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刚刚 陕西重大考古成果发布

来源:文物陕西 时间:2023-12-21 14:32:36 编辑:曹静 作者: 版权声明

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四个项目分别来自陕西、湖北、湖南,跨度上千年,既有展现中国古代祭祀制度的祭祀遗址,也有十六国至隋唐时期规模最大的独立墓园。以下两个考古发掘项目来自陕西。

下站遗址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最为完备的实物材料

下站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下站村,地处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之上,总面积约23万平米,经勘探共发现各类祭祀坑1400余座。从遗址出土“密”字陶文进一步明确了此处即是密畤。密畤从公元前672年一直延续使用到西汉晚期,前后长达600年,是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最为完备的实物材料。秦、汉两代在古雍地(今宝鸡地区)曾先后设置鄜畤、密畤、吴阳上畤、下畤、北畤等五个国家祭天遗址,合称“雍五畤”。

图一:雍城遗址与宝鸡地区祭祀遗址位置图

2020年、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文物局组织联合考古队对下站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图二),清理祭祀坑、房址、灰坑等各类遗迹,出土大量马、牛、羊祭祀用牺牲,玉器、铁器、青铜车马器,以及砖、瓦、瓦当等遗物。

图二:2020年下站遗址发掘区正射影像图下站遗址出土器物祭祀坑是下站遗址最主要的遗迹,依形制不同可分为三类:1.平行排列的南北向长条形祭祀坑,长约100米,宽约0.5-0.6米(图三)。坑内主要埋藏牛,皆头向北,排列紧密,摆放较有序。在牛之下,每隔一段距离还埋藏一只羊。

图三:长条形祭祀坑

2.南北向窄长形祭祀坑,形制与长条形祭祀坑相近,唯长度较短,约4-6米(图四)。坑内埋藏牛、羊,牛一般为3-4头,羊则多被压于牛之下。上述俩类祭祀坑并不见于血池遗址、吴山遗址。

图四:窄长形祭祀坑

3.东西向长方形祭祀坑,按照牺牲种类不同可分为三类。马坑,坑底摆放4匹马(图五);牛坑,坑底摆放4头牛;羊坑,坑底摆放4只羊,少数羊坑填土中出土玉圭,坑底摆放铁臿。

图五:长方形祭祀坑(马坑)

下站遗址出土遗物主要发现于房屋、灰坑填土中,年代主要为战国至西汉时期。其中,较重要的有玉人、玉璧、玉璋、玉圭残件,以及“密”字陶文陶片、半两钱、五铢钱、铁臿等(图六)。祭祀坑中除发现玉圭外,还出土玉节、玉环(残)等玉器。

图六:下站遗址出土器物

下站遗址的祭祀坑数量庞大、内涵丰富,祭祀坑类型与祭祀遗物,与血池遗址、吴山遗址具有较多共性,表明下站遗址与血池、吴山遗址性质相同,皆为畤祭祀遗存。据《史记》记载渭河南岸仅有一处畤,即秦宣公四年所设密畤。下站遗址正位于渭河以南,遗址出土“密”字陶文进一步明确了此处即是密畤。下站遗址进一步的工作将围绕两方面开展。一是在砖瓦堆积区域,寻找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建筑遗存,揭露秦汉祭祀遗址的整体布局与内涵。二是以下站遗址丰富的祭祀遗存为基础,建立秦汉祭祀遗址的分期年代标尺。

北城村墓葬群围沟内已发掘墓葬285座

北城村墓葬群位于空港新城城北杜街道北城村,自贸大道以东,北杜大街以北,北杜北街以南的洪渎原上。墓葬所在北城村东南距离咸阳国际机场4.5公里。西南距离唐上官昭容氏墓直线距离1.8公里,南距离汉哀帝义陵8.2公里,距离汉长安城21公里。北城村墓葬群是一处以北朝至唐代墓为主体的墓葬群,尤其是II区的发现, 其围沟的形制基本完整,围沟内墓葬数量庞大,是近年来北朝考古的重要新发现。该墓地的发掘自2021年开始,截至今年已经发掘围沟内墓葬285座,灰坑多个,道路2条。整个发掘区可以分为I、II、III、IV四个部分。

