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陕西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三秦大地上的“宝藏”三天三夜说不完。但无奈陕西人性格低调内敛,不爱炫耀,不会夸自己。不过没关系,我们会啊!华商网《宝藏陕西计划》第14期 ,把陕西的好说给你听。“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县城更有性价比。”越来越多的人在周末和小长假,不约而同地避开传统意义上的热门景点,“反向旅游”奔赴小县城,探索未被广泛触及的“小地方”,获得一份新鲜感、独特感和松弛感,既有好风景又有烟火气,既可以放轻松又不至于太无聊。于是,一大波原本清净的“宝藏小城”被发现,被带火,成为顶流城市、顶流景点的“分流”担当,也开始“人从众”起来,陕西石泉就是其中之一。
图:视觉中国石泉很忙
县城核心旅游景点石泉老街,用“人潮汹涌”绝不夸张。县城主打美食石锅鱼的店铺,用餐游客比平时翻了3倍,从上午到晚上顾客不断,吃饭等位是常态。县政府停车场被开辟为临时停车场,主干道、滨江路等地开放9000余个停车位,即便如此,仍然有游客转几个圈圈还是一位难求。有条件的农户被开辟为游客的临时住宿场所,但仍然有很多“陕A大军”逛完找不到住的地儿,开到临近的汉阴县去住,或者干脆一脚油又“杀”回西安。小长假5天,这座大山之中仅仅只有18万人口的县城,累计接待游客40.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5亿元,位居全国县域城市前列。据某旅游平台发布的2024年“五一”旅游大数据显示,石泉县在西北地区热门目的地TOP20榜单中排名第七,西北地区热度环比飙升TOP10榜单中排名第一。

从社交平台的评论里,也大致能感受到这座小城当时的“热火朝天”。石泉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往北可进长安,向南能下安康,西可到汉中,东能去荆楚,因汉江水运十分发达,石泉成为连接秦岭深处和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水陆码头之一。
图:视觉中国
因此,“弹丸之地”的石泉古城,在汉代就已经有了较为繁荣的商贸活动,明清时期商贸活动达到巅峰。特别是“两湖填陕南”时期,外地移民涌入石泉,让萧条的石泉重新火了起来。移民们在这座古城里一口气修建了8大会馆,分别为湖广会馆、江西会馆、武昌会馆、江南会馆、四川会馆、山陕会馆、黄州会馆、河南会馆。会馆是一些同省、同府、同县、同业的人士,在外地重要大商埠设立和修建起来的豪华的楼堂馆所,石泉这八大会馆风格各异,可窥见当时的繁荣之貌。其中,至今保存完好的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成为如今来石泉旅游必去的打卡地。
图:视觉中国
除了石泉古城外,这样因汉江被拉动的商贸古镇在石泉还有很多,后柳、喜河、熨斗等,均是古时川楚商道上重要集镇,都是游客来石泉的热门打卡点,各有各的美。基本上,古城老街、汉江水乡、秦巴风光、石锅鱼撑起了石泉火爆的场子。一提到陕西,如今依然有人的印象停留在“黄土高坡”,这个刻板的“陕味”太需要纠正了。其实,陕西全省面积的36%是秦巴山区,石泉就在秦巴山区的过渡地带上,北有秦岭的雄奇,南有巴山的俊秀,浑身还散发着汉水的灵动,身上的“陕味”淡的很,山水基本构成了石泉的灵魂,这是一个北方省份城市很少能打上的“标签”。石泉最著名的山,直接就叫“云雾山”。秋天盘踞秦巴山已久的暖湿气流,准备南下撤退时,被大巴山阻隔,暖湿气流长时间停留,造成了秦巴山云雾多的现象。在石泉流传着一句佳话“早知有石泉,何必下江南”,烟雨朦胧是江南给人的印象,可石泉朦胧起来,一点不输江南。
石泉后柳水乡 图:视觉中国
中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石泉有距今已有数亿年的历史燕翔洞。据考证,燕翔洞属寒武纪古生石灰岩溶洞,实际长度10公里左右,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群。
石泉 雁翔洞 图:视觉中国水多就更不用多说了,一条江穿城而过,基本是一城一江的南方城市的典型标配。秀美汉江穿过石泉,为小城带来一份浪漫和温柔,会让每一个从关中来到陕南的游客都忍不住多看几眼。有山有水的地方空气自然不会差,无论冬季秦岭的北麓雾霾有多阴沉,只要一过秦岭隧道,蓝天总会如约而至。2021年12月29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2021年度中国天然氧吧评价结果,石泉县名列其中,是陕西当年唯一上榜的县区。陕西“碳水天堂”大名在外,而石泉最火的美食却是鱼。到石泉必吃一锅热气腾腾的石锅鱼。一锅秘制汤底加上肥美的鱼肉,嫩滑爽口,同时又有香辣、藤椒、三鲜等多种口味。而本地人会更推荐你吃烤鱼,将剖洗干净的鱼平放在铁夹中,置于炉上不断烧烤,期间再浇上用牛油、花椒、辣椒等调味品炒出的底料,待到鱼肉外焦里嫩,将整条烤鱼放置特制的烤盆中,加上石泉特有的酸辣泡菜和秘制泡椒汁水,香的发抖。
石泉烤鱼 图:视觉中国
这种美食是不是看着眼熟?没错,四川重庆味十足,因为就连石泉人本身“陕味”都很淡。石泉县常住人口中绝大部分人的祖辈都是明末清初从湖北、四川、湖南、江西等地迁徙而来的,石泉境内,现在土生土长的居民90%以上是250年前移民的后裔。人口的迁徙融合造成巴蜀文化和湖广文化、湘楚文化与当地的秦陇文化相互交融,美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陕西属于西北干旱地区”,是很多人的固有地理认知,也许正是因为石泉打破了这种固有认知,产生了距离感和陌生感,才使得“39万辆陕A涌向石泉”。
石泉的走红,是“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因素的促成,不过“被看见”只是第一步。尽管石泉县政府在假期前已经多措并举,非常细致地考虑和规划了文旅配套,全力应对假期旅游高峰。然而,来石泉住宿价格暴涨、找不到住的地方依然困扰了这座小城好几天。于是游客们无奈选择去隔壁的汉阴县去住,30公里的路程,40分钟的车程,“逛石泉住汉阴”的攻略,在社交媒体上被频繁提及。

从以往经验来看,服务水平和承载力是否得到提升,是一个地方走红后是否会“翻车”的关键。石泉旅游“火起来”了,如何“火下去”,是现在更应该抓紧考虑的问题。
从长远看,石泉有打造“中国汉江石泉旅游休闲度假区”大目标,有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十百千”行动统筹推进十大A级景区规范提升、十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攻坚、十大精品民宿项目建设行动,在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匹配这软、硬两方面,正在下功夫。我们有理由期待,“秦巴山水 石泉实美”的小城石泉,未来可以让来到这里的游客赞一句“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