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这所新学校不一样!西安市实验小学一年级学部成长记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2-11-24 12:32:43 编辑:方正 作者:付启梦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妈妈再见!我看见我们老师了,我要等着和老师一起进学校”。乔润桐小朋友稚嫩而兴奋的童声划破了校门口的静谧。“老师早上好,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张老师热情地和孩子手牵着手,说着笑着,愉快的走进了校门,一大一小的身影在晨光里慢慢的拉长。这一场景,唤起了50岁的环卫工人杨阿姨童年的回忆,她鱼尾纹簇生的小眼睛满含羡慕地说:”我们小时候多怕老师呀,现在的孩子跟老师就像一家人一样,真幸福。”

  清晨,值周教师贾红站在学校门口,向孩子们打招呼,向家长问好,看着小朋友们和家长的一张张笑脸,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什么比孩子们天天进步更让人高兴呢!回到办公室,打开美术课本,她开启新一天的工作。一年级学部的幼小科学衔接工作让她倍感充实。

  贾红是西安市实验小学一年级学部的美术教师,省级教学能手。2022年9月,贾红被安排到一年级学部承担美术教学工作,她说:“来到一年级部工作,看到学校精心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校园环境、课程安排,课表设置,适应教育,我不由想起了9年前我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表现出的各种不喜欢上学、入学不适应的症状,真羡慕这些孩子有福气,赶上了重视幼小衔接的好时候,入学适应教育太重要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限量版,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无比珍贵。2022年9月,西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出实招,闯路子,在距离总校一公里多的贤德校区设立了一年级独立的学部校区,以深入探究幼小科学衔接问题为导向,拉通幼小衔接的最后里程,赢得了区域群众的赞许,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

  幼小科学衔接走出新路子

  “幼小衔接是一个老话题,也是幼儿园在大班下学期集中开展的一项常规性实践活动。过去一段时间,在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坚决纠正和严格治理之下,以强化训练的形式让大班幼儿提前学拼音、识字、计算等小学课程内容的做法被明令禁止。而如何探索新的幼小衔接模式,在实践层面存在着诸多困惑,也是广大家长普遍焦虑的难题。”实验小学校长、实验小学第一幼儿园园长张蓉说。

\

\

  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要求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国家对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有了具体的指导,我们小学一年级教育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想办法落实好国家政策,解决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实际问题。做好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意义重大,让儿童在愉悦的状态下适应小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提高儿童对知识探索对团队协作的热情,为有效落实‘双减’工作开好头。”西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张蓉说。为此,张蓉带领团队,就如何利用好西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真正做到科学高效,进行独立校区的尝试,踏上创新探索之路。

  今秋开学季,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分别对学校这一举措进行了报道。9月28日,《教师报》视点栏目刊登了我校幼小科学衔接走出新路子的文章,今日头条、陕西教育网等网媒进行了转载。校区的优化调整,“调”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整”出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模式。

  打造适宜儿童成长的校园环境

\

\

  2022年5月20日下午,贤德校区的会议室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关于一年级学部建设的讨论会如同窗外酷热的天气,热烈耀眼,最后得出三个必须的结论:硬件必须完善、设计必须儿童视角、校园必须服务儿童成长。

  2022年暑期,教育集团校长张蓉带领团队,对校区进行全方位改造。按照一年级新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喜好等特点重新打造校园。规划碰了一遍又一遍,图纸改了一遍又一遍,行政干部一线工作,和施工队吃住一起。校园新换的水龙头高度设定在85厘米左右,贴合一年级孩子的身高;在原有的楼梯扶手基础上安装较低的“第二扶手”;墙壁上也贴了防碰撞的软化面;教学楼楼道的灯光、吊顶都进行了更新换代;将空置教室建成设施齐全可供孩子午休的独立宿舍。这些校舍硬件新面貌为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做好了学生身心适应的环境基础。事实证明,这些用心的设计都让孩子们使用起来舒心、开心,更让家长安心。一一班陈思存妈妈对副校长赵丽娟说:“我也曾当过老师,走进校门,看到了好多不同于其他学校的设施、景观,我就看到了你们的教育理念,看到了你们对孩子的用心,我很高兴,也为我孩子能在这里学习感到高兴”。

  设置多元化组合型课堂时长

  9月初,一年级学部陈宝书记最关心的是孩子们上学的感受怎么样,只要有机会,她就会在操场和孩子们攀谈,问的最多的就是:你觉得上小学好不好呢?“好啊,一会就可以下课了,课间还能自由出教室玩呢”“我觉得上课不累”...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把一年级第一学期作为幼儿园向小学衔接过渡的入学适应期,学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做出了课时上的多元化组合型设置。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注意力较好的时间设置为40分钟,以此作为小学适应课堂,第二节与第三节设置为30分钟课时,与幼儿园大班保持一致;第四节课设置为20分钟,特别安排学生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的特色课程。课堂时长将随着学生适应情况进行阶段调整。

