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西咸新区举办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成效及支持政策新闻发布会

来源:西咸新区 时间:2024-03-29 19:01:32 编辑:田媛 作者: 版权声明

  3月29日下午

  西咸新区举办

  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成效及支持政策

  新闻发布会

  1.jpg

  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齐海兵,副主任艾晨、杨胜良、任建民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就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

  齐海兵对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成效

  进行总体介绍

  内容如下

  一

  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的意义和成效

  2.jpg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秦创原肩负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推进政产研深度融合等重大使命,承担着打通科技创新工作“最后一公里”堵点的重要作用。自2021年3月秦创原建设启动以来,陕西的科教优势、人才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转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西咸新区始终把秦创原作为自身发展的最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要求,举全区之力推进“总窗口”建设,充分发挥“总牵引、总统筹、总服务、总示范”功能,加速聚集创新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金融资源,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至今,西咸新区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757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446亿元,以氢易能源、埃恩束能、中科西光等为代表的总窗口科技企业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砺芯慧感、氢易能源等企业在1-2年内,市场估值分别翻了30倍和120倍。

  3.jpg

  以总窗口建设为带动,西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9%;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0.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7%、工业投资增长3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四项指标均位列全省开发区第一;市场主体增长30.9%、累计达到74.8万户,新增“五上”企业378家、在库“五上”企业累计达到147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97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56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24亿元,分别是2022年的2.3倍、3.6倍和1.7倍,西咸新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二

  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情况

  29日上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西咸新区调研秦创原建设并召开工作会,对总窗口三年来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也为西咸新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总窗口建设过程中,新区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聚焦“三项改革”,搭建成果转化最优场景

  着力解除束缚科研人员的“细绳子”,让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迈向“大市场”。在全省率先出台推进“三项改革”16条落实举措,积极推动“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等创新试点,促成初源赛尔与西安交大、银丰生物与延安大学等单位开展一批试点合作项目。

  4.jpg

  与省级相关部门联动,设立了“政企联合资助项目”,举办了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助力在陕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办“三项改革”项目路演活动95场,累计推介项目和团队500余个,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30个,选聘科技经纪人172人。与交大共建西部科技创新港,探索形成了“一港模式”,聚集30个研究院、222个研究所(中心),建立了76个校企创新联合体,就地转化企业203家。特别是与交大探索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建设,挖掘储备高层次人才71名、项目36个,成功入选全国人才工作最佳创新案例。

  通过“三项改革”,进一步激发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西安交大70余岁老教授赵玉清创办了埃恩束能碳基公司,产品受到比亚迪、法士特等知名企业欢迎。促进了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充分释放,科转企业纷纷受到资本市场热捧。形成了辐射引领的示范作用,中北大学等省外14所高校科技成果在总窗口转化,内蒙古、甘肃等赴总窗口学习,组建“蒙科聚”等科创平台。

  聚合功能平台,构建创新雨林生态系统

  厚植创新沃土,以开放理念聚平台、强承载、优生态。持续健全“1+N”政策体系,先后发布总窗口建设16条、人才政策41条、优化营商环境102条,制定出台氢能、大健康、数控机床等细分领域专项政策,累计向2349家企业兑现奖补资金超10亿元。规划建设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的十大特色产业园区,新布局建设陕西微软创新中心等38个科技企业孵化载体。

  640.jpg

  人才大市场聚集人才机构31家,引进高层次人才394名、创新创业人才5.7万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达145支,新双创队伍达90支。资本大市场聚集30余家金融机构、推出89款科技金融产品、设立总规模125.55亿元的26支科创基金。探索形成了以“春种基金”为代表的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新模式,累计投资项目296个、带动相关基金返投46.37亿元。科技大市场启动秦创原专利池建设,汇聚了全省83万余件专利,梳理待转化3万余件;培育市级以上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59个。组建总窗口科技专家库,以西安交通大学洪军副校长为代表的1875名专家,为研究决策、资本投资提供智力支撑。

  聚力实体经济,推动科创产业提质增速

  6.jpg

  以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主线,编制了光伏、氢能、数控机床、智能网联汽车4个主导产业的“两链”融合图谱,招引落户了汇川技术、三一重工等636个科创项目,总投资达5569.95亿元。以隆基绿能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研发和制造基地,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加快建设,在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硅异质结电池领域成为全球“双料冠军”。以上海重塑为代表的50家氢能企业先后落地,占西安市的2/3以上,全省首批加氢站和氢能商用车正式投用、首条氢燃料电池系统装配线投产。以秦川机床、创世纪为龙头的37家数控机床实体企业联动共生,链式反应不断强化,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正式投入运营。

