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律师说】怎样报培训班才能有效防止机构人去楼空、学费打水漂?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23-01-13 14:34:00 编辑:王欢 作者:王欢 钟梦哲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华商网讯(记者 王欢 钟梦哲)寒假来临,每年寒暑假都是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的高峰期。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抓住这段时间,学习更多技能,但在交了高额学费后,有些培训机构却一夜跑路。明明前些天还在正常教学的培训班,却突然关门,导致学费无法追回,家长们的钱白打水漂。那么,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教培机构时应该如何规避风险呢?记者咨询了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杨淼森律师。

 

1、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如果要为孩子选择培训机构,务必首先确认该机构是否具有相关资质。正规校外培训机构须持有《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证照。培训机构应将证照张贴在培训场所的醒目位置,并且按照审批的培训项目开展培训业务。广大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查询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名单。

 

2、要严守培训形式。培训形式是培训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培训目的的实现程度。无论是学科类培训还是艺术类培训,培训机构都无权单方变更培训形式,否则构成违约。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因此即使在疫情情况下,培训机构由“线下”面授变更为“线上”教学,也要征得学员的同意。


3、要警惕“保过”噱头。教育市场中虽然不乏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雄厚资金支持的培训机构,对培训效果较为自信承诺“保过”,但更多的“保过班”都仅以此为宣传噱头。家长们则认为“不过退费”条款降低了自身的风险,因此盲目报班缴费。殊不知,培训机构正是利用这种心理提高培训费金额。有的培训机构培训质量堪忧,甚至在无法兑现承诺时人去楼空。提醒家长们为孩子报名“保过班”时,一定仔细查阅“保过”的具体条款,并提前做好考试调研。避免因为没有合同明确约定“保过”的具体考试级别、主办单位等,使维权陷入被动。也要警惕保过协议中“非因培训机构原因导致未能通过考试的不予退款”条约。何为“非因培训机构原因”语焉不详、表意含混,容易引发维权障碍。


4、 不要一次性缴纳超期高额费用。如果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以优惠、促销、打折等方式诱导你一次性支付高额的培训费用,你也可以以不符合当前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为由予以拒绝。如果一次性支付高额费用,在遇到培训机构卷款跑路时,极易遭受到经济损失且难以追回。同时,如果有培训机构要求只能一次性购买并缴纳3个月或60课时以上的培训费用时,可以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投诉。

 

5、签订合同后,妥善保管培训合同及发票等重要书面材料。签订培训合同时,尽量选择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如果采用其他形式合同的,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看看里面是否存在霸王条款,比如不得退换课等限制自主选择权的合同条款。此外,对培训内容、质量承诺、培训期限、收费金额等条款要逐条审阅确认。切记!一定要在签订合同后再付款,无论是现金、刷卡或是微信、支付宝转账等付款方式,一定要及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妥善保管合同文本、票据等资料,以作为日后维权凭据。


6、要树立维权意识。一旦发现培训机构有未按时支付培训场地租金、未按时发放员工工资等“苗头”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充分预判并衡量风险,有意识地取证。比如,要求培训机构出具剩余课时费用清单、要求培训机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个人连带责任保证。如果决定解除培训合同,则应积极敦促培训机构尽快退费,或至少与培训机构办理结算,明确应退费金额,并签订书面解约协议。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培训机构跑路 不退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