、维权无门。同时,在观看直播时不要只听信主播对产品的口头介绍或者因为价格优惠而直接下单,购买前先仔细了解产品的成分、功效、适用人群等信息,多渠道查看商品评价,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商品。
六、问清快递送货时间,运用好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
消费者急需的物品最好提前购买,了解清楚店家“双十一”期间快递发货时间,如遇商家违约可依法维权。同时,根据《消法》规定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一些商品不适合退货。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在此提醒消费者,网购前要考虑好可能面临的退货费用问题,跟商家有约定的要留存证据,不要轻信口头承诺,没有约定的最好购买运费险,降低退货时承担运费的风险。
七、保留购物凭证,积极依法维权
消费者购物时应及时保留好相关原始记录,如:该产品页面宣传、直播时的广告宣传、商家承诺内容截图、聊天记录、购买记录、支付凭证、物流信息等,防止商家删除相关信息后难以恢复,给后期消费维权带来难度。同时,消费者在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或与宣传不相符等问题时,应及时与商家协商或通过平台协调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华商报记者 张鹏康 陈思存
编辑:报社方正
上一篇:呼声回应|西咸新区后卫寨立交环岛信号灯未启用? 沣东新城:周一至周五高峰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