  聚能“三秦联动”,深化区域协同发展

  持续放大秦创原开放平台功能,促进创新要素在区域间的高效配置。加速区域协同,总窗口与各地市共建地市协同创新基地10家,实现省内全覆盖;与全省12家创促中心,发起组建了陕西省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联盟。促进产业协作,以协同创新基地为纽带,着力构建“研发在总窗口、生产在各地市,头部在总窗口、配套在各地市”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7.jpg

  比如,氢易能源在新区建设总部及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落地咸阳彬州协同创新基地;新拓三维项目形成生产基地在渭南,研发、中试和办公总部在新区的模式。联动创新资源,沣东新城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已经落地了榆林、商洛、铜川、安康、宝鸡、咸阳等6个地市飞地孵化器,探索形成了“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的模式。铜川市飞地孵化器入驻的知芯外延项目,技术团队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产在铜川光电产业园,成立后获得1500余万元的股权投资,实现了西安研发、铜川生产的模式。

  同时,西咸新区启动了“总窗口+城市伙伴”计划,成立了秦创原总窗口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联盟,秦创原主题系列海报相继亮相纽约时代广场、伦敦金丝雀码头,引发境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秦创原IP正逐步走出陕西、走向全球。3月27日,西咸新区举行秦创原总窗口区域协同恳谈会,发布了协同发展十大工作举措,将进一步促进总窗口创新资源对外辐射,驱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协同融通发展。

  三

  关于下一步工作

  2024年是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开篇之年,西咸新区将以打造全省新质生产力培育示范窗口为目标,重点开展七大行动。

  8.jpg

  一是“三项改革”深化行动。全面落实“三项改革”试点任务、建立场景协同创新机制、深化推广“一港”模式。

  二是创新资源汇聚行动。着力引进一批高校院所研究机构、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和领军企业的研发中心。

  三是产业强链扩圈行动。重点围绕生态主导型龙头企业、科技企业梯度培育、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等方面开展工作。

  四是创新人才聚集行动。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和海外创新人才、强力推进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

  五是科技金融融合行动。重点打造科技金融改革承载区、全产业链基金集群和秦创原金融核心集聚区。

  六是全域协同创新行动。以促进全省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产业化为目标,探索“研发在总窗口—转化在各地市,孵化在总窗口—加速在各地市,要素在总窗口—服务在各地市,链主在总窗口—配套在各地市”的孵化转化产业化整体协作机制。

  七是要素保障提升行动。通过土地资源配置、产业创新承载、政策统筹协同等多方发力,充分释放新区资源优势,持续打造西部最优的营商环境。

  9.jpg

  发布会上,齐海兵还介绍了《秦创原总窗口政策包》和《秦创原总窗口创新模式和优秀事迹案例汇编》。《政策包》系统梳理了中省市和西咸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出台的24份政策文件,从聚集科技企业、创新平台、创新人才、科技金融和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五个方面,分类整理了275项条款,展现了西咸新区作为全省科技创新排头兵和政策洼地的实力与诚意。《案例汇编》从成果转化、“四链”融合、创新生态、优秀企业、杰出团队等方面,介绍了三年来在西咸新区这片创新热土上,实实在在发生的真人、真事、真效益。

  齐海兵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向社会各界多宣传、多推介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的发展成果和科技创新优势,让更多有志之士来总窗口实现自身价值,在这里汇聚更多的科创人才、科创资源、科创项目,形成更多的新质生产力。

  10.jpg

  记者提问环节

  Q

  新华网记者:西咸新区在金融支持秦创原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效,揭牌了资本大市场、打造了百亿规模的科创系列基金,那么在下一阶段,作为总窗口,西咸新区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提高科创金融综合服务水平,支持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向上滑动浏览全文)

  A

  艾晨: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居于首位,既体现出中央层面对科技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新的历史使命,秦创原建设的由“势”转“能”和裂变释能更是离不开金融的活水灌溉。近年来,作为总窗口,西咸新区抢抓机遇,着力汇聚金融资源,强化政策支撑,实施风险分担,引导金融创新,推动价值发现,不断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新模式,形成涵盖种子期到成长期的企业全链条全周期投资体系,加快促进了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持之以恒,以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需求为牵引,找准科技和金融的结合点,通过提升资本大市场服务质效,实施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有机结合等途径,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总窗口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提升秦创原资本大市场服务功能。去年,新区建设了秦创原资本大市场,打造一站式全周期的金融服务平台,探索为科创企业精准画像,着力解决科创企业融资困境。经过一年的运行发展,资本大市场形成了“基地(企业上市培育基地)+中心(风险补偿运营中心)+四站(四贷促进、科技金融、投资基金、供应链金融工作站)”的服务体系,全年为科创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5亿元。今年我们将重点建设科创企业融资信用服务线上平台,形成线上、线下齐发力的一体化服务模式;针对科创金融风险相对较高的情况,完善风险共担机制,让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敢贷敢投;通过评选总窗口科创金融奖,表彰先进、鼓励创新,引导科创金融服务和产品扩容增量;同时,进一步密切我们和金融机构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多元化投融资合作空间向纵深拓展。要让金融资源在秦创原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建设好“协同、共享、开放、创新”的大市场。

