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韩城陶渠春秋“京”邑遗址 8座甲字形墓葬中最多的随葬了7辆车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4-01-27 22:58:49 编辑:方正 作者:马虎振 版权声明

韩城陶渠春秋“京”邑遗址已完成8座“甲”字形大墓、7座中型墓的发掘,“甲”字形大墓墓道中均埋葬有数量不等整车马,最多的随葬7辆;在大中型墓葬中发现殉人现象的比例也很高。结合年代、葬俗和“京”字铭文等,初步判断陶渠遗址的性质为春秋早期的“京”邑,而非之前许多学者认为的梁国遗址。

作为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参评项目之一,韩城陶渠春秋“京”邑遗址的考古发现,在1月27日由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开推介。

春秋时期遗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

发现高等级和普通居址区、大型和中小型墓葬区

图01 建筑基址区与大中型墓葬区远景.jpg

△建筑基址区与大中型墓葬区远景

据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耿庆刚介绍,陶渠遗址位于韩城市芝阳镇陶渠村东北、西赵庄村西,跨芝水河南北两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现,《韩城市文物志》中公布为西赵庄遗址,第三次文物普查更名为陶渠遗址与陶渠墓群。

2020年5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对该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通过三年多的工作,基本摸清了陶渠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内涵。

陶渠遗址春秋时期遗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北部以东西向壕沟为界,发现有高等级居址区、普通居址区、大型墓葬区、中小型墓葬区等。

2020-2023年陶渠遗址的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陶渠遗址中部的高等级建筑区;陶渠遗址大中型墓葬区(完成“甲”字形大墓8座、中型墓7座的发掘);芝水河南岸西赵庄小型墓葬区。

图02 西赵庄发掘区正射影像.jpg

△西赵庄发掘区正射影像

高等级建筑区揭露建筑基址一处

有密集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堆积

陶渠遗址高等级建筑区为2021年调查发现,2023年在此区域共布设10×10米探方6个,揭露建筑基址一处。发现有夯土台基以及柱坑1处、扰动柱础石多处;清理密集的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堆积多处,应为建筑废弃后倒塌形成。出土折肩陶鬲等对建筑基址的废弃年代有参照意义。

图03 陶渠遗址高等级建筑区建筑材料倒塌堆积.jpg

△陶渠遗址高等级建筑区建筑材料倒塌堆积

“甲”字形墓葬发现9座已发掘8座

绝大多数有殉人,随葬车辆最多的为7辆

“甲”字形墓葬共发现9座,发掘其中的8座,均被盗严重,墓室四周有活土二层台,除M16外,其余7座大墓均发现有1-3个数量不等的殉人,较为特殊的是M29墓室东北侧殉人为“俯身葬”;M16采集有“玉覆面”残片。

耿庆刚介绍:“和商人不同,周代姬姓墓葬是不殉人的,这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但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周人对有殉人习俗的商遗民及东夷族群等,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包容性。”

图04 陶渠遗址大中型墓葬区<span class=

△陶渠遗址大中型墓葬区平面图

图05 陶渠M16<span class=

△陶渠M16平面正射影像

图06 陶渠M29“俯身葬”殉人.jpg

△陶渠M29“俯身葬”殉人

图07 陶渠M16采集玉覆面残片.jpg

△陶渠M16采集玉覆面残片

“甲”字形大墓在墓道中均埋葬有数量不等整车马,马车有两马、驷马之分,根据墓葬规模略有等差。

M16、M31随葬7辆车,M17墓道埋葬6辆车,M1、M26、M28、M29墓道埋葬5辆车,车辆在墓道内依次排列。

个别车舆内有放置器物的现象,如M28墓道一号车舆内出土铜鼎、铜甗,M16墓道一号车车舆内出土2件铜戈,均有铭文“京”字,M16墓道三号车车舆内出土3件铜铃和1件铜小罐。