  创编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内容

  课程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载体,一年级学部以入学适应教育、课堂教学、习惯养成、生活自立为抓手,通过每月一课程一分享、每周一活动一评价这两条路径,让儿童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学部为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结合《指导意见》中要求做好孩子“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方面适应教育的规定,开展校本化研究,组织教师开发编撰“小德宝成长记”适应课程,通过读一读、唱一唱、看一看、画一画等游戏化、综合化方式展开适应教育。同时加强教师培训与学习,实现国家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实施,深受学生喜爱。目前学部“小德宝成长”入学适应课程、“我是中国人         百家姓探秘”、“秋风起  南瓜俏”、“博物馆小使者”、“学在实验  艺海扬帆”等5个综合实践课程已经初见成果。

  陕西省优秀班主任曾艳说:“小德宝成长记”入学适应课程,系统、全面的指导老师从孩子入学的四个方面适应进行落实,可操作性强,课程效果好,我带过好几届一年级了,就这一届孩子入学适应最顺、成长最快。”一二班张洋妈妈说:“你们的南瓜课程把孩子乐的,回家就要去市场调查南瓜多少钱一斤,让我跟她一起研究南瓜。”一五班家委会代表王若曦爸爸说:“学校的校本课程都是特有的,很有意思,切合学生生活,我也愿意跟着孩子一起探究,促进了家庭和谐。像百家姓课程,我们也是第一次认真深入了解自己的姓名。”一二班陈玥儿骄傲地说:“我画的作品就挂在学校二楼楼道里,老师给我挂的”。她爸爸说:“学在实验         艺海扬帆课程,孩子的优秀画作被学校装裱、加框挂在楼道,别提孩子有多自豪了,孩子们真是学校的主角,做到这不容易啊”.....

\

爱上博物馆保护大秦岭

\

  初冬的阳光洒满校园,陕西省首座校园秦岭博物馆落户西安市实验小学一年级学部,“小德宝”们欢欣跳跃,头上戴着各种和秦岭相关的自制头饰。你知道你们学校的博物馆吗?这一问题一下子点燃了“小德宝”们喜欢表达的兴致,“博物馆的动物都是真的”、“博物馆里有秦岭七十二峪,我去过好几个呢”、“我们要保护秦岭,保护环境,做低碳贝贝,我还跳低碳贝贝的舞了”、“我喜欢去博物馆,我最爱听我班高子舒的讲解了”。

  西安市实验小学张蓉校长表示,秦岭博物馆落地实验小学一年级学部,把博物馆建在校园里,师生家长能够零距离感知大秦岭的魅力,校园因此而变得独具魅力、与众不同;让有价值的标本走出馆内橱窗,展现在老师与孩子面前,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携手教育、支持教育这一新的社会价值、责任担当充分体现。

  西安市实验小学秦岭博物馆于2022年10月建成。馆址设在西安市实验小学一年级学部内。博物馆占地约210平方米,分为秦岭的诞生、生命的摇篮、南北分界线、共同的家园四部分,陈列了矿石、植物、动物、古生物化石共300余件标本,系统介绍了秦岭自然和人文的相关知识。博物馆设计风格符合现代小学生的色彩审美观,活泼中带有强烈的科普识别性。

  “小德宝”衔接适应“华美蝶变”

  一年级部副校长赵丽娟说:“新奇与忙碌中,孩子们在这个古老又崭新、温馨又舒适、别样又有趣的一年级学部已经生活了3个多月,孩子们长高了很多,懂事了很多,更收获了很多。好多好多的第一次,丰富了孩子们的经历,滋养了孩子们的心灵。校区只有一年级,学生们“早当家”,锻炼的机会更多,担当角色更多,升旗、演讲、各项活动、博物馆讲解等挑大梁的都是一年级小德宝们,舞台为小德宝专设,不经意间,他们就长大了……!”

  说起孩子的变化,一年级二班的家长抑制不住地激动,“我们家老大今年刚从实验小学毕业,老二赶上了校区调整,来到一年级部,我的感受就是孩子适应很快,成长的不费劲。孩子喜欢表演,学校的机会很多,每周升旗仪式都有演讲、才艺展示,学校还重视体育,课间操孩子都会好几套,乒乓球课、南瓜课、百家姓,博物馆,上学两三个月,孩子首先非常喜欢上学,各方面能力都有提高,一天一个样,感谢老师们”。

  幼小科学高效衔接还在路上

  幼小科学衔接,西安市实验小学走出的是一条新路子,在聚焦群众对幼儿升入小学适应期的这一迫切需要的问题上,我们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初见成效”和“华美蝶变”只是完成了基础答卷,“高效衔接”、“翩翩起舞”是思考题、开放题,教育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在二十大指引的教育新征程上不断奋进,把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越办越好。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通讯员 赵丽娟 文/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