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北跨·渭来(一):柳绿春意闹 渭河滩变生态滩区 沙坑变绿树红花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3-03-21 19:38:42 编辑:方正 作者:郭蓉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3701679392531_.pic_hd.jpg

  

  讲述渭河生态、走进陕西最大水库、探寻渭河交通故事……目前,西安正在构建渭河南北呼应的拥河发展格局,要将渭河打造成西安“城中河”。

  展望2035年,北跨区域将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示范区。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华商报将目光聚焦于陕西人民的母亲河——渭河,围绕渭河的水、景、路,进行专题报道,探寻渭河的现在与将来。

  相逢泾渭不相溶,墨客勤书渭水浓。童子书声飞柳絮,山河万里已葱茏。作为陕西人的母亲河,渭河于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可以说是非同一般的存在。3月19日下午2时30分,华商报世界水日北跨·渭来系列直播来到泾渭分明观景台,和西安市渭河生态管理中心业务科科长王锦鹏共同讲述渭河的生态治理。

3821679393420_.pic.jpg

  泾渭分明:究竟是泾清渭浊,还是泾浊渭清?

  其实,泾渭二水在交汇处孰清孰浊并非恒定不变,亦非总是泾渭分明。

  泾清渭浊还是泾浊渭清,历史上的说法一直在变动。王锦鹏解释,哪条河清主要是由整个区域发展决定的,“比如说在战国时期,可能就是泾清渭浊,到南北朝、两晋的时候就是泾浊渭清,一直发展到现在又变成了泾清为主,所以它是一直变化的。”

  今年1月14日,在西安市高陵区泾渭分明分界线,泾渭分明观景台正式对外开放。泾渭分明景观台工程位于渭阳一路南侧泾渭分明景点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80米,占地总面积36亩,总投资1120万元。设计方案以“营造郊野公园景观风格,还原生态景观地貌”为出发点,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其中,让游客在此既能直面泾渭分明的全貌,还可以欣赏到水天一色、繁星当空的美景。

  3月19日下午2时30分,泾渭分明观景台观景台上,可以隐约看到一清一浊的泾河水和渭河水。最佳观景平台设有刻着“泾渭分明”文字的标识景石、遮阳长廊和艺术长椅。由于正值周日,很多市民驱车观景台观赏泾渭分明分界线,沿渭河感受春日的气息。

  渭河烂滩变生态滩区,沙坑变绿树红花

  渭河西安段西起周至县青化镇,东至临潼区油槐街办,自西向东流经周至县、鄠邑区、西咸新区、经开区、未央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高陵区、临潼区9个区段, 有沣河、灞河、泾河等24条支流汇入。河道全长157.3公里,两岸岸线总长220公里,流域面积0.98万平方公里。

  “之前这一片渭河滩没有治理的时候,烂摊和沙坑很多。2008年渭河治理实施全面禁采之前,沿线的各个区县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河道里面采沙挖坑的情况。把沙子取走了,给河道留下的只是满目疮痍。从2008年开始实施全面禁采,开展滩区治理,给渭河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善。”王锦鹏说。

  早在渭河综合治理伊始,陕西就将目标定为“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要把渭河打造成关中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堤路结合的滨河大道、清水悠悠的黄金水道、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

  2008年10月,西安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2011年2月,省委、省政府在总结西安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渭河陕西段全段治理工程。截至2015年底,渭河西安段共建成堤防220公里(除周至、鄠邑段按农防段50年一遇标准建设外,其余段落均达到了10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架设24座支流入渭口桥梁,栽植堤防防护林8286.9亩,累计治理滩区7.85万亩。

  在治理水患的同时,治污和绿化美化工作及时跟进。连续实施两个“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通过对入河排污口的全面排查,加大沿渭排污口关停力度,加快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厂,辅以优化汛期和非汛期水量调度、启动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对水体进行生物净化等措施。

