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3-10-10 16:17:39 编辑:方正 版权声明
10月10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陕西省外办、陕西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全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情况。十年来,陕西系统谋划,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全面开放的新优势正在加快形成。
国际友城遍布五大洲41个国家
数量达108个
华商报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这些年,陕西推动实现与中亚五国国际友城全覆盖,国际友城遍布全球五大洲41个国家,数量达108个,国际友好“朋友圈”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设立西安国际港站,上线运营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战略交汇,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加快形成。发挥杨凌发展现代农业的“国家队”作用,集成调动全省资源高水平推进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实质性运营,与60多个国家开展现代农业合作,打造国际农业技术合作“示范田”。
与沿线国家进出口额翻了两番
通过十年努力,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取得显著成果:中欧班列(西安)成为全国中欧班列的排头兵,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成为展示现代农业示范样板,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为国际教育合作新典范,与中亚联合考古成为丝路“金名片”,秦医秦药“走出去”深入沿线百姓心,隆基绿能等陕企成为绿色丝路先行者。
十年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翻了两番,年均增长18.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2.4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23.8%,双向直接投资规模累计达120亿美元;跨境收支规模从115亿美元增加至219亿美元,年均增长7.42%,经济往来覆盖132个国家和地区。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超2万列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超2万列,服务企业超1.65万家,实现了量的突破、质的飞跃和效的提升,呈现出以下特点:多元化通道稳定畅通,开辟跨里海运输走廊,常态化开行17条国际线路和21条“+西欧”线路,覆盖亚欧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枢纽设施承载高效,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提速,西安国际港站建成集装箱堆场69万平方米、铁路线路59条,日装卸作业能力3700标箱。
中欧班列(西安)已成为国内运输时效最快、线路辐射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五最班列”,构筑起一条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
“空中丝绸之路”实现“五国六城”通航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积极发挥作为中国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依托西安国际航空枢纽,积极搭建“空中丝绸之路”,十年来,全力打造国际运输走廊和国际航空枢纽。持续拓宽国际航空网络,先后开通了多条重要洲际客运航线,今年以来相继开通至塔什干、比什凯克、阿斯塔纳、阿什哈巴德、杜尚别的国际航线,实现中亚“五国六城”通航全覆盖,“空中丝绸之路”不断织密。
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386条客货运航线,其中国际客运航线83条,全货运航线45条,开通4条第五航权航线,加速构建“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航线网络格局。
陕企对外投资合作遍地开花
外事工作方面, 柬埔寨、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相继设立驻西安总领事馆,加上之前泰国、韩国,5国在陕设领,为陕西与5国开展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发挥渠道作用。邀请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等9国担任丝博会主宾国,丝博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对外投资合作方面,西安爱菊哈萨克斯坦粮油经贸合作区列入“中哈产能与投资55个合作项目清单”,隆基绿能马来西亚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在当地创造近4000个就业岗位,陕西建工集团承建的奥什医院项目是吉尔吉斯斯坦南部最大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中交二公局建设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是中克建交以来中资企业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克罗地亚人民连接南北两片国土的多年夙愿,获得国际顶级大奖。中铁二十局集团累计在海外修建铁路总里程达到2600公里,占中国企业海外完工铁路总里程的四分之一。
接下来,陕西将继续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积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华商报记者 任婷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