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华商重磅 > 原点周刊 > 正文

“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成现实 全科教育多地归来

原点周刊 华商网-华商报 2015-10-19 08:06:22

\

\

  今年秋季开学,全科教育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争议点。

  起因是,江苏与河南两省相继公布了全科教师的培养方案。江苏省推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在高校试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而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方案,试点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一个专注“卓越”,一个立足“农村”,似乎全科教师携带着政策性的赞赏回归了!曾经,全科教育是师资匮乏的中国农村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教学模式,曾经,这是起源于英国而风靡欧美,一直以来被教育家誉为是注重孩子成长的教学模式。

  只是在小学学科被细致划分的当下,全科教育引来了较大的争议;于老师来说,有的说“我不愿意,因为术业有专攻”,有的老师则积极表态“我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有这样的机会,我愿意第一个尝试!”于家长来说,点赞者认为小学阶段真没必要学得很深入,将不同课程融合在一起,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反对者也有自己的理由——全科教师什么都教就等于什么都没教,与其培养全科教师,还不如提高单科教师的教学能力,效果会更好。

  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全科教育?所谓的全科教师,是不是就要教语数英音体美等各个学科?为此,华商报专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雄。

  全科教育不是学科的简单融合

  华商报: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江苏、河南都以政策性的方式,推广全科教育。你如何看待全科教育?

  王雄:近一年来在国内兴起了全科教师的说法,其实全科教育以前就有的,比如1919年在德国诞生的华德福教育就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这里的“人”是每一个人,也就是尽可能按照每一个人的成长需求,设置课程。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推进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全科教育。现在有些人认为,教师不仅教他自己的学科,而且也要教别的学科,这个其实在小学里面比较普遍,国外也有这样的情况。但诸如语文老师也教社会、教科学,还不算是真正的全科教师。我们所讲的全科教师的含义,主要是指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它可能是以一个主题作为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主要目标,不考虑学科分类,以儿童的探索为中心扩展开来,可能涉及到音乐、美术、语文,也可能涉及到科学等等。所以,全科教育的探索本身是好的,但不能走入误区,不是一些人以为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那么简单。

  华商报:你所说的误区是否是包班制?全科教育是否等同于包班制?

  王雄:全科教育等同于包班制,是对全科教育的一种误解。所谓的包班制,在当下的很多农村大量存在,因为农村学校师资缺乏,只能是一个老师把所有的孩子都集中起来负责所有学科的教学。全科教育不是这个意思,全科教育涉及到的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全新设置,它需要教师所拥有课程整合的那种能力,跟普通意义上一个老师会教几门课是不一样的。比如,我教语文,但我在语文里面融入别的学科,可以将音乐,美术都融入进来,也如在数学教学里面融入诗歌、音乐。

  从现代意义上讲,全科教育不是一些教育专家和行政官员所想的,用这样一种方法就能给我们的孩子减轻学科的压力,因为,教育改革需要的首先不是课程的改革,而是如何评价学校质量的改革。当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更好地在童年时期有一段幸福的教育经历,这应该是全科的一个方向。

  现在总体的情况是学科分得太细

  华商报:全科教育所带来的争议,集中在于当前的小学要不要细致分科教学?

  王雄:关于当前的小学要不要细分学科,争论很大。我的看法是,有的学校要尝试就让它去尝试,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就是这么做的。我今年去考察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语文课非常好玩,是以春天作为教学的一个主题,诗词歌赋、音乐美术、自然科学等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上。

  再如,南京的扬子二小也有类似的课程。总的来讲,我觉得是百花齐放,有的学校可能不是以主题为主,而是在学科内朝外拓展一点。

  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现在小学教育总的来说学科分得太细,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明确,考试的压力很大,这显然是不行的。而现在有一些学校的试点不太成熟,课程规划没有突破对传统课程的理解,依旧是习惯性的思维,找一个主题,再将各个学科依次融进去。

  但要知道,如果要进行全科教育,首先要有一种全新课程的意识,课程设计是什么样的,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全科教育的考核标准是什么。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更有爱心,这很空泛,爱心表现在什么样的行为上呢?我们曾经推动过一些学校去做社会公益,儿童组成一个小的团队,经过仔细的培训,去社区的孤寡老人家里给他们讲故事,表演节目等等。在这过程中他要写作,要计划,要事先想办法弄到钱,可以是他省的,也可以卖废品,活动做完后,再将感受写下来。这样的教育并不是一门学科的老师能做的。

  另一方面,作为学校来讲,如果用这么一个社团活动,就对应了孩子对社会的爱心也是远远不够的,爱心还有别的方法、别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分别做什么,这些都可以去探索。

  全科教师等同于全能教师吗

  华商报:你所说的全科教育探索的条件,具体指什么?