  2021年4月,按照无障碍通行的标准,对渭河现有堤顶抢险路和绿化带进行高标准提升,统一规划建设了渭河“三河一山”段绿道。南、北岸共建成绿道57公里,驿站28处,引桥2座,绿化36万平方米,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一条集休闲、骑行、观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

  “通过堤防治理、滩区修复、景观提升、绿道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前期渭河西安段堤防标准低、沙坑遍地、水质污浊、抢险道路不畅等问题,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基本满足了市民群众亲水、休闲、看绿的需求,特别是,沣渭湿地公园、西安湖、紫薇湖、灞渭桥等重要水生态节点,深受市民喜爱,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市民南望秦岭、北看渭水的夙愿初步实现。”王锦鹏说,下一步,还要将渭河的生态治理成效进一步显现,让它既能成为渭河沿线的通廊,也能更好地造福陕西人民、西安人民。

3741679392563_.pic_hd.jpg

  《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4月1日起施行

  2022年12月1日,《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经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紧密结合渭河实际,为在规范层面上解决渭河流域长期存在的多种问题提供了现实性的解决方案,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渭河流域治理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更为促进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王锦鹏介绍,条例的主要亮点集中在第七章,专门针对渭河生态区的管控进行了阐述和要求,明确了渭河生态区的保护职责、范围、要求等,补充了《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中的空白。

  “之前我们渭河的治理都是依照部门审批的文件进行,没有法律法规可以支撑。”王锦鹏说到,“可以说《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的颁布,为我们下一步渭河保护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使之后的生态区保护工作可以依法办事、依法办公,我们干起工作来也是更有干劲、更有底气,也可以将渭河生态区的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

  《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从今年4月1日起同日施行,也成为了黄河流域9省(区)出台的第一部保护黄河重要支流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在体现了国家流域治理保护最新要求的同时,为全国其他河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3月19日下午,坐在河边休憩的张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家就在高陵区渭河边,“我经常来这里,现在渭河边比以前治理的好太多了。”张大爷称,现在渭河边都建起了市民休闲的生态区域,能看到环境一天天在变好,不仅如此,渭河的治理也有了显著的效果,“现在渭河干净多了”。

3731679392560_.pic_hd.jpg

  跨渭河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随着“北跨”战略的提出,西安北部要逐步形成“先进制造产业带”,计划打造“西安都市圈跨渭发展核心区”。

  西安“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北跨”强调要加快实施跨渭河发展,加大渭河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渭河城市核心段两岸生态景观和建设品质,完善两岸交通路网,补齐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短板,重点发展航空、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建设渭北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2016年初,为了巩固渭河综合整治成果,陕西省委、省政府设立渭河生态区,西起渭河甘陕交界,东至潼关入黄口,沿渭河两岸堤防向外侧按城市核心区200米、城区段1000米、农村段1500米划定了生态区管理范围,对渭河进行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等系统保护。经过5年努力,累计完成滩面整治、水生态修复30万亩,完成了中央深改组确定的全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最终形成一个以渭河为中心的“关中绿腰带”。

  泾渭分明观景台工程是近年来西安建设渭河生态的工作之一,除此之外,随着“北跨”工作的展开,2023年西安开展建设生态环保项目5个,总投资3.77亿元,年计划投资2.05亿元。王锦鹏说:“生态价值的显现,将会加快渭河两岸相关的生产活动,再加上目前西安市全面吹响北跨战略的集结号,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推进北跨的发展,经济和人口将会快速地集聚,未来渭河成为‘城中河’的蓝图指日可待。”

  《西安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加快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战略,标志着西安全面进入“拥河发展”时代,这座被渭河滋养浇灌了上千年的城市,即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王锦鹏指出,按照市委、市政府“北跨”战略部署,打造“城中河”定位要求,西安市水务局将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紧抓政策窗口期,把历史机遇转变成水务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担起“北跨”拥河发展的使命任务,为实现“北跨”战略贡献水务力量。

  华商报记者 郭蓉 实习生 陈楠/文 张杰/图

  

3711679392545_.pic_hd.jpg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