II区围沟内部分墓葬及西、北部围沟正射影像图

II区围沟内已发掘209座北朝至唐代墓葬,这批墓葬分布有序排列整齐,有着明显的规划布局,墓道口位置基本一致,墓葬间距基本一致,应为一处有规划的独立的大型陵园。围沟内的墓葬全部为东向,呈南北纵向排列,同一列墓葬大小规模基本一致,根据规模大小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截至目前西区发掘墓葬118座,东区发掘墓葬91座。

M3

东区墓葬均为规模较大的墓葬,由东向西呈5列分布,这些墓道长度均大于15米,其中31座墓道长超过20米,墓室深度一般超过5米,最深的超过9米,墓葬形制以土洞墓为主,仅有1座砖室墓;7座开挖侧室,其余均为单室土洞墓。墓室内生土棺床多置于墓室西壁下,并有2座墓的棺床呈“L”形。墓葬大部分葬1人或2人合葬,也有3人以上合葬的情况,最多7人合葬。葬式多仰身直肢葬,少量屈肢葬和人为收敛葬。随葬品主要为铜钱、铜饰,少量陶器、铁器、泥饼等。

M2出土泥饼

西区墓葬的规模较小,东西向呈4列分布,墓葬的墓道长度小于15米,墓室深度一般不超过5米,墓葬形制均为土洞墓,其中2座有侧室,其余均为单室土洞墓。西区墓葬近半数墓室内有生土棺床,其中大部分位于墓室西壁下,也有分别置于南、北壁下或环绕墓室一周的例子。墓葬大部分葬1人或2人合葬,也有3人以上合葬的情况,最多6人合葬。葬式多仰身直肢葬或人为收敛葬,少量屈肢葬。出土器物以铜钱为主,少量铜饰件、陶器、铁器。

M2墓室人骨出土现状

北城村墓葬群是近年来北朝考古的重要新发现,对于其具体年代的判断,因其出土器物尤其是陶器较少,对墓葬年代的判断主要依靠出土钱币和纪年砖。

M135出土纪年砖(大统十五年)

出土纪年砖最早为北魏“太和五年”,墓葬位于东区第二列中部,西区第二列南部M135出土西魏“大统十五年”纪年砖,西区第四列南部M129出土唐“贞观七年”纪年砖。出土钱币有北周布泉、五行大布,唐开元通宝。

出土纪年砖及铜钱

结合出土陶器,推测围沟内墓葬西区的年代应在西魏至唐初这一时间段,东区墓葬应在北魏至西魏时期,整体而言由西向东,由南至北时代逐步变早。

M17出土陶器

根据体质人类学鉴定,人骨死亡多在壮年,男女比例基本为1:1左右,表明其人群之间必然有共同的血缘或者地缘关系,又或有相同的文化或职业背景等关系的叠加,人群内部的凝聚力十分强大。

出土文物

II区围沟内墓葬分布有序、排列整齐,有着明显的规划布局,是一座大型独立墓园。其墓葬形制与同时期其他已发现的墓葬存在明显差异(均为东向),葬式特殊(多墓室、多人合葬),墓葬排列齐整(大型墓葬位于东侧,中小型墓葬位于西侧),延续时间较长,但发现的陪葬品较少,都使其具有了强烈的独特性。

其性质可能为北朝时期前所未见的大型族葬地或具有某类特殊身份人群的集中丧葬地,是北朝时期墓葬考古发现中所罕见,对研究北朝时期的墓葬形制演变、墓地规划设置和相关祭祀制度及该时期人群构成、民族交汇融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来源:文物陕西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