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陕西前首富郭家学让位半年 广誉远安宫牛黄丸再曝涨价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查京京 2022-03-14 07:17:25
[摘要]而通过广誉远的股权变化,华商报记者注意到陕西前首富郭家学已经退出公司让位半年,接手方为晋创投资。

  中药材和一些中成药近期出现涨价现象。作为山西知名的老牌中药广誉远“安宫牛黄丸”最近再次曝出将涨价,这是该品牌的安宫牛黄丸今年第二次调整定价,背后厂商是山西老字号上市药企广誉远(600771.SH)。而通过广誉远的股权变化,华商报记者注意到陕西前首富郭家学已经退出公司让位半年,接手方为晋创投资。

  今年两次涨价

  安宫牛黄丸价格“直追黄金”

  近日,一份名为“关于精品安宫牛黄丸定价的通知”在市面上流传,落款为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通知称:根据原材料价格及产品工艺特性,经综合评估,公司决定对精品安宫牛黄丸产品定价为“安宫牛黄丸(双天然铁盒3g/丸×1丸/盒×6盒)5880元/盒”,“安宫牛黄丸(双天然木盒3g/丸×1丸/盒×2盒)3360元/盒”,“安宫牛黄丸(双天然木盒3g/丸×1丸/盒×6盒)10080元/盒”。此价格从2022年4月1日起执行。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按此定价,广誉远安宫牛黄丸铁盒每粒售价将达980元,木盒每粒售价达1680元。很多人可能注意到,近期受地缘局势影响金价大涨,金店的黄金报价已超过500元/g。而对比3g/丸的安宫牛黄丸来看,相当于每克售价326元~560元,直追金价。

  对安宫牛黄丸将涨价的消息,3月10日,数家广誉远门店工作人员向华商报记者证实,消息确定。不过,受库存影响,有的门店只有单一包装在售。“两种包装品质和效用不一样,木盒更贵一些。”有店家介绍,对比现在的定价,4月1日后每丸涨幅大约在100元左右。

  这不是安宫牛黄丸第一次涨价。春节前,同仁堂、广誉远等企业都曾上调安宫牛黄丸价格。广誉远方面,1月15日将双天然普通装定为880元/丸,此次将是不到3个月里再调价。

  涨价推手,源于“成本”

  安宫牛黄丸作为清热解毒方剂上的一味主要中药材,最早见于清代医学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奇效。

  包括广誉远、同仁堂等在内,当前生产安宫牛黄丸的企业比较多。华商报记者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现,安宫牛黄丸的批准文号达123条,生产单位超过百家。

  市面上各大药店都能买到安宫牛黄丸。但品牌不同,售价差异明显。华商报记者发现,既有单价上千元的安宫牛黄丸,还有其他品牌,有的每丸售价为一两百元。对此,一位药店工作人员介绍:“主要是用料差别,比如入药的牛黄、麝香是天然还是人工,价格肯定不一样。”

  有的品牌生产的安宫牛黄丸,用料讲究、价格昂贵,过去数年更是一路看涨。有消息称,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已从2012年的350元涨到2021年底的860元。

  对涨价原因,各家给出的解释基本都是“成本上涨”,涉及原材料、人力成本等。天猫平台的广誉远旗舰店,虽仍执行折扣活动价,但工作人员也提及“目前原料都在涨价”。

  公开资料显示,天然牛黄、麝香等原料价格近年有不同幅度上涨。仅以天然牛黄为例,据中药材天地网显示,每公斤售价2018年在35-37万元,2021年7月已涨到52-55万元。

  广誉远股价回落,年报预亏超3亿

  去年夏天,被股民称为“药中茅台”的片仔癀限购,中药股集体大涨。当时,同样拥有保密配方的广誉远也受到市场热捧,7月20日股价一度冲到54.04元的历史高点。

  但高点之后就是回调。截至3月11日,广誉远股价报33.23元,距七个多月前的高点已跌去近四成。股价冲高回落的背后,广誉远经营业绩也难言理想。

  2018-2020年,广誉远净利润从3.74亿元下降到3200.3万元。

  广誉远1月28日业绩预报称,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0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3.62亿元左右。广誉远表示,业绩预亏主要有三个原因:营收下滑、销售费用大增、毛利率下降。

  具体来看,广誉远营收下滑与疫情导致终端客流下降有关。因终端客流下降,为促进应收账款清收和降低渠道库存,广誉远适当控制发货,使得去年营收下滑。

  同时,为了应对疫情影响客流下降,以及医保控费、处方药政策监管等不利影响,广誉远加大了市场各类形式的营销活动投入,导致销售费用大幅增加。

  据2021年三季报显示,去年1-9月,广誉远销售费用达4.06亿元,同比增长23.17%。

  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上不同毛利产品销售结构变化,则导致广誉远综合毛利率下降。

  所以,今年广誉远上调安宫牛黄丸售价,被外界认为与其业绩低迷有关。

  广誉远曾在2020年年报提到,产品原材料涨价,加之毛利较低的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系列产品销售占比创出新高,产品销售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综合使得毛利率下降。2021年业绩预告里,广誉远再次提及原材料涨价、产品销售结构变化拉低毛利率。

