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在城市生活中的覆盖给太多人带来了便利,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忽略掉不擅长互联网生活甚至压根不会上网的人群的困扰。 不会上网的老年人遇上互联网预约挂号 窗口、电话挂号,这些传统的看病挂号,和起早贪黑的排队常常尴尬组合出现。 互联网时代让预约挂号看上去很美。 官网、自助机、手机app让预约挂号变得很容易,甚至随着微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开通手机微信公众号来解决挂号问题。 对于不会上网的老人、或是时代隔断上已经习惯旧有生活而远离网络的五零后们来说,网络预约挂号也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南昌的一些医院在开通手机微信预约挂号后,两三个月里预约量不到总预约挂号两的7%。 南昌大学一附院一名负责人介绍道,到目前为止,能全面掌握微信平台功能的人局限在年轻人群中,而大部分中老年患者不会使用微信平台进行预约。 安徽省在今年的4月初进行医改,城市三级公立医院“限时限号”,很多老人因为不会网上预约,担心抢不到号而只能凌晨4点起床去抢号。 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患有慢性病每月都要来医院做一次检查,她告诉记者,以前都是早上6点半过来,一般挂到第20号左右。现在医改启动,自己不会上网挂号,担心挂不上号,只能跟老病友们一起凌晨就抹黑出门。 
凌晨4点就起床来医院挂号的老人。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家医院的儿科就不存在这种突出的问题。记者采访发现,是因为儿科家长多是年轻人,习惯于在网上预约或电话预约,所以遇到限时限号的医改,他们比较冷静。 老了 乏了 上不动网了 除了年龄上的分水岭,区域的文化水平发展、传统观念和固有生活习惯都会加剧城市脱轨者和网络边缘人群的产生。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中国传统观念上对年轻人和年迈者的社会要求差别巨大。群体化的递进式学习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存在的。所以在遇到打破传统的新事物时,这种年龄上的分化会更明显。 在
中老年群体中,或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中,部分人掌握了针对新事物的基础技能,比如一些从子女朋友那里学会使用微信的人;很少的一部分人紧跟发展,比如
王德顺玩得一手好微博,如年轻人一样利用手机上微博微信也看新闻,并通过网络与网友互动,回答网友提问,对他来说,微信现在已经是他的工作的平台;更多的
一部分人则对网络很茫然。

河
北省抚宁县抚宁镇西街村73岁的农民李开显,从2010年开始在网络上演唱、演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浏阳河》《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上百首经典歌曲、乐
曲。目前,日均上网5个小时的他,已成为网络当红主播,粉丝数以万计,成为“六间房”和“YY语音”等网站的“当家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