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西安要闻 > 经开区 > 正文

经开30年30事|西部超导首批登陆科创板:育产业森林 铸国之重器

经开区 经开区 2023-07-18 14:17:20

image.png

一直以来,西安不少企业留给大家的印象总是“小隐于野、大隐于世,潜于研究、低调内敛”,然而这种“低调”背后,潜藏着资本运作能力的缺乏,成为众多项目产业化之路上的阻力。

image.png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超导”)作为首批25家企业之一登陆科创板,成为陕西省和西部地区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作为西安经开区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西部超导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院”)“有色院模式”改革创新的典范之一。它的成功上市给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世界材料看中国、中国材料看西安、西安材料看经开”。目前,西北有色院在经开区控股参股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上市企业7家,在经开区引领打造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和生态圈。

  西部地区科创板“第一股”彰显企业“硬实力”

  西部超导是目前国内高端钛材及超导材料研制生产龙头企业,其前身“超导有限”起源于西北院的一个项目,是2003年,西北院藉由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的机缘,与超导国际共同成立的。

  迈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第一步之后,西部超导坚守着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初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填补了我国超导材料产业空白,解决了航空、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多项“卡脖子”难题。同时,也面向市场,一步一步调整着企业的业务方向和运营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9年4月15日西部超导科创板上市申请被受理,到6月20日首发上市获得审核通过,仅仅用了57天,这一刷新纪录的时效是企业“硬实力”的见证。

image.png

  作为西安经开区一家立足新材料产业领域的科创型企业,西部超导具备区域或行业的多个“首个”或“唯一”:2003年获批“国家级超导体与磁性材料应用实验室”,是经开区新材料新能源领域首个国家级研发机构;西部超导是我国国内唯一的低温超导线材生产企业,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也是我国航空用钛合金棒材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为我国新型战机、舰船制造等关键急需的材料补齐了“短板”。

  对于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西部超导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于西部超导具有战略意义,能够让企业在资本的支持下,完成技术革新,最终赶超国外企业的同类产品,解决关键产品被海外公司‘卡脖子’的困境。”

  最新年报显示,2022年,西部超导实现营业收入42.27亿元,同比增长44.4%;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45.7%,业绩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有色院模式”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

  西部超导起源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院”)。当时,西北院的超导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从实验室研发到科创板上市,西部超导资本运作的成功,得益于西北院的改革创新,才能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产业化生产。

  作为我国首批转制科研院所之一,西北院自1999年转制以来,成功探索闯出了“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的改革新路,成为经开区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的成功实践。

  “当时,西北有色院没有像其他院所一样,选择放弃科研直接转型为企业,或者选择作为技术部门进入其他大企业,而是转型为科技型企业,保留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等优势,使得后续的产业发展有了核心动力。”西北有色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所谓“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指的是西北有色院将其积累的科研成果进行孵化和中试验证,形成成熟的工艺、技术、质量标准和设备选型等,再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予以转化,投资设立高科技产业公司。公司投资盈利再投入新的研发和中试环节,从而形成“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让产业化所得收益反哺科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大胆采用股权激励科研创新,探索实施了科技人员持股、将无形资产量化分配给个人等举措。此外,孵化运作科技公司上市,通过上市来解决发展的资金需求,不断做大做强企业。目前,西北有色院成果转化率超过70%。

image.png

凯立新材

  近日,天力复合在北交所成功上市。除了西部超导,西部材料于2007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凯立新材2021年登陆科创板,西部宝德、菲尔特、西诺稀贵在新三板挂牌……西北院在经开区控股参股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上市企业7家,引领经开区新材料产业生态圈。未来,西北院在资本市场的“版图”还将扩容。

  创新驱动 助力打造未来材料“千亿产业”

  创新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西安经开区不断深化“有色院模式”,推进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截至2022年,西安经开区共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6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0家,各类创新平台和称号555个,海智工作站3家,具备优厚的科研优势和创新能力。

image.png

  同时,针对“补短板、填空白、强替代、卡脖子”等需求,全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打造以西部材料、西部超导为“链主”的双龙头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提升了产业发展能力。作为经开区重点支柱产业之一,新材料产业集群已经聚集了以西部材料、西部超导等为龙头的骨干企业,形成集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锆核材料、高温合金材料以及关键设备、电池、组件、系统于一体的创新链和供应链,建成了国际一流的超导材料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基地、世界第二大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和金属纤维生产基地,“世界材料看中国、中国材料看西安、西安材料看经开”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国产大飞机、“华龙一号”核电、全超导核聚变装置……这些材料成为一众“大国重器”的有力支撑,同时也在医学影像、骨科植入物、核电众多应用领域不断实现突破,造福千家万户。

  站在三十年的新征程上,西安经开区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的新发展目标。并提出,依托经开区领军企业聚集、产业基础厚实的优势,挖掘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不同产业领域交叉应用的潜在空间,以及创造更多产业应用场景,进而形成以未来汽车、未来能源、未来材料为代表的“千亿产业”。

image.png

西部材料

  对于龙头企业而言,只有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西部超导为例,近年来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0年至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9亿元、1.76亿元、2.45亿元,占当期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3%、6.00%、5.80%。展望未来,在以西北有色院为代表的领军企业的带动下,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将迎来“加速跑”,为共铸“大国重器”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经开区

编辑:赵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经开区7家企业入选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下一篇:观摩团来了!经开区重点项目实现“双过半”!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