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慢下来” 那些不该被现代通讯取代的生活方式故事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3-05-16 17:13:48 编辑:方正 作者:卿荣波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5月17日,又是一年电信日。

什么是电信呢?这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查询资料了解到,所谓电信,是指利用电报、电话、传真、无线电设备和互联网络等手段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之后就有了国际电信联盟。

为了纪念国际电信联盟的建立,强调电信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国际电信联盟在1968年第23届行政理事会上,决定把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所确定的电信日主题开展纪念活动,宣传电信的重要性,普及电信科学技术,培养年轻一代对电信的兴趣。

国际电信联盟在那个时候肯定不知道,人类对后来出现的在电信范畴内的网络和手机的依赖性,已经到了现在这种程度。

我们是否应该慢下来?有哪些生活方式,是真的不应该被现代通讯所取代呢?这个国际电信日前夕,我们寻找到了西安几位市民,听他们讲述自己是如何“慢”下来的!

踢键高手小飞张:

用此前刷手机的时间踢毽子 已经持续了七八年

“探海”的动作包括斜垮一步,从侧后停顿打,这是踢大白毽这项运动里比较难的。难是一方面,主要是这个动作很好看,一个“探海”,往往能吸引来一片喝彩声。

公园里踢毽子的有上百人,但会“探海”这个动作的女子,可能就两三人,60岁的“小飞张”就是其中之一。

“小飞张”是张女士的昵称,她住在西安市城东,大概2015年左右开始接触大白毽的,“最早想着强身健体,不能一天抱着手机刷刷刷,就来了,没有基础,就从最基本的盘踢、拐踢学起,”练了一年多后,参与几个人一起的围踢,慢慢地,就学会了各种动作,包括“抽丝”、“后打”、“后踢”、“马踏飞燕”等等。

“‘马踏飞燕’也很有意思,动作包括往前跑两步,从身后跳打,”5月14日上午,“小飞张”正介绍着,看见毽子落过来了,马上往前跑,然后来了个标准的“马踏飞燕”,“现在每天早上起来,都要来踢上两个小时。这个时段,我们根本不会去看手机,我们一边踢,一边聊天逗乐,很开心,踢了这些年,我的身体状况明显变好了,以前很弱,膝盖也不行,现在腿脚利索了,膝盖问题也解决了,在这踢毽子的人里面,有血糖、血压高的,年龄最大的有80多岁,只要坚持下来,都得到了改善,可以说是踢毽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53岁的黄东在这里踢了两年多,从小白到现在的高手,他进步很快,“大家都很耐心地给我教,如何踢才不会伤到膝盖,在哪个位置打上毽子最美观、最合理、最不伤腿。”黄东说,踢毽子,要求注意力集中,保持仰头的姿势,紧盯毽托,在合理的击打范围内起脚,这一连贯的动作,对颈椎、腰椎都特别好,“运动的时候,没一个人看手机,大家慢慢地踢,慢慢地享受生活。我们都会继续下去,踢到踢不动为止。”

银人阿少

一个动作保持十几分钟 这期间就想到了过去

在永兴坊,银人阿少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很多游客从外地来,第一件事就是寻找阿少,排队和他合影,达成心愿后,才会去游览其他街区和景点。

如果排队的人很多呢?“那就等,看他一个动作到底能保持多久?”5月14日,来自山西的游客梁女士说。

银人阿少今年33岁,河北人,最早在国外做网络直播,碰上了疫情,事业跌倒低谷,回西安后,在永兴坊通过行为艺术获得了重生。他的行为艺术就是给自己穿上银色的衣服,身体裸露的部分涂抹上银色,整个人看起来像是一个银色的人,然后固定一个姿势,让游客合影。

他平时都是7点多起来开始化妆,化妆要一个多小时,一切准备好了后,就来街区上班了。最初,每天站的时间长,下班后回去腿疼,另外,由于涂抹的东西很厚,有银粉之类的,夏天汗出不来,皮肤会过敏,别提有多难受了。后来买了相应的护肤品涂上,才有好转。

“我就站在那里,一个动作做出来,不能动,或者弯腰,或者手里拿个什么,关键字是‘静’和‘慢’,”阿少说,他的行为艺术的动作包括一个腿的定和两个腿的定,眼睛还不能眨,偶尔面部会有两个动作,这样做,只要游客能收获快乐,他也就开心了。

动作定下来了,但阿少的脑子里有波动。这期间,他的脑海里会想到过去,想到自己的经历,但所有的念头都不会表现出来,

阿少还坦言,所有服饰、动作都是他的原创,这也是他生活和生存的方式。他的表演场地旁边就是街道,无论有多嘈杂,他都要‘静下来’,‘慢下来’!

