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政企资讯 > 正文

王一泽: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里

政企资讯 国网 2022-12-30 16:14:29

  2021年4月,35岁的王一泽接过组织的任命书,成为国网汉中供电公司定点帮扶村的新一任第一书记,从南郑仰天坪村到洋县双庙村,一年多以来,他踏遍了两个村的沟沟坎坎,熟识了全村的老老少少,迅速由一名国企机关干部转变为懂方言、说乡音、能交心的“泥腿子”,更成为当地百姓人人称赞的“好小伙”。

  他是“服务员”,群众所需他必应之

  “村上的电力供应没问题啊,为啥会有发电机呢?”初到仰天坪村,王一泽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村民老姜家里有2台柴油发电机。作为电力系统的一名员工,他对用电问题尤为敏感。

  经过了解,仰天坪村位于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属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但确(却)是烤烟种植的优良地域,很多村民家都建有烤烟炉。每到烤烟集中采收烘烤的季节,用电量激增,负荷过大导致电压功率不足,若再遇上恶劣天气,就会出现频繁停电的情况。为了保障烟叶烘烤过程中电力稳定,村民就购买发电机进行发电。

  “我们就是提供安全可靠电力供应的企业,得想办法让老百姓用上持续稳定的电力才行。”王一泽积极向派驻单位反映情况,主动联系南郑供电分公司到村了解实情,经过实地勘察、细致调研和反复协调,顺利把村里的变压器容量由50千伏安升级为160千伏安,全村的电力线路改造也列入了供电公司的网改计划,待施工完成后,村民的烤烟成本将会下降一半多。

  “多亏了王书记他们呐,不然我们自己去办这些手续的话,地方都找不到!”仰天坪村5组村民巫通军感慨地说。巫通军属于防返贫监测对象中的“脱贫不稳定户”,一家四口人平日主要收入来源于玉米种植、家禽养殖和镇村周边务工,2021年7月,其母亲谢桂珍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经诊断后需要长期吃药治疗,这对于巫通军家庭来说返贫风险骤然增大。了解情况后,王一泽与工作队员开上私家车,带谢桂珍到南郑区人民医院做了残疾鉴定,帮助办理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手续,并为谢桂珍申请了单人低保,每个月多了700余元收入,极大降低了返贫致贫风险。

  虽然驻村仅一年多,但王一泽早已是村民的“老熟人”。独居的李素清老人电视坏了,第一时间想到就是给王一泽打电话寻求帮助,王一泽听闻后立即到老人家中查看情况,联系维修人员并耐心教会老人使用;门守元的孙子误将1600余元养老金充值某手机游戏,王一泽和工作队员与游戏公司沟通了大半个月,成功退款;部分村民入户路口没有路灯,晚上出行不便,王一泽多方筹措资金,购置安装了23盏太阳能路灯;为扶持农户发展烤烟种植产业,在充分考察论证产业发展阻塞点后,他又向派驻单位积极争取项目资金44万元,硬化烤烟运输道路1.2公里;针对村委会没有党员活动室和阅览室,开展主题党日+和文化教育活动不便的现状,王一泽又向派驻单位申请捐赠资金36万元,用于党员活动室和阅览室建设。

  “小王对人又客气,办事又认真,是个好小伙!”提起王一泽,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

  他是“店小二”,优质“山货”有了“婆家”

  “各位朋友,仰天坪村农家出品的黄豆、苕粉、木耳、土鸡蛋、鲜竹笋有没有需要的,请私信我认购,汉台区可送货上门。”一条图文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发布。

  “王哥,鸡蛋、木耳、腊肉给我整点,货到付款!”

  “帮订5斤苕粉。”

  “我要40个鸡蛋!”

  ……

  2022年4月25日,王一泽刚在朋友圈发布了农产品认购消息,不一会儿就收到了好几个订单。

  “这些都是老顾客了,我周末把农产品捎下去,送货上门。”王一泽乐呵呵的说。

  这样的卖货方式对于王一泽来说已经轻车熟路。每隔一段时间,王一泽就会带领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收来农产品,在朋友圈“摆摊”售卖,所得款项全部返还村民。一年来,已帮助村民增收1万余元。

  仰天坪村位于南郑区西南部的大山里,属于米仓山系,森林覆盖率接近90%,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很多城市难得一见的优质农副产品。但由于该村距离城区有40余公里路程,村民家里的土蜂蜜、土鸡蛋、腊肉、竹笋等“山货”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

