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全国百强园区榜单发布 从陕西三家上榜看我省开发区变迁

综合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胡晓军 李程 2022-08-15 07:09:43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产业园区,或者说开发区伴随改革开放而生,在40多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那么,国内产业园区的发展格局如何,陕西开发区处在什么位置?

  近日,工信部下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公布了最新一期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

  苏浙粤居全国三强

  甘青宁等7省区零入围

  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其中,约四分之一产值由园区经济贡献: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169家国家级高新区,创造的GDP达29万亿元。

  那么,近400家国家高新区、国家经开区,到底谁实力最强?

  据赛迪顾问《2022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的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列前三。

  百强园区分布在全国四大区域、26个省份。其中,东部拥有的百强园区超过50%,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按19个城市群来划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百强园区数量最多,达到36个。其次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分别有11个、8个。

  尽管东部“一家独大”,但领先优势在缩小,与去年相比,跻身百强的园区数量呈减少趋势。西部地区数量增加,今年有16个园区上榜,反映出国内经济向西发展格局。

  在省级层面,江苏入围百强园区19席,接近五分之一。其后依次为浙江、广东、山东、湖北,分别占9席、8席、7席、7席。青海、海南、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无园区入榜。

  放眼全国,那一批“老牌”园区亦是中流砥柱。从百强园区批复时间看,诞生在“七五”“八五”期间的园区占比约六成。不过,首批国家经开区里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还有首批国家高新区中的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在百强园区中已不见踪影。

  陕西3家开发区入选全国园区百强

  关中平原城市群有3个园区跻身百强,全部来自陕西:全国第10位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37位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85位的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陕西这三家园区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也是国内开发区密集兴建期。

  园区经济带动作用有多强?以陕西跻身全国百强三个开发区为例作如下说明:

  西安高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最强园区,以占西安全市约10%面积,创造西安超四分之一地区生产总值。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513.55亿元,占全西安市GDP达28.2%。

  西安经开区是西安乃至西部地区产业基础最雄厚区域之一,工业总量占全市1/3以上。2021年西安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接近2000亿元,增速达到18.6%。

  宝鸡高新区1992年成立,30年来企业数量从20余户发展到1.3万多户,打出“宝鸡制造”名头。今年上半年,宝鸡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5.93亿元,占全市GDP约15.4%。

  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谈民宪看来,开发区经济巨大量能建立在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招商引资的审批权限、面向产业培育的优惠和金融政策、土地报批和重大项目立项扶持上,“开发区往往聚集朝阳产业、前沿技术,从而成为区域经济发动机”。

  自1988年渭南高新区诞生以来,30余年间陕西开发区建设一路向上。

  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国家级开发区共552家,省级开发区共1991家。目录列出的陕西地区开发区56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6家,省级开发区40家。

  近年陕西开发区数量变化明显。如,渭南合阳、澄城,宝鸡姜谭工业园区、安康平利县工业集中区、汉阴县月河工业集中区、宝鸡麟游县两亭循环经济科技工业园,榆林靖边县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等先后创建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位业内人士称,在县域经济发展契机下,开发区建设转向纵深。由于满足相关条件的开发区,可以升级为国家级,所以数量众多的省级开发区是我国开发区整体发展上台阶的基础。

  统计制度变更后,陕西开发区最新情况暂未公布。早前统计部门在一份报告中曾提到:“开发区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在促进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体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陕西园区演变:曾撤销61个开发区

  建立退出机制

  1979年,我国第一家产业园区在广东蛇口诞生。当时,蛇口被选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充足水电加优良港口,适合国际第三次产业转移。

  蛇口成功后,开发区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一批城投公司随之诞生,并带动产业地产爆发。但是,一阵风之后,开发区过度膨胀后开始扰乱正常市场秩序:造成土地浪费、影响金融安全。

  直至2003年起,国家展开一轮专项整顿,不少偏离轨道的开发区退出市场。

  据新华社2005年消息,经集中清理整顿,陕西共撤销61个开发区,开发区总数减少70%,核减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433平方公里,使开发区面积减少56%,有效保护了土地。

  实际上,近年陕西开发区建设向纵深扩容,优化整顿亦有动作。如,2018年,陕西撤销西安灞桥科技产业园,并强调对全省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加强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不断提升园区规划管理水平。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开发区末位淘汰是有必要的。产业园区发展是建立在市场需求之上,若缺乏足够需求,摊子又铺得太大,就可能带来招商引资与需求不匹配。如,一些开发区设计之初空有设想,但对当地资源和产业禀赋错判,最终导致园区空置。

  这样的教训并不鲜见。曾被列入重大项目、规划投资50亿元的西南地区某导航产业园,因招商迟迟难有起色,引发合作方资金链断裂,2021年已走到了司法拍卖境地。

  西安碑林区特色街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夏强认为,陕西在30多年开发区建设中收获很多经验,但也要优化资源配置。园区总量在精不在多,应避免贪大求多的同质化。

  值得注意的是,赛迪报告显示,当前各地经开区和高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趋同发展特征显现。例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等成为各开发区普遍布局方向。

  在疫情和逆全球化冲击下

  开发区如何破局发展?

