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陕西武功河滩古会何以火爆“出圈”?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1-11 10:13:48 编辑:董旭叶 作者: 版权声明

  这个冬天,接住旅游市场“泼天流量”的,不仅有冰情雪韵的哈尔滨,远在千里之外的咸阳武功,也因传承4000余年的河滩古会火“出圈”了。

  漆水河畔,人声鼎沸,操着各种乡音的游客摩肩接踵,密密麻麻的车辆排起了长龙,一眼望不到头。美食市集、光影诗词、特色演艺、古雅趣玩等各项活动层出不穷,到处是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景象。

  最高峰达到35万人次每天,打卡古会,群众分享赶集攻略,媒体争相报道亮点,武功县的这场古会一跃成为开年极具话题度和讨论度的“流量宠儿”。

  武功河滩古会何以如此火爆,“圈”出满满人气?

  “接地气”才能“提人气”

  发端于先周时期的河滩古会,在地处关中平原的武功绵延千年。如今,升级后的河滩古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早已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一场民俗文化盛宴,一种特殊的群体记忆、文化象征。

  晨时七点,商贩开始支锅烧油,甑糕、锅盔、饸烙、旗花面等特色民俗小吃渐次摆开,滋滋香气从集市上飘了出来。描眉画眼,登台入场,秦腔的行当已准备就绪,“场子”开始热了。

  乡民起个大早,开始享用一碗喷香的羊肉泡馍,热乎乎的羊汤下肚,肠胃被熨烫妥帖。游客则多是特意来尝当地有名的“旗花面”,鲜香四溢,臊子盛的饱满,打发完牙祭,开逛!

  “平常很难寻见,摆在家里当陈设很别致!”一位游客拎着手工竹篮和蒲鸾说。这些从前农家常用的物件,如今在河滩古会上成了髦儿货。

  “没有人能饿着肚子、空着手离开大集”。河滩古会上,没有千篇一律的流水线商品,有的是潜藏温情的手工制品;没有动辄令人骇然的“价格刺客”,有的是人情味十足的量大实惠;没有同质化严重的网红产品,有的是辨识度高的地标好物;没有冰冷便捷的一键送达,有的是热络逛摊的淘货比价。

  千年古集焕发新活力的背后,是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也是人与人之间重新链接的人情温度。熙熙攘攘的集市,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乡村是一个精神家园,那里的宁静和简单让人内心平静。亲切热情的乡邻与淳朴温厚的民风治愈着上班族的精神内耗,给紧绷的情绪降温。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传承发展,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如果说,上一代人赶集是为了重温儿时记忆,找回乡土乡愁情怀。那么,当下年轻人赶集则是为了氛围感、烟火气、人情味,他们在意的不仅是价廉物美的好物,更是赶集带来的文化体验。

  武功河滩古会同时拥有“后稷文化”与“乡土文化”两张鲜明的标签,古会从当地的历史人文、民俗风情、非遗技艺等特色文化中汲取养分,交互散发出乡村生活的烟火气与松弛感,储存着扎根本土的文化味与乡土味,成为武功河滩古会得以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

  以河滩古集为窗口向外望去,乡土文化经济活动红红火火。古会虽只是一个小小的“支点”,但它将传统农村市集进行优化升级,打造成具有便利性、娱乐性、时尚感的新型市集,成为城乡居民都爱逛的消费新场景,也成为撬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有力支撑。可以说,河滩古会真正办成了“富民”“惠民”“便民”大集,是武功持续打造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借力宣传造势,延伸传播渠道,成为河滩古会活起来、热起来、旺起来的助推剂。今年武功借助媒体传播和短视频平台,线上激活流量密码,开启了一场全国各地网友的“云赶集”。既有央视记者沉浸式体验古集,也有自媒体人发起“100元赶集能买到什么”挑战,用镜头记录下淳朴、热闹的市集瞬间,通过轻松幽默、清新明快的方式包装破圈产品,实现了从“我说你听”“我做你看”到“我们一起在场”“共同参与”的角色转变,让“硬主题”“软着陆”,被网友自愿转发刷屏,互相分享“赶集”的美好体验。

  “常来常新”才能“常来常想”

  除了原汁原味的“赶集体验”,今年的河滩古会也上了一批新花样。

  “本身只是奔着好玩儿,没想到真套到了一只大鹅!”一位大哥正在集市上“遛鹅”。围着红绳、挺拔站立的鹅群吸引了一众市民游客,跃跃欲试的尝试用竹圈套住一两只,这是今年河滩会的新节目——“网红”套大鹅。