  “我们历任驻村工作队都很重视消费帮扶工作,加上国网汉中供电公司的行业优势,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农户-消费者’直售渠道。”王一泽说。

  去年秋季,山里的野生猕猴桃成熟了,王一泽与驻村工作队为村民提供了采摘、运输、帮销“一站式”服务。白天,他们与村民共同进山采摘,晚上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第二天,新鲜的猕猴桃就摆在了国网汉中供电公司的“自助认购点”。3次帮销服务为村民增收1000余元。

  春节前夕,王一泽协调帮扶单位工会与村扶贫互助合作社签订了价值33万元的福利采购订单,帮助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他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介绍帮扶单位职工将村合作社饲养的400余只土鸡购买一空,实现收入5万余元。他们还不定期组织帮扶干部赴村开展消费帮扶集中采购活动,村民的农产品再也不愁卖了。

  “以后咱们村上的农产品有“身份”咯!”就在最近,驻村工作队申请的“仰天坪”品牌商标注册成功,为下一步建立自有品牌农产品打下了基础。

  他是“突击队”,百姓康乐他来守护

  “要想当好第一书记,你就得让自己成为‘村里人’。”在交接工作的时候,上任第一书记给王一泽这样说。

  驻村以来,王一泽始终谨记这句话,不论村上的大事小事,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

  “小王这娃好的很呐,生怕我这老太婆出个啥事,每回下雨都要来接我到村上去住。”现年80岁的石留芳老人独居在家,女儿前些年因病去世,女婿又在外地工作。由于居住的地方比较偏远,周边也没有邻居,王一泽很不放心她的安全。去年汛期,每次下雨,王一泽都会把石留芳老人接到村部妥善安置。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王一泽同镇村干部一起坚守在防汛第一线,走遍了每一户群众,巡遍了每一个隐患点,按照“四边三撤”工作要求,累计转移安置群众50余人次。

  去年年底,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王一泽连续数月吃住在村上,帮助村两委构建了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对全村201户476人按照网格划分落实管理责任;认真执行疫情防控“九条措施”和“一二三”工作机制,组织驻村工作队员逐户排查返乡人员、全天候开展卡点值守,建立起遏制疫情传播的第一道防线;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支持,向脱贫户和老年人群体发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100余件。

  今年以来,面对反复发生的局部疫情,王一泽积极协助村上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方案制定、资料准备、秩序维护、统计核实等工作,还变身“大白”,与医务人员一同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群众开展多轮次核酸采样工作,累计采样20多轮次6000余人次。

  他是“设计师”,打造乡风文明新模式

  2022年7月,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国网汉中供电公司定点帮扶村由南郑区两河镇仰天坪村调整至洋县马畅镇双庙村,面对地理位置由深山到平原,人口由稀少到密集,经济条件由较差到良好,各类情况和原帮扶村大相径庭的现状,王一泽和驻村工作队秉持“脚步丈量、不厌其烦、持续改进、举一反三”的工作要求,加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以热忱的态度、勤奋的行为、务实的作风赢得镇村干群的一致称赞。

  来到新的帮扶村后,面对该村在脱贫攻坚期间从未有单位进行帮扶,村“两委”对驻村帮扶这种模式也需适应的现状,王一泽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电力爱心超市”项目及时落实到位,借助“电力爱心超市”这种“裕农、惠农、富农”国网新模式为切入点,以积分换购物品,引导农户参与村务治理、公共服务和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发挥帮扶单位的正向引导激励作用,让全体农户了解工作队、熟悉帮扶单位,进而认可帮扶成效以提升群众满意度。

  在“电力爱心超市”实施过程中,王一泽从沟通选址、监督装修、下单验货、制作台账细则、兑换积分物品,再到通过支委会、村民小组长会等渠道不厌其烦向农户宣传“电力爱心超市”的运营模式,每一个细节全部亲力亲为,直到今年重阳节前夕,“电力爱心超市”正式“营业”,向村内45名80岁以上老人正式兑付积分并换购了第一批物品后,看着老人们发自内心的欢笑,王一泽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但没隔太久,他又带上记录本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投入了下一项工作之中……

  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艰巨任务,面对驻村帮扶的二次出发,王一泽说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何时都要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既然组织选派我为第一书记,那我就不能辜负组织的期望,要把村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办好、办妥,以实际行动为这项伟大的事业做出自己的点滴贡献”。


来源:国网

编辑:徐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郑晓科:永葆军人本色,用真情真心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从“技术骨干”到“陕北好后生”——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供电公司驻米脂县罗家硷村工作队员丁立国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