  二是加强科创金融顶层设计。在政策供给方面,全面优化鼓励金融机构发展7项政策,从机构落地、业务发展、产品创新、办公用房、金融人才多方面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以系列政策“百宝箱”营造出适宜金融资本投资经营的良好产业生态,做好金融发展的“牵引器”。在生态搭建方面,打造秦创原·金融港金融集聚区,加快吸引众多“金融伙伴”结伴来栖,全面汇聚金融创新力量,做好集聚金融资本的“吸金石”。在打造金融服务品牌方面,擦亮“秦创原资本大市场”名片,以多种形式的科创金融专题对接、园区行等系列活动,做好科创金融的“联络员”。

  三是完善科技企业投融资体系。刚才这位记者提出的“支持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也是秦创原建设聚焦的重点。目前,秦创原科创系列基金已有26支,规模125.55亿元,其中6支基金主要投向种子天使轮,规模11.20亿元。今年将加快出台支持天使投资发展的相关政策,提高引导基金出资比例、引导基金让利、超额返投奖励,专项支持种子、天使基金等早期基金发展。在优化基金布方面,我们始终坚持量质齐升,引进各类优质创投机构,不断加码“投早投小投科技”,着力提升从企业孵化、到创新融资、到产业扩张的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功能,搭建最优创投生态,让“资金链”贯穿“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让秦创原成为企业价值挖掘的沃土。

  四是加快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实现新突破。2021年以来,新区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培育了一批“硬科技”实力突出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支持同力重工、源杰科技成功上市,2023年27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秦创原上市培育基地、投资基金工作站等行业服务功能,开展全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发掘培育更多上市后备企业,实施上市后备企业“一企一专班”制度,建立“初创企业创投支持—成长企业后备服务—成熟企业推进上市”的全链条企业成长上市服务机制,争取在上市挂牌工作上不断突破。也希望在今后的发布会上能带来更多总窗口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好消息。

  总之,西咸新区将持续围绕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提升金融服务,搭好创投生态,一手抓需求,一手促供给,加速金融要素汇聚,支持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以金融资本之力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高地增添动力。

  Q

  国际在线记者:人才是第一资源,新区作为总窗口多措并举招才引智,取得了良好成效。请问围绕“秦创原人才高地”建设,西咸新区实施了哪些政策举措,下一步的方向是什么?

  (向上滑动浏览全文)

  A

  杨胜良: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系统推进秦创原人才高地建设。2022年,新区发布了《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55311”的人才发展目标,2022年、2023年累计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330名、集聚创新创业人才5.7万名,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09%、89%,人才“西”引力成为热点,形成了各类人才加速集聚、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态势。我们的主要举措是:

  一、用好多重战略机遇。2021年9月,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西咸新区创建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去年,省市又赋予新区打造“双中心”示范区的任务。今年,全省全市两会又明确支持新区建设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同时,省、市人才办也提出把新区作为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的核心承载区,正在积极推动申报落地。可以说多重机遇汇集,众多利好齐聚,我们将围绕新愿景新任务,接续编制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的奋进态势,把打造“秦创原人才高地”的美好“蓝图”变为“路线图”“实景图”。

  二、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制定秦创原创新人才认定办法,在省市认定高层次人才基础上,将战略科技、科研创新等6类人才纳入支持范围。依托秦创原总窗口和西安交大学科资源叠加优势,按照“高校聘、企业用、政府助”的思路,联合建设“三池一机制”共享平台,新区出资1000万元设立引导资金,给予引入人才最高每年50万元生活补贴,现已引进储备海内外高端人才71名,相关案例获评全国人才工作最佳创新案例。围绕激发用人单位引才育才主体活力,新区为用人单位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引才育才奖励和人才交流活动补贴,推进将人才评价权赋予企业,全省首个光伏产业人才自主评价案例落地实施。同时,新区制定《关于打造秦创原人才聚集高地进一步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从6个方面提出41条举措,并配套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安排2亿元,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奖励和服务。