  在都市圈建设和产业转移背景下,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单元,正迎来新的契机。

  那么,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中,地方需要做些什么?

  赛迪顾问机构就此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一是加快“一盘棋”顶层设计。

  从省级层面制定园区发展规划,以打造若干世界级、国家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引导区域内园区错位布局、协同发展。加快开发区整合优化,对存在互补优势的开发区与行政区,可探索“政区合一”管理;对总体实力不强、主导产业均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经开区和高新区,可“合二为一”统筹管理。

  二是大力营造“争先进位”氛围。

  推动在差异化产业布局下适度竞争,逐步建立“国际一流、国内一流、省内一流、市内一流”的开发区梯队培育体系。对不同能级的园区,在省级转移支付资金、新增债券额度、用地指标,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公共服务配套投入等方面给予差别性政策倾斜。

  三是纵深推进多领域试点改革。

  动态研判园区发展形势,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抢位布局。加大力度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领域国家改革重点任务向园区深入。

  谈民宪认为,就过往经验看,开发区建设并非简单产业园打造,为地方带来的也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有社会价值。比如,法规和公共服务完善,良好营商环境,不服输的奋斗精神等。

  在疫情和逆全球化冲击下,国内经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新挑战,开发区如何释放潜能,发挥样本及引领作用,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新的课题。

  陕西上市公司近九成注册地在开发区

  近日,西安高新区的易点天下IPO发行价对外公布,并已完成新股认购。此外,荣信教育IPO已注册生效,这意味着这两家陕西企业,将很快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公司均为西安高新区企业。而近年来,陕西省内各开发区企业上市进程正在加快。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陕西一共70家,其中有62家企业注册地址位于省内各地市开发区或产业园。上市公司作为地方经济的“领头羊”,在开发区集中分布,反映出园区经济已成为陕西资本市场发展的高地。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这与开发区产业聚集有关,另一方面,陕西不少园区正把资本市场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抓手,加快培育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企业集群,打造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上市引路护航。

  但是,华商报记者同时注意到,有些企业是因开发区的优惠政策等原因进驻产业园区的,注册地址与业务开展地址存在一定差别。这样的“总部经济”所给予区域发展的带动相对有限。因此,园区在企业培育和招商引资中,更应注意产业落地的实效。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胡晓军 李程 采写

  >>记者手记

  陕西园区高质量发展要做减法,更要做好乘除

  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2022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从发布的这些园区我们可以看到,谁在引领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谁才是吸引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梧桐树。

  从陕西来看,西安高新区进入全国十强,这与其禀赋、规模、产业、科创、体制机制、营商环境、效率等等关系密切,其以占全市约10%面积,创造西安超四分之一的GDP。西安经开区和宝鸡高新区都是制造业领域的园区代表。

  就陕西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过一段时期集中、快速的开发之后,园区的规模和数量出现了大幅增长。面对全省各地膨胀的开发区数量,陕西在2005年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共撤销61个开发区,开发区总数减少70%。这个减法做得及时,不仅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也让“恣意生长”的开发区热潮冷静了下来。

  产业园区发展是建立在市场需求之上,若缺乏足够需求,摊子又铺得太大,就可能带来招商引资与需求不匹配。如,一些开发区设计之初并没有进行扎实的市场调研,盲目搞开发,对当地资源和产业禀赋判断有误或者过于乐观,最终导致园区出现大量空置甚至荒芜。这类情况,曾经在全国并不少见。

  就陕西来说,减法做了,在园区的创新发展、优化服务、勇挑重担、产业集群等方面要做乘法,要主动对接服务企业,落实各项惠企政策,让更完善的服务、更重的担当、更细分的集群、更先进的业态越“乘”越优化。

  在优化管理职能配置上做“除法”,比如在简政放权、有为政府等方面做“除法”,“能放则放、权责一致、重心下移、减少层级”,让管理更高效;让信息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让市场更高效。

  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在做“减法”之后,更要做好“乘除”,让开发区全面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双轮驱动,进而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胡晓军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唐港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

上一篇:陕西杨凌启动2022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