  就是说,虽然安宫牛黄丸等产品销售占比提高,却未能给广誉远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陕西前首富郭家学去年已“让位”

  今年以来对安宫牛黄丸两次提价,这是广誉远控股权变化之后。

  作为山西老字号药企,广誉远始于明代嘉靖年间,1955年公私合营后命名为广誉远制药厂,之后更名为山西中药厂。

  2003年,东盛集团以0元收购当时资不抵债的山西广誉远,并在重组中,掌握了山西广誉远绝大部分股权。同期,在创始人郭家学运作下,东盛相继拿下江苏启东盖天力、青海制药、丽珠集团、潜江制药及云南白药等股权,郭家学也成为医药领域风云人物。

  随后,历经退出云南白药、出售王牌产品“白加黑”等波折,在A股上市的东盛科技更名广誉远。凭借旗下资产,郭家学在2010、2012年的胡润百富榜上,两夺“陕西首富”。

  近年来一面是广誉远业绩起伏,另一面则是公司股权变动。2019年8月,广誉远宣布,控股股东东盛集团与山西创投签订协议,山西创投以6.63亿收购广誉远4000万股。2021年7月,东盛集团将持有的3150.9万股过户抵偿给晋创投资(原山西创投),用于清偿欠付晋创投资的相应债务。由此,广誉远控股股东由东盛集团变更为晋创投资,实控人也由郭家学变更为山西省国资委。免掉债务的同时,郭家学让出了上市公司控制权。

  易主后的广誉远,近半年多还发生了包括董事长在内一系列人事调整。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东盛集团持股比例2.15%,退居广誉远股东第三位。

  一系列新变化能否提振老字号业绩?

  2019年,广誉远对产品进行升级,将安宫牛黄丸由单天然全部升级为双天然,因此使得单天然产品的销量与库存量下降,而双天然产品的产销存数量相应出现增长。

  在产品升级以前,广誉远的安宫牛黄丸,普通产品2019年销量下滑明显。升级之后,双天然产品增长明显,2020年销量增幅达380.79%。今年提价的也正是这类产品。

  那么涨价是否能带给广誉远业绩提升?

  在万联证券西安营业部投顾屈放看来,产品涨价能否提振业绩有待商榷。因为首先要看产品销售额,在企业营收里究竟占多大比例。而且提价行为还得看市场反馈。这就类似PPI上涨,是否能转移到终端的CPI一样。不同企业、不同市场条件下,传导通畅度是完全不同的。

  企业控制权及管理层调整,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对此,财税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仝铁汉表示,一般情况下,企业控制权到管理层变动,会造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管理者等人员调整,有可能带来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运营效率、管理效果等方面变化,从而影响业绩。当然,经营业绩也受公司内外部环境、行业现状、资本结构、企业规模等诸多因素影响,“新的变化能否真正提升公司业绩,值得关注”。

  中药材为什么涨价?

  成本增加是诱因 囤积和炒作成推手

  近两年,涨价的中成药不只是安宫牛黄丸。今年元旦,九芝堂下发调价通知,将旗下包括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在内的21个品规中成药供货价或建议零售价上调,调价幅度在6%~30%不等。片仔癀、同仁堂等知名中药企业,此前也均有调价动作。

  究其原因,中成药价格的重要推手之一,是中药材的涨价。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显示,2019年四季度起,中药材价格指数就一直处于上涨周期,今年1月底为1727.13点,比2019年9月底的1214.77点,上涨512.36点。有消息称,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作为全球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市场内2600多种中药材品种,其中超过60%的品种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

  陕西某大型药企药材采购负责人给华商报记者介绍,疫情后中药材涨价明显。以六味地黄丸入药的地皇、茯苓来说,涨价前大约10多元一斤,现在超过60元一斤。而茯苓从14元一斤左右,涨到了现在的38元一斤,涨幅都以数倍计算。

  “本轮中药材涨价受多种因素影响。”该负责人告诉华商报记者,比如,因疫情防控需要,连翘等传统中医相关品种消耗量加大;新版《中华药典》对中药质量要求提升,推高了药材成本;中药材种植周期长、回笼资金慢,一些种植区转而种植其他作物,对部分药材供应有影响;此外,因为涨价预期驱动,市场中也出现了囤积、炒作现象。

  该负责人还举了一个例子,安徽亳州最大中药材市场,满仓状态常见,有些药材存货并不缺,但因为存在囤积、炒作情形,卖家惜售,导致紧缺难买。

  针对中药材价格波动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焕淦认为,尽管这属于市场行为,但也表现出我国中药材从种植到流通各环节上,相关工作面临一些瓶颈问题。吴焕淦表示,一是中药材领域缺乏价格调控机制,二是中药材种植呈现“低、小、散”特征,三是中药材主要生产产区有限,四是中药材领域囤积炒作打击力度不足。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查京京 采写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郭家学 陕西 广誉远

上一篇:2月份广义货币增9.2% 存款准备金率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下一篇:国家药监局:强化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