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原文:
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扎实开展“标准地”试点,力争年底试点区域新批工业用地不低于40%按照“标准地”供应。鼓励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探索产业用地混合利用。
解读: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晓玲认为,“亩均论英雄”通过对企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6项指标为主,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发展能力。这项改革是倒逼和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让那些产业层次高、质量效益好、亩均指标优的企业,优先获得各项要素支持,有利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引导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同时也强化了“反向倒逼”,重点推进亩均效益水平较低、高耗能高排放的低效企业全面整治提升,加大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僵尸企业的集中处置力度。通过双向发力,相信一定会进一步加快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根福认为,“亩均论英雄”是从浙江等东部地区率先推行的以提高“亩产效益”为核心,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等重点,试行与“亩产效益”紧密挂钩的税收、排污费等激励和倒逼政策,引导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现实中,部分企业占用大量土地、产出很低,而部分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进来后却因土地紧张致好项目难以落地。”冯根福说,“‘亩产论英雄’实际意在提高工业用地效率。”
因该项政策已在东部地区施行一段时间,冯根福建议,陕西应认真学习外地经验,并结合实际来推进这项综合改革,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促进工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编辑:方正
上一篇:【报告解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