  一度,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电商直播的高度普及,传统的乡村集市逐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现如今,类似河滩古会这样的乡村集市重回大众视野,靠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集市本味,更有玩法多元、创意频频的新花样儿。

  以集迎宾,以节会友。在后稷文化艺术节的加持下,集会、民俗、非遗、美食、商贸、休闲等多元文化在此汇聚共融,形成了互辅共育的生动新局面,掀起了新一轮武功文化热潮。

  老传统,新地标。除标配的秦腔演出外,河滩古会上,不仅设置了武功名人NPC剧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沉浸农耕NPC故事跨界融合,还利用非遗快闪解锁传统文化,并通过“武功密盒”与观众互动答题赢取武功消费券,赶集变成了热闹的“文化之旅”,达到“常来常新”效果。

  老文化,新体验。赓续共同文化根脉,在本届文化艺术节更显意味深长。武功县历史悠久,文化鼎盛,从古至今不乏流传诸多与武功相关的诗词,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武功诗词赋活动,利用广场树木进行诗词包装,将与武功相关的诗词歌赋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游客百姓欣赏夜景的同时,加深对武功、对家乡的印象。

  同时,一些“新面孔”——后稷形象IP,通过创新性地运用后稷文化元素和符号,讲述农耕故事,提升县域形象,展示武功深厚的文化底蕴。

  老特色,新玩法。数实融合,铸就武功创新发展能力。河滩古会配套活动还推出了“我的家乡我代言,美好武功共推荐”直播电商节,打造“日不落”直播间,持续20天直播,展销武功好物。古会上,不少商户一边招呼线下顾客,一边回答着线上网友的问题,进一步激活了消费市场,赋能当地经济发展。

  老品牌,新活力。后稷文化艺术节期间,有河滩古会火热的消费市场,也有文旅大会冷静的行业思考,更有丰富多彩的4条精品旅游线路,将武功的人文美景和特色美食统统囊括,让文化符号潮起来,地标优品火起来。以古会为引爆点,让更多人沉浸式体验,持续提升后稷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助推武功高质量发展,为武功加载新活力,释放新动能!

  转化发展“留量”才能持续获得“流量”

  在文化正成为城市重要流量入口,服务经济、促进消费强引擎的当下,如何更好地拥抱“文旅融合”的大势?如何把深厚的底蕴挖掘出来,变“历史”为看得到的“故事”,用创意吸引游客,打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牌”?如何让河滩古会持续“圈”住人气?武功县早有“盘算”。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武功县委书记蒲春侠提出,“以古城为媒、艺术为介,全面展示千年古镇新气象;用文化塑形、旅游赋能,全力打造融合发展强引擎;用古会搭台、经济唱戏,不断释放发展新潜力。”

  绘蓝图,明方向。武功跳出“就文旅抓文旅,就消费抓消费”的传统理念,以开放思维、系统观念,持续提升以“后稷文化”为核心的“根脉、生民、担当、开放”时代价值,构建“文、农、闲、旅、商”全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从逛河滩古会,到游武功古城、阅武功文化、听武功故事、品武功美食。古风古韵的“武功八景”“九街十八巷”为河滩古会注入厚重底蕴,历久弥新的“七大文化”“非遗传承”为古会注入了丰富内涵,别具一格的“美阳里”“古城老院子”为古会新添了打卡地标。河滩古会成为集中展示武功和后稷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窗口,也成为促进当地农产品交易的平台、加强合作的桥梁和推动交流的纽带,产生了“磁吸效应”,让河滩古会“流量”变武功发展“留量”。

  如今,武功以“后稷”之名打造文旅IP,展示历史故事、文化元素,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共融,以文旅为引爆点,把武功的好山好水、好文化、好资源转化为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供给,成功开辟出文旅交互交流的新场景,切换扩大对外开放的“最高档”,奏响文旅融合发展的“最强音”,撬动着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

  耕文兴武,富民建功。通过古会搭台,经济唱戏,为期20天的后稷文化艺术节,展示着武功传承发展后稷农耕文化,探索着“引客入武”新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传统与现代相互激荡,诗与远方双向奔赴,让人们看到一份内联外延、内外兼修、强势出圈的武功“秘籍”。

  穿越千年时光的河滩古集,正以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焕发出全新活力。


来源:中国网

相关热词搜索: 武功 河滩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