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三秦楷模发布厅》讲述劳模奋斗故事 致敬劳模精神!

来源:西部网 时间:2024-05-01 17:33:42 编辑:田媛 作者: 版权声明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向广大劳动者们道一声:

  节日快乐!

  

图片


  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日子里,

  本期《三秦楷模发布厅》要为大家讲述

  我省全国劳动模范白芝勇、

  全国劳动模范黄云娜、

  大国工匠刘湘宾的先进事迹,

  号召和激励广大劳动者

  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全国劳动模范白芝勇

  如今,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在这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背后,凝结着千千万万铁路建设者的辛勤和汗水。今年46岁的中铁一局精密工程测量高级技师白芝勇,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图片


  2012年,为了全面、系统修缮已经超负荷运营的南京长江大桥,国家决定在大桥上游五公里的地方,修建一条江底隧道。其施工的复杂程度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而这个世界级工程的精密测量任务,就落在了白芝勇和他的团队身上,他们的工作,就是要用精密测量的数据,引导“天和一号”盾构机这个长达百米重达千吨的庞然大物,在黑暗的江底穿行4千米,不仅要穿越软土、硬岩、砂卵石等复杂地层,还必须保证在误差50毫米的范围内到达指定出口,其难度可想而知。

  

图片


  为了减少测量干扰,保证数据精准,白芝勇和测量队员们,只能选择夜间施工人员较少的时间段进行作业,而每次进入隧道测量都需要近10个小时,实在太困了,他们也只能趴在仪器箱子上打个盹。那段时间里,他近乎偏执地对测量数据一遍又一遍地校对核实,甚至睡到半夜也时常会惊醒,然后爬起来继续测算复核数据。

  

图片


  2015年7月2日,经历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付出,白芝勇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工程精密测量史上的奇迹,“天和一号”盾构机精准贯通到预先在出口位置设定的钢环中。

  可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位精密测量专家,2001年,刚刚加入精密测量队的时候,却是整个队里垫底的。当时队里除了他是中专技校毕业,其他人都是测量专业的大学生,有的还是高级工程师。俗话说勤能补拙,不服输的白芝勇开始了对自己的打磨,不论冬夏寒暑,只要不出差,白芝勇每天都会在河堤上练习三四个小时。

  白芝勇:“只有苦练才能熟练,只有熟练才能精准,这就像人剑合一一样,我们要把我们的测量仪器,练成我们身体某个器官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精准,才能做到准确和无误。”

  

图片


  2005年,在精密测量队潜心打磨了整整四年白芝勇,在“陕西省职工工程测量技能竞赛”中,成为一匹黑马,脱颖而出,以绝对优势,夺得冠军。从那之后,白芝勇开始在精密工程测量这一领域尽情绽放自己的光芒。他先后参加了秦岭特长隧道、乌鞘岭特长隧道、郑万高铁、济南黄河大桥连接线等50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精确测量项目,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没有出过一次测量事故。

  白芝勇常说,能够见证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名片”,这是他此生最大的荣幸。25年来,他和团队几乎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奋战在高铁地铁、路桥隧道的施工现场,他们精测的高铁线路已经占到了全国运营总里程了近十分之一。也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白芝勇这样的建设者,才让我们的今天有了让世界震惊、令国人骄傲的中国速度。

  白芝勇现任中铁一局专家、中铁一局五公司专家,中国中铁工程测量联盟牵头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17年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2022年荣获中华技能大奖。

  全国劳动模范黄云娜

  1998年,我国纺织行业正处于充满变数与挑战的发展时期。这一年,还不满18岁的黄云娜怀揣着梦想进入了陕西五环集团,开始了她作为纺织女工的职业生涯。起初,黄云娜对这份新工作充满了憧憬与激动。然而,现实却让她开始重新认识这份工作。

  

图片


  黄云娜:“那时候我们教练看我还不会操作,就在我手上打了五个指头印,当时打得我手就红了,然后那一中午,大家都去吃饭了,我就没去吃饭,就在那里想,我就不相信,别人能学会的我就学不会。”

  凭借高强度的练习,不懈的努力,黄云娜不仅迅速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技能,更在熟练的基础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娴熟度。进厂仅仅一年,她就以出色的表现荣获了集团操作比武的第一名,而且之后连续多年荣获“集团操作比武状元”。

  

图片


  2012年,集团要开发一个高难度品种,这个品种断头多、停机率高,因为操作难度极大,很有可能导致生产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在这个关键时刻,重任再次落在了黄云娜的肩上。

  经过无数次的试错与努力,黄云娜和工友们最终探索出了一套“强捻布操作法”。这一方法不仅确保了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更让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后来,这一操作法在车间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是为集团创造出经济效益近二十万元。

  

图片


  这些年,黄云娜一共带过37名徒弟,有23名成为生产骨干,10人被集团授予操作标兵或能手称号。多年来的无私帮扶,让黄云娜从织造车间值车工转岗成为一名操作技术员,主要负责车间的技术巡检工作,可以说,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黄云娜身上的那股韧劲儿,促使她以满腔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新的岗位技能学习中。

  2017年,黄云娜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2023年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面对新的荣誉和使命,黄云娜将继续在岗位上发挥榜样作用,积极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努力在新时代的追赶超越进程中,展现产业工人的崭新风貌。

  大国工匠刘湘宾

  从神舟遨游,到北斗导航,从“嫦娥”探月,到“蛟龙”入海……一个个大国重器背后都有大国工匠的身影。在国之重器的导航系统中,最关键的零部件之一就是陀螺仪。导弹能否命中目标,卫星能否到达预定轨道,潜水器能否到达指定海域,靠的就是陀螺仪这双“眼睛”的精准定位,而刘湘宾就是擦亮这双“眼睛”的人。

  

图片


  1983年,20岁的刘湘宾退伍后,来到了我国惯性导航设备研制生产的摇篮——7107厂,成了一名铣工。

  刘湘宾:“什么是铣床?什么是钻头?什么是图纸?什么是机械基础?我通通是一张白纸,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逼自己更努力,白天跟着师傅跑腿,晚上就去自学,把自己不会的用笔记记下来,第二天早上我就问车间的师傅们。”

  

图片


  正是凭着这股钻劲,刘湘宾终于成为厂里技术最过硬的铣工。进入工厂时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刘湘宾,无时无刻地提醒自己,进步慢了就是后退。2015年刘湘宾所在的单位接受重大课题,要攻克某超高精密仪器零部件的技术难点。这个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精密惯性导航仪器之一,在航天和防务装备领域都属于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也被国外所垄断。

  

图片


  为了技术不再受制于人,刘湘宾带领着自己的班组决定向技术难点发起挑战。茶不思饭不想,不分昼夜,刘湘宾像着了魔一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成千上万次一点点精进。终于,他们成功实现技术自主自控,成为惯性导航领域超精密加工的领跑者。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隆重举行,当火箭军方队震撼驶过天安门广场,千里之外的刘湘宾无比激动。

  刘湘宾:“整个火箭军方队这么多战车出来,我可以自豪地说,都打着我们宝鸡制造和陕西制造的标签。”

  四十多年来,刘湘宾荣获大国工匠、中国质量工匠、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劳动模范、三秦工匠等荣誉称号。

  

图片


  本期《三秦楷模发布厅》节目将于

  5月1日21:15

  在陕西卫视播出!

  5月2日19:07

  在陕西二套播出!

  锁定收看!



来源:西部网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