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政企资讯 > 正文

冯超宇:让创新与奋斗为青春添彩

政企资讯 华商网 2022-05-04 10:39:36
[摘要]莽莽秦岭山脉中,浩浩八百里秦川大地上,条条电力银线横空而过,源源不断的向华东、华中、华北传输着陕西绿色清洁“电能”。从330千伏到750千伏、从750千伏到百万伏,陕西大电网发展日新月异,而作为电网安全的守护者,陕西电力人也紧扣时代脉搏、紧跟科技步伐,在追求中成长、在创新中突破,让电网凝聚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变得更加智慧、安全、经济、高效。

莽莽秦岭山脉中,浩浩八百里秦川大地上,条条电力银线横空而过,源源不断的向华东、华中、华北传输着陕西绿色清洁“电能”。从330千伏到750千伏、从750千伏到百万伏,陕西大电网发展日新月异,而作为电网安全的守护者,陕西电力人也紧扣时代脉搏、紧跟科技步伐,在追求中成长、在创新中突破,让电网凝聚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变得更加智慧、安全、经济、高效。冯超宇就是国家电网大军中推动电网新技术应用的普通一员。

  “90后”、“名牌大学研究生”,带着这样的标签,冯超宇成为了国网陕西超高压公司一名普通的线路运维人员。时间飞逝,转眼七八年过去了,他的“标签”不知不觉悄然改换,取而代之的陕西超高压“职业飞手”第一人、“陕电工匠”。他一路走来,一路热爱,在工作中用心、在钻研中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电力青年人敢为人先、拼搏进取的青春之路。

  “创新”源于“用心”

  时间回到2020年,横贯秦岭的±800千伏青豫线验收工作浩浩荡荡拉开序幕,铁塔银线在峰峦叠嶂的山顶峭壁间穿行,地势险峻复杂,许多线路所经之处验收人员难以抵达,无人机智能巡检正好可以“大显身手”,无疑成了验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无人机验收小组的组长,冯超宇责任之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何况咱还能在天上飞,有啥能难住咱?”,这个一向给人感觉净白儒雅、带着眼镜的年轻人,此刻的脸上却写满了坚毅和乐观、眼中透出了倔强和自信。经过充分踏勘,他胸有成竹的制定了验收方案,背起装备,带着组员启程了。就这样,一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一路寻找合适起飞点、借着“天时地利”,时“飞”时“收”,朝着一基基铁塔、一段段银线不断挺进,就像战士在英勇奋战中夺取一块块阵地,一步步走向胜利,那过程虽然很艰难、但却是必然。

  每天验收工作结束的碰头会上,除了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冯超宇都会不出意外的向大家带来满意的成绩单。然而没有人知道,装满了5硬盘的数据、数百公里的飞行里程的背后,凝聚了他和同伴们多少心血和汗水。

  其实,无人机验收并没有大家听上去的那么轻松、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当工作真正开始,冯超宇在山间穿行了几个来回后,才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然地势的复杂和山壁陡峭程度远远都超出了他的认知。

  “无人机的信号只能直线传输,碰到山峦起伏的地形飞行控制就会受到影响,二三标段交接处的8基铁塔藏在大山深处,我们必须先爬山再飞行,那一天我们走了16公里近12个小时的山路,大家脚上都磨出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血泡。”冯超宇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他深刻感受到了此时的无人机操控技术对于周围环境是如此的严苛和“挑剔”,而这种“挑剔”,在他心中扎下了一根刺,“如果有一套装备能消除距离阻碍,扩大信号范围就好了。”他把这个事儿记在了心上。

  为了拔掉这根“刺”,2021年底西安疫情封闭期间,他闷在家上知网、学网课,开始自学无人机设计与控制原理,学完就拿出自己的无人机一通“捣腾”。一个月的时间,当别人在朋友圈晒美食、晒健身的时候,他却像海绵一样尽情吸收着无人机方面的各类知识。妻子打趣地说:“那段时间,他俨然就是个特工‘007’,一天到晚就在电脑上做他那个智能巡检无人机的仿真,也就吃饭的时候能跟我说几句话”。没错,他什么都没“晒”,却一天天地把知识和自信装进了脑中、刻入了心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深厚的积淀下,创新的灵感在某个契机下瞬间便会悄然而至、迸发而出。那天,冯超宇在家改造无线网布局的时候安装无线路由器,看着那小巧精致的机器,他突然灵光一闪,那根一直如鲠在喉的“刺”,似乎遇到了可以消融瓦解它的“醋”。“我当时脑子里就在想,要是把这个路由器装到无人机上,空中飞行的时候是不是可能解决信号接收受限的问题?”有了新的尝试方向,他和他的团队便迅速行动,与相关技术人员多次探讨,反复推敲、试验,历时半年时间、上百次试验,“多机配合,信号转播”的奇思妙想终于被应用,并初见成效。

