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们兴致盎然地观看精彩的非遗表演
11月16至17日,“指尖上的丝绸之路——2023丝路妇女论坛”参会代表在西安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陕西妇女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点赞“一路向西”的“中国速度”
2000多年前,漫漫丝路之上,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源源不断运往中亚国家,开启了丝路贸易的“凿空之旅”;2000多年后的今天,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嘉宾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卷:满载新能源汽车、钢管、百货等出口货物的集装箱,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一路向西。
“‘长安号’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过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奔向阿塞拜疆的巴库港,全程运输时间仅需11天……”听到工作人员的介绍,嘉宾们纷纷伸出大拇指,由衷地为“中国速度”“陕西速度”点赞。
哈萨克斯坦面粉“变身”陕西面食
在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园区,嘉宾们实地参观考察了爱菊集团油脂车间、研学体验中心与产品展示馆。工作人员介绍,企业于2015年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园区,生产的哈萨克斯坦小麦粉由于品质好、价格低,已走进陕西乡党的一日三餐。
嘉宾们还兴致勃勃地制作了陕西“biángbiáng”面,在品尝了由哈萨克斯坦小麦粉制作的陕西“biángbiáng”面后,嘉宾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味道“棒极了”!这正是中亚与中国陕西交流碰撞激发出的“丝路味道”。
见证丝路上的琴声雅韵
处处有历史,曲曲不平凡。在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社”的易俗社,嘉宾们参观了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了解了秦腔的历史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兴致盎然地观赏了不同时期的精美秦腔艺术展品。
在易俗社剧场,嘉宾们欣赏了秦腔经典折子戏,精彩之处,掌声雷动。秦腔这门通过河西走廊的商贾驼队走进西域、吸收西域音乐元素后又经丝绸之路传遍大西北的古老剧种,见证了千年时光的丝路变迁,在这一刻就像一条“音律之路”,连通了现场不同国家的宾客对艺术的热爱。
再现唐都长安丝路胜景
古街古巷,笔墨书香,在位于碑林区书院门的关中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见面会”让嘉宾们仿佛来到了2000多年前的大唐丝路起点“长安城”的街市上。杖头木偶戏、戏曲容妆、核雕技艺、漆器制作、唐果子制作、碑林彩塑、西安剪纸等非遗项目纷纷上演,嘉宾们频频举起手机、相机,记录这千年丝路的繁华景象。
非遗展位前,嘉宾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非遗技艺、领略丝路魅力,现场不时传来“So wonderful”“So beautiful”的赞叹,此时此刻,赞美与欢呼就是对非遗传承最好的认可。
文/记者 袁玥 图/陕西省妇联提供
编辑:唐港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
上一篇:西安公安交警开展违停专项整治行动 下一篇:方便市民观赏秋景!西安177处“落叶缓扫”点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