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研究确定:汉阳陵着衣式陶俑穿有衣物,材质为麻和丝织品,武士俑铠甲有牛皮物质残留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4-05-05 15:10:24 编辑:方正 作者:马虎振 版权声明

  “经过三年时间研究,我们现在可以确定:汉阳陵着衣式陶俑原来的确穿有衣物,材质有麻、有丝织品,而铠甲武士俑身上有牛皮物质残留。”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二级研究员、原副院长赵静说。

  汉阳陵着衣式陶俑科技检测研究报告已出版

微痕解码.jpg

  日前,由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主编、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微痕解码——基于微痕检测的汉阳陵着衣式陶俑服饰研究项目报告》出版。该书是“汉阳陵着衣式陶俑科技检测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如何应用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技术手段采集汉阳陵着衣式陶俑表面不同部位残留物样品的实验、检测和分析过程,依据相关实验结论并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调查,对以铠甲武士俑为例的着衣式陶俑服饰展开初步复原。

  4月29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了这项研究的项目负责人——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二级研究员、原副院长赵静。

  “难点首先是采样,进行了多学科交叉、多学科探索”

  赵静介绍,汉阳陵着衣式陶俑和秦俑不一样,秦俑是穿衣式俑烧制而成,汉阳陵着衣式陶俑是先把俑烧好后再在俑身上穿上衣物。以前考古人员就推测,这些裸体俑应该是穿着衣物的,不过是糟朽了而已。“但分析推测毕竟不是结论,要证实就必须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这项研究工作始于2019年,由于疫情原因延误至2022年结项。三年时间里,我们和合作单位一起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用多种技术交叉来进行验证。”

微信图片_20240430231340.jpg

  “我们遇到的难点首先是采样问题。因为汉阳陵已完成发掘多年,即便是最近出土的东西也已有十几年,一些裸体俑出土后在展线上也已展陈多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物管理中又经过了许多工作环节,导致某些现代的物质附着在陶俑上面,所以已不具备采样条件。因此我们选择文物库房里未经现代外部物质污染的陶俑标本进行取样,选取的陶俑种类有铠甲俑、武士俑、侍女俑。我们与杭州丝绸博物馆合作采用酶联免疫球蛋白检测手段进行技术验证,发现一些铠甲武士俑身上的铠甲虽然不见了,但身上有牛皮物质分子残留。”

  “为避免单一学科技术的不足,我们进行多学科交叉、多学科探索,与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用多种生物学技术进行检测,应用形态学分析、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以及可培养微生物检测,结合仪器检测和化学分析检测汉俑衣物残留,以科研数据为基础,分析判断汉俑衣物材质为麻和桑蚕丝,结论明确:这些裸体俑身上原来的确是有衣物,有麻、有丝织品,而武士俑的铠甲应该是用牛皮制作的。此外裸体俑原来是有胳膊的,陶俑的身子和胳膊是用木头连接的,所以有很多碳元素残留。这项研究工作中采用的一些生物学技术,比如从微生物角度来做的检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项目的开展丰富深化了汉代着衣式陶俑的研究。”

微信图片_20240430231347.jpg

  “面对传统考古学解决不了的问题,科技应用必不可少”

  赵静表示,这项研究工作的意义,除了弄清楚这些裸体陶俑是否穿有衣物之外,对于文物保护工作也带来了一些启发:对于馆藏文物,以前一般认为只要保管好不出现残损破坏,这就算是一种保护了。但其实这仅仅是保管,谈不上科技保护,因为很多文物的内涵限于现实条件是没有揭露出来的。所以,文物的科技保护不仅仅是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与损毁的修复,还有对文物的深层次内涵的探索和解读。以往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对文物保护展开深层次的科技研究。而且文物保护许多工作不是单一学科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多个甚至十几个、几十个学科的参与,文物保护多学科的合作与融合会为文物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支撑。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