修表师傅郑新历:

修了40年表 最喜欢听的就是钟表的滴答声

从22岁开始修表到现在,62岁的郑新历已经修了40年表了。最早是个小铺子,慢慢地有了门面,他说,修表,其实修的是时间。

郑新历以前在蝴蝶手表厂的组装车间待过,那时在组装手表时就精通了手表的机械结构,然后学着修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停薪留职后开始开店。那个年代,手表的品牌主要是国产的,上海、宝石花、海狮、蝴蝶等,进口的很少,例如梅花、欧米伽等,但手表并没有普及,谁有一块手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手表的配件不好买,有维修需求例如把子、摆轴、补齿等,都是自己手工接,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数材料都进购的来,修表的一部分工作是更换零件。手表如果是摔了的,零件多半会有问题,需要更换,其他的就是保养、加油、清洗等等。

近些年,郑新历也遇到过电信时代大家都会面对的问题:人手一部手机,都通过手机看时间,买表的,戴表的少了,修表行业会不会消亡?他的回答很坚定,时间不会消亡,这个行业就不会消亡,“其实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戴表的大有人在,国内的品牌也越来越好。我这里,每天都有人来修表。”

下午2点,墙上挂钟响了,郑新历抬起头,取下右眼睛上戴的放大镜,去聆听钟声,这声音响在他的耳畔,也响在心头,他听了几十年了。

在郑新历看来,戴表是一种礼仪,而修表是一种情怀。他自己戴着手表,平时看时间也通过手表,他也有手机,只是行业内交流时用一下,平时基本上不看,“我还是习惯并且是喜欢低头,把手腕转一下,看手表上的时间,那种感觉,是手机无法取代的。”

郑新历还在把自己的手艺进行着传承。他的修表店里,除了自己,一个学徒之外,还有19岁的三女儿,女儿学了三年了,现在基本的问题都能处理,她和爸爸一样,喜欢修表,喜欢听“滴滴答答”的声音所带来的宁静。

旧书店老板  淘旧书卖旧书 就是在回忆过去

友谊路上的这家旧书店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里面的藏书有两三万冊。旧书店的生意怎么做呢?说简单点,就是回收来旧书,然后集中起来二次变卖,赚一个差价。

37岁的李亚波是在旧书店里长大的,现在,他从父母手里接下了接力棒,扛起了经营的大旗,父母则依旧在店里帮衬着,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旧书里散发出来的味道和新书是不一样的,”李亚波说,旧书的编辑思路有深深地时代感,这在一些文章的删减中就能感觉得出来,他们店开了三十多年,有很多老顾客,每隔一段时间,就来淘一次书。附近就是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北大学,有一些人群,大学时经常来他的旧书店逛,毕业了,也会时不时的过来。

专门卖旧书,李亚波自己有空了也会徜徉在书海,他最喜欢的看的是历史类的,“读史可以明智!很简单的道理。”

尽管受到了手机的冲击,旧书店的生意没有以前好了,但李亚波说,他们一家三口会坚持下去,坚持淘书,坚持把这些旧书卖出去,卖的不仅仅是书,还是时代的印记。

在经营的过程中,书店也和电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公布的有电话,附近大学生毕业了要卖书,周围小区业主搬家了要处理书架里的东西,都会给他打电话,收钱时也会用微信和支付宝,但仅此而已,他们更多的时间会搬书、运书、在书架之间整理书,这一架架的旧书,就是他和店外快节奏生活之间的隔离栏。

通过旧书回忆过去、回忆过去,李亚波很享受这种感觉。

邮局投递员屈春

时代在改变 但他们的服务没有打折

屈春是西安邮政小寨投递部的投递员,从业十几年了,她一直肩负着自己投递段道的投递工作。只不过投递段道发生过变化,最早是兴善寺西街、朱雀大街、南二环、长安路一圈,投递的是报纸、杂志、信件。

后来增加了快递业务,再后来,快递单独分出去了,投递员依然投递报刊和信件。屈春的投递段道也变到了长安南路周围,投递时的运输工具也从自行车换成了三轮车。相比以前,现在的平信还比较多,挂号信不一定,但也有。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手写的信的确少了很多,而挂号的信件,银行发放的信用卡比较多。

时代在改变,屈春的工作方式没有变化,每天报刊和信件到了后就装车投递,信件上都有电话,她会提前电话联系收信人,是送上门呢还是放在小区门房,或者是在小区门口等待,“我怎么都行,但都需要和收件人沟通好。”如果有的信息不详细,她就会前往门房、物业寻找联系方式,实在联系不上的话,在门房放置一个月后,再进入逾期退回的流程。

时间长了,屈春和一些经常收信件的业主都认识,还加了微信,要是有信件了,先发信息问在家没,如果出差在外,对方回来后会和她联系,她再统一投放,“每封信都是一个故事,或者是家人、朋友之间的牵挂,我们都会认真对待,这工作,要的是细心,在细心,以前怎么服务,现在依然是。”

闲暇时,屈春也会唱那首经典的歌曲《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华商报记者 卿荣波/文 邓小卫/图

\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