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窗外有阳光还有希望|探访陕西唯一收治艾滋病人的强制隔离戒毒所

综合新闻 三秦都市报 2021-12-01 06:41:08
[摘要]“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所里正在举行“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宋冬冬在戒治分享会上现身说法。

  宋冬冬(化名)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是陕西省眉县强制隔离戒毒所特殊病专管区的一名戒毒人员。在这个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唯一收治艾滋病人的强制隔离戒毒所里,宋冬冬已经生活了近一年时间。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所里正在举行“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宋冬冬在戒治分享会上现身说法。

  向下的人生终于止住了

  毒品将宋冬冬的生活分成了“以前”和“以后”。一边是吸毒前的美好记忆,另一边是吸毒后的支离破碎的身心。“以前”承载着宋冬冬无数记忆的细节和旧日情怀——某大学医学专业研究生,前途光明;“以后”则代表萦绕的毒烟、无数个难以入眠的夜晚,还有致命的“艾滋病”。

  戒治分享会上,宋冬冬讲述着自己后悔的“曾经”;台下所有和他有着类似经历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静静地听着。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毒品和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省眉县强制隔离戒毒所列入特殊病专管区的工作计划之一。干警们积极宣传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就是为了确保100%的覆盖面和知晓率。

  除了像宋冬冬这样现身说法之外,他们还会采取课堂教学、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等方式,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戒毒人员既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享受“两免一关怀”政策,更认清肩负的艾滋病防控责任,让“艾滋病毒传播在我这里止步”成为现实。

  敞开心扉 重拾戒治勇气

  从起床到出操,从上课到康复训练……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都是有章可循的。专管区的干警们制定了《特殊病专管区戒毒人员一日生活规范》,从戒毒人员的日常活动和与医务人员的接触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并将戒毒人员的日常行为纳入考核之中,激励他们积极治疗,立志戒毒。

  “被强制隔离戒毒后,我内心充斥着巨大的落差,对戒毒所也充满恐惧。”宋冬冬说,“进入病区后,大队干警给我发了艾滋病防治手册,还介绍了病区常驻医护人员。看到病床和医疗设备,再看到规整的宿舍,和我想象中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完全不一样,心也慢慢平静下来了。”

  艾滋病吸毒人员与那些身体相对健康的吸毒人员不仅在身体上存在区别,部分人心理上的扭曲也增加了管理难度。这就要求特殊病专管区的干警们,要懂点医学急救技能,应对突发状况能临危不惧;也要懂点心理学知识,在管理上能及时疏解戒毒人员不良情绪。

  现在,宋冬冬参加了大队的文艺队,经常在所内活动上进行演出,戒毒所也成为了他救赎心灵的地方。

  艾滋病中医治疗在这里成为课题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本身并不会让人死亡,死亡的原因是病毒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后,由于体质虚弱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而在免疫系统的“废墟”上,药物鲜能发挥原有作用。

  眉县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任麦存在戒毒所坐诊。这位当地知名的中医,每个月都要定期来省眉县强制隔离戒毒所坐诊。“党和政府为了挽救艾滋病戒毒人员,把办法都想到了,专管区不仅有DR数字成像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大型医疗器械,还把中医药介入艾滋病防治工作,说明党和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任麦存指着智能煎药机感慨地说。

  半天的时间里,任麦存要为艾滋病戒毒人员进行体质辨识、对症施治,提供个性化指导等服务,并通过随访和问卷调查等反馈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提高诊疗质量。

  “艾滋病的潜伏期比较长,如何提高戒毒人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我国自2004年就启动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优势,这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戒毒所干警表示。

  在不断实践探索中,省眉县强制隔离戒毒所与地方医院建成医疗共同体,形成合力,共同救治艾滋病戒毒人员。2020年以来,省眉县强制隔离戒毒所对传统中医在艾滋病辅助治疗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联合眉县中医医院共同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申请并获批了中医治疗艾滋病课题项目,聘请两名内科中医专家为艾滋病戒毒人员进行中医治疗。

  一年来,中医专家共计坐诊20次,接诊300余人次,开具中药方300剂,煎制中药汤剂6000余袋。在治疗过程中,还辅以针灸、按摩等各种手段综合作用于患者,改善基础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阻断病情发展,延缓发病或减轻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走出高墙 人生还有诗和远方

  再过一周,强超(化名)矫治期满就可以离开强戒所了。这个初来时被诊断患有严重社交恐惧症——“权威恐惧症”的戒毒人员,如今可以面对干警侃侃而谈。

  “我是从戒毒所转到专管大队,刚开始完全不能接受自己患(艾滋)病,不睡觉还自言自语。”强超回忆道。对此,专管区的心理咨询师在充分掌握他的个人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心理辅导方案,从心理障碍入手,帮助他转变思想认知,接纳新身份;通过讲解艾滋病专业知识,让他逐步接受患病事实;再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真正融入正常的戒治生活。

  “大队干警经常找我谈话,增进相互了解,慢慢地我觉得和他们有了好多共同话题。”在这个逐渐克服畏惧心理的过程中,大队还组织“干警课堂”“心理互助小组”“互助自主讲堂”等集体活动,让强超在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逐步增强戒治信心。

  “在这里,自己真正感到被平等对待,不再因为身染艾滋病而受人歧视,不再因为见不得光而担惊受怕。在这里,我第一次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未来的生活,开始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强超说。

  谈起自己的强戒生活,他总结了一句话——管理有柔性,医疗有温度,生活有帮扶。“这三年扫除了我心中恐艾的‘阴霾’,让我能够直面人生的‘废墟’,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今后的挑战。”

  本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胡茜 通讯员 张军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王蜀周秦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 艾滋病 戒毒

上一篇:陕西省生态文明促进会聘任37位专家委员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