  他的“奇思妙想”还远不止于此,输电线路巡检是无人机巡检中的最大难点,需要作业人员按照导线起伏贴线飞行,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并且得始终保持画面清晰稳定,对机器操作要求非常高。为了让大家都能掌握好这项技能,他反复琢磨,萌生了“让无人机自动沿着导线飞行”的大胆想法。于是他又带领团队反复进行仿真实验,积极与设备制造厂家进行技术交流,最终利用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的实时测距信息这一技术手段,成功实现了“自动贴线飞行”的构想,完成了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控制。在±1100千伏吉泉线以及陕北至关中第二输电通道验收工作中,这项技术的应用有力确保了近百公里的线路验收工作的高质量顺利完成。

  “精益”源于“热爱”

  熟悉冯超宇的人都知道,在他眼里,任何工作都是件“艺术品”,总是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初次接触无人机是在2015年的时候。热爱摄影的他,只是自己买来一架玩航拍。后来,竟发现小型无人机在自己所从事的输电线路巡视上大有可为,于是毫不犹豫主动报名了无人机取证培训考试。能让自己的兴趣融入专业工作,为电网安全助力,小伙子兴奋而激动。“当时,因为无人机技术在陕西输电线路运用只是起步和尝试阶段,大家对它的“前景”心里没底,大多数人都不大愿意拿这个当饭碗。而我相信无人机一定可以在空中拍出最细致的线路图片,弥补人力巡线、直升机巡线的种种不足,就是想去试一试。”回忆着当时培训报名的情形,冯超宇的眼底散发着热切的光,依然能感到他那种独有的执著所带来的憧憬和热爱。就这样,他开始了严苛的无人机驾驶专业培训。

  虽然有着热爱“打底”,有经验“铺路”,但进入专业领域,就是另一个“高山仰止”,在工作中,他抓紧在日常巡视和检修验收中锤炼技能。短短一年时间,他手中的无人机就飞遍了所有具备飞行条件的陕西超高压线路。为全面掌握无人机技术,他始终坚持自己维修机器,弄通原理构造,并自学了飞行器的仿真、设计、调参等无人机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可谓样样手到擒来。

  2017年,冯超宇以精湛的业务技能入选国家电网公司无人机技术比武人员名单,面对竞赛题目,飞行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枯燥,一个最简单的“画圆”动作他坚持在半年的时间里做了上万次,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常常因巡检作业时多余的几个动作而懊恼反思。天生追求完美的他,对镜头的要求也达到了摄影摄像的专业标准,往往因一丁点肉眼难辨的卡顿就推倒重来。就这样,在别人近乎无法理解的追求完美的“强迫症”的督促下,他最终磨练出了人机合一、“指哪打哪”的过硬本领,成为了陕西电力当之无愧的无人机巡检高级技师“第一人”。

  2020年底,陕西超高压公司进行无人机取证培训工作正值三九寒天,零下7、8度的极寒天气把人冻得鼻酸头疼,仿佛让人双脚结冰。冯超宇作为教练扎根培训一线整整20天,有队员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参训学员无不敬佩,有人回忆说:“当时训练很苦,我们学员轮流上场练习,还有时间休息暖和下,但是冯教练一直在场上从始到终,这意味着他一天至少要在外面站8个小时以上”。在冯超宇带领下,这支队伍在陕西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骄人战绩,四名队员荣获“十佳优秀选手”称号。而幕后的他,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希望陕西电力的无人机队伍能够越来越强,陕西电力的无人机能够越飞越好。

  2021年,作为陕西超高压立体化巡检技术攻关团队的负责人,冯超宇不断探索优化无人机自主巡检方案,带领团队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2000基杆塔自主巡检航线的规划,陕西超高压管辖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覆盖率达到40%。

  匠心不是安常守故,而是在守与破、退与进、留与弃中披荆斩棘、矢志不渝。冯超宇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用情、钻研创新,干着普普通通的活,做着“精益求精”的事儿,以对电力事业的赤诚、对无人机的热爱,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默默绽放着最美的青春芳华!


来源:华商网

编辑:李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寻梦·芙蓉里》大唐仕女空间站来啦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