  王雄:比如,钱从哪里来?要开发这样的课程,老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怎么办?第二,老师从哪里来?谁能够上这样的课,不是说这个老师很有兴趣,或者校长要求老师来做这个事情就可以的,实际上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考虑,课程目标,师资培训等,甚至包括后续的评价,全过程我们怎么评价呢?有没有过程性的评价?还是用表现性的评价,如果用,那么如何给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呢?其实它是一个完整的学校课程改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很多学校的条件还不具备。

  华商报:那么,在您看来,全科教师的培养,是否真能做到把教师培养为各科教学能力都突出的“全能教师”?

  王雄:全科教师是不是就是全能教师呢?当然不是了。全科并不是说这个老师所有的课程都教,实际上是一个团队的组合,每个老师不是全能,他有他的特长,他有他自己的弱项,所以我们不是说要打造全能教师,只能说一个学校顶多一两个全能教师。

  而全科教育不是一两个老师的事情,它是一个团队的事情,甚至这个学校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老师都要有这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跨学科或者叫跨界。更重要的是拥有全科教育的一种意识和能力,所以我觉得现在的评价可能没有跟上,所以在评价全科教师的时候只看中这件事情做了没有,而没有看这件事情做的结果是什么。

  我在很多学校参观交流的时候,感觉到学校眼中的全科教师,就是编了一些材料,上了一些公开课,但我想问的是,我们的评价重点在哪里?我们并不是要评价老师,我们真正要评价的是学生,就是学生在接受了全科教育后在哪些方面跟原来相比更好了,还是更弱了?为什么这些地方好,为什么那些地方弱?比如他们的眼界是不是更开阔了,动手的能力是不是更强了?探索的欲望是不是更浓厚了?所以,全科教育的评价首先是学生有没有变化,然后再看老师做了什么。

  需要解放老师,让老师自由地发展

  华商报:全科教育的本质是关注孩子的综合能力,那么除了全科教育,还有其他的教育创新,能够关注到孩子成长的综合能力方面吗?

  王雄:当然我们需要孩子有综合能力,那么什么是综合能力?不是把所有的学科加在一起是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核心是思维的能力,他的思维能力有没有提高?行动力有没有提高?他的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有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关键点,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些方面,这些年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比较大,有很多变化,但是我们的课堂变革还停留在表面上,这个表面主要是我们的老师深度还不够,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持续的精神还不够。

  香港的一位教育专家在一次会议上跟我说,整个国际的教育改革是个什么样的状况。他说,在全球范围内一个学校的改革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有一个初步的成功。教育是一个长线,需要的是坚持,而不是我们做了一下以后马上就要展现出来,现在我们教育界太着急,动不动就要把自己所想到的展现出来,有的才做了一年就要展示出来,这有点浮躁了。所以关注孩子综合能力的基础教育改革,需要沉下心来去做。

  华商报:现在基础教育改革侧重于外力推动,如何培育内在动力?

  王雄: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在方面还很少,所谓内在的方面就是我们的教师专业化的程度还不够。我们学校的教育对教师的培养外在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应试的压力比较大,没有关注到教师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就是他们的自我实现,就是他们真正想做什么,所以从现在学校的总体上来讲,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探索,这种探索实质上是让老师自由地在他的专业范围内努力构建他想要的东西。

  只是,现在对于老师来说,缺乏足够的空间,比如说课时都排得太满、太固定了,国家的课程占得太多,地方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基本没有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根本就没有尝试的机会;第二,我们的教师培训说教比较多,很少有课程设计的培训。很多培训根本不注重效果,这也是教师能力缺乏的因素。第三,教育整体评价太看重分数,而没有看到真正的东西,教育的质量根本不在教育评价者的眼中。而对于教育来说,真正的好的改革,很可能就在教育内部萌生的,对于最熟悉孩子且每天都跟孩子打交道的老师来说,应当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足够的自由度,去思考教育,去尝试自己想做的教学。

  华商报:前段时间,一段加拿大6岁小女孩劝离异父母和好的视频流传很广,很多人都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不出如此逻辑清晰、善于说理的孩子?

  王雄:首先是我们的语文教育有问题,语文有两块,一是对文学的理解,一是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运用里面就有思维,有说理。我们现在是把这两块合在一起的,结果都没搞好,所以我们可能更需要专业的教育,而专业的教育需要专业的培训,需要一定的空间。所以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要解放老师,只有解放了老师,让老师自由发展,让老师有空间去创造,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秦一乔

相关热词搜索: 徐莉 全科 班级授课制 教育教学 周课时

上一篇:政府采购存技术性腐败 屡不中标商人披露招标乱象 下一篇:HZ国际指尖商城号称第二个淘宝 谎称有10亿担保金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