  三、搭建优质事业平台。新区重点围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文旅体和现代都市农业的“4+1”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建设沣东先进制造、沣西数字经济、泾河双碳光伏等总面积95.2平方公里的秦创原十大产业园区,还打造了沣东自贸服贸、空港综合保税等13个专业园区,培育发展了光伏、氢能、数控机床等主导产业集群。目前,特色产业园区已建设运营了22个总面积300余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新建标准厂房1006万平方米,为科创企业和项目入驻提供了充足优质的空间。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三个示范基地也已落地建设,同步共促科技项目转化落地,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来新区设立研发机构的,新区将给予3年最高2000万元补贴。

  四、构建多维服务体系。打造秦创原人才大市场,布局人才交流、创业、服务、展示中心,揭牌成立RCEP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现已引进上海外服、今日人才、杰而森等31家知名人力资源企业,2023年全年服务企业2000余家、提供岗位7万余个、实现新增就业1.78万人。同步开发秦创原人才云平台,建设便捷的“一键式”服务模块,通过“实体+线上”两个大市场为全省秦创原建设提供服务。规划建设西安国际人才港,作为西安迎接吸纳海内外人才的“前台总接待”“首接综合总窗口”,在西部科技创新港重点区域,打造有创新事业、有多元文化、有交流共享、有服务保障的国际人才街区。成立全省首个人才集团,组建人才服务专员和人才经纪人队伍,建立英国、美国、新加坡等海外人才工作站8个,在重点产业园、企业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站23个,架起全程帮办代办服务“连心桥”。

  五、提供最好生活服务保障。聚焦打造人才宜居生态,新区为人才提供衣食住行“全覆盖”的精准服务。安居保障方面,新区构建从租房补贴、公租房、青年公寓、人才公寓到人才社区的安居保障体系,提供涵盖高层次人才、硕博人才和技能人才的购房补贴,最高达200万元。我们近期将重点推进人才房建设,为各类人才提供成本低、配套好、环境优的定制化居住保障。教育托育方面,高层次人才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新区就读公立学校可自主择校,并享受免费托育托管服务。医疗健康方面,高层次人才可享受免费疗休养和体检服务,人才及其直系亲属在新区公立医院就医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交通出行方面,各类人才可享受最高10万元的购车补助,高层次人才可免费享受机场贵宾厅及机场、高铁站接送等服务。

  “才聚西咸,赢创未来!”西咸新区将紧盯“双中心”示范区和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着眼构建“创新有平台、创业有空间、生活有品位、服务有保障”的人才发展最佳生态。一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功能配套完善、人才服务升级,加快形成人才集聚优势和产业创新优势,奋力打造秦创原人才集聚高地。

  Q

  陕西日报记者: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在聚集创新要素和产业动能方面成效显著,这背后有什么创新政策和举措?

  (向上滑动浏览全文)

  A

  任建民: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抓手。近年来,我们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若干政策》《关于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的若干政策》等惠企政策,共涉及101条举措。接下来,我将从两个维度做以简要介绍。

  首先,在聚集创新资源方面。我们以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为主线,通过实施科技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培育新型研发平台等举措,不断提升新区的创新策源实力和创新产出水平。

  一是促进成果转化,重点支持“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创新试点,以及对优质成果转化专业机构的引育,比如围绕设立“三项改革”计划项目,开展“三项改革”综合试点,可给予最高2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再比如对在新区落户的成果转化机构,按照实际运营成效,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

  二是加速科技企业培育,在继续保持高企、科小、技术合同交易额等全省最大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专精特新企业最高50万元、独角兽企业1000万元的专项支持。

  三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重点支持技术创新和孵化转化两类平台,对技术创新平台,着重关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创新联合体的建设,比如在中试基地建设上,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在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上,可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对孵化转化平台,更加注重实际运营成效,比如在孵企业获得社会资本投资的,将给予孵化载体最高30万元支持;在孵企业获得市场化订单的,将给予孵化载体最高150万元支持。

  第二,在聚集产业资源方面。我们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旅体融合产业和都市农业,构建了“4+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针对新区目前有基础、有市场、有前景的细分产业领域,分类出台了专项支持政策。

  比如,在发展氢能产业中,突出对氢燃料电池、加氢站、氢燃料汽车等方面的扶持,对研发氢燃料电池的企业,将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在发展大健康产业中,我们重点对医疗器械、仿制药、新药研发、干细胞等领域进行支持,对获批国家Ⅲ类医疗器械的企业,给予300万元一次奖励。

  在发展数控机床产业中,重点扶持产业平台、首台套装备和智能化改造升级等创新实践活动,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数控机床产业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中,我们重点支持基础研发平台、仿真研究、测试场地和场景应用等领域,对建设运营的技术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对开展场景测试的辖区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

  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陆续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广泛宣传。

  发布会由西咸新区宣传文旅局副局长董知行主持。新华社、经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国际在线、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日报、西安广播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等50余家中央和省市媒体参加。

  

  



来源:西咸新区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