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 时间:2023-07-21 10:43:00 编辑:张阿芳 版权声明
随着暑假来临,孩子们迎来了放松身心的欢乐时光,却也进入了安全事故的高发期。从溺水、交通意外到居家安全隐患,各类安全风险如同“隐形陷阱”,考验着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守护责任。如何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晴空,让暑假的快乐不被意外打断,成为当下亟待关注的重要课题。
暑期安全事故中,溺水与交通意外始终是“重灾区”。天气炎热时,野外池塘、河流成为部分孩子的“解暑地”,但缺乏成人看管、安全措施不足,极易酿成悲剧;假期出行增多,部分孩子骑行共享单车、横穿马路时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加上部分路段交通管理存在盲区,意外风险陡增。此外,居家期间的用电用火不当、网络诈骗侵害未成年人等问题,也让暑期安全防线面临多重挑战。
这些安全隐患的背后,既有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客观因素,也暴露出监护、教育与管理环节的短板。部分家长存在“假期放养”心态,对孩子行踪监管松懈;学校假期前的安全教育有时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的风险提示与应急指导;一些公共场所的安全设施不完善、警示标识不明显,未能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网。多重因素叠加,让暑期本应是快乐的时光,蒙上了安全风险的阴影。
守护暑期安全,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织密安全防护网。家庭作为第一道防线,家长应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行踪管理,尤其要明确禁止孩子独自到危险水域玩耍、违规骑行等行为,同时通过日常互动普及用电、防火、防骗等安全知识,让安全意识融入生活细节。学校需延伸教育责任,假期前通过案例讲解、应急演练等方式强化安全教育,假期中可借助家校群等渠道推送安全提示,形成教育闭环。
社会层面更需主动作为,筑牢公共安全屏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危险水域的巡查值守,增设防护栏与警示标识;交通管理部门可针对暑期特点加大对重点路段的管控,严查未成年人违规骑行等行为;社区应发挥基层治理作用,开展暑期安全公益讲座、组织安全主题活动,营造安全氛围。同时,针对网络诈骗、不良信息侵害未成年人等问题,平台与监管部门需协同发力,净化网络环境,为孩子筑起“线上安全墙”。
暑期安全无小事,每一份守护都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的幸福安宁。安全不是“事后补救”的口号,而是“事前预防”的行动。只有家庭绷紧责任之弦、学校做好教育引导、社会筑牢防护屏障,才能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尽情享受假期的快乐,让暑期成为充满欢笑与成长的美好时光,真正实现快乐与安全的“双向奔赴”。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