图08 陶渠M28一号车舆内铜鼎、铜甗.jpg

△陶渠M28一号车舆内铜鼎、铜甗

图09 陶渠M16“京”铭文铜戈.jpg

△陶渠M16“京”铭文铜戈

图10 陶渠M16三号车车舆内铜器.jpg

△陶渠M16三号车车舆内铜器

大型墓葬建造之前

此区域或是高等级居址区和制骨作坊

在发掘完成的“甲”字形大墓以及车马坑K1的填土均中发现有板瓦、筒瓦、陶器残片等,M26、M28、M29、K1等填土中还发现有原始瓷片、骨器、制骨废料等,说明在大型墓葬建造之前,此区域或是高等级居址区、制骨作坊等。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原始瓷器在西周只有高等级贵族才能使用,板瓦和筒瓦在周代也是高等级建筑才能使用。所以从遗迹来看,在大型墓葬建造前,这里原来应该有高等级建筑的存在。骨器和制骨废料则说明,这里原来也应该存在有制骨作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马亮介绍说。

图11 陶渠墓葬填土出土原始瓷片、骨笄与制骨废料.jpg

△陶渠墓葬填土出土原始瓷片、骨笄与制骨废料

保存完整的中高等级墓葬中

出土5鼎、4簋、2壶、1甗、1鍑、4鬲、2矛、4戈、2凿

中型墓均为东西向竖穴土圹墓,位于“甲”字形墓的东西两侧,共发掘7座。

中型墓墓室长4.5-5.5米、宽3-4米,墓室四周有活土二层台。

陶渠M20、M23、M32、M33有1-2具殉人,多分布于西、北两侧的二层台上。

M23、M32墓室底部有腰坑,坑内殉狗。

墓葬被盗掘严重,残存少量陶器、海贝、石磬、铜器残片等。

图12 陶渠M32墓室二层台殉人与墓室底部腰坑殉狗.jpg

△陶渠M32墓室二层台殉人与墓室底部腰坑殉狗

M41是目前陶渠遗址中,中高等级墓葬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墓葬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圹,长3.6、宽2、深4.5米,墓室四周有活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椁一棺,墓主骨架腐朽严重,根据随葬器物及棺内玉玦等判断墓主头向东。

M41出土铜器有5鼎、4簋、2壶、1甗、1鍑、4鬲、2矛、4戈、2凿等,棺椁之间还发现有大量泥珠、石坠等,应为棺饰。根据出土器物判断,M41的年代为春秋早中期之际。

图13陶渠M41.jpg

△陶渠M41

图14陶渠M41出土铜器.jpg

△陶渠M41出土铜器

陶渠遗址西赵庄地点共发掘春秋早中期小型墓葬四座,墓室面积5-7平方米,四座墓葬均为东西向,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头向东,仰身直肢。西赵庄M4在棺椁之间随葬陶器组合为2鬲、2簋、2盖豆、4豆、3罐。

图15西赵庄M4.jpg

△西赵庄M4

图16西赵M4陶器组合.jpg

△西赵M4陶器组合

图17西赵M4出土玉玦.jpg

△西赵M4出土玉玦

初步判断陶渠遗址的性质

为春秋早期的“京”邑

发掘前,学者多认为陶渠遗址是春秋时期的梁国遗址;综合墓葬的年代、葬制葬俗以及“京”字铭文等,初步判断陶渠遗址的性质为春秋早期的“京”邑。

图18 陶渠M1墓室陶器.jpg

△陶渠M1墓室陶器

图19 陶渠M1出土陶鬲、豆.jpg

△陶渠M1出土陶鬲、豆

图20 陶渠M36出土玉戈.jpg

△陶渠M36出土玉戈

图21 陶渠M36出土玉虎.jpg

△陶渠M36出土玉虎

图22 陶渠M36出土玉牛.jpg

△陶渠M36出土玉牛

图23 陶渠M36出土金器.jpg

△陶渠M36出土金器

“京”氏为嬴姓,其族源自东方;自宋代以来发现两周时期十余件“京”氏器,西周金文中有“京夷”与“秦夷”等并称。《竹书纪年》记载“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乘(偷袭)京”,此时“芮”在韩城梁带村,距陶渠遗址直线距离22公里,进一步证实陶渠遗址为“京”的合理性。

陶渠遗址是关中地区两周之际为数不多的畿内封邑遗址,对研究周代的分封制、政治地理、“夷夏融合”等问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