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湿地公园化身“生态卫士” 群众自愿守护汉江源头陕西汉中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4-06-23 23:55:44 编辑:方正 作者:白仲夏 版权声明

三千里汉江,从汉中宁强发源,过巴山秦岭,一路北上,润泽京津。

6月23日,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汉中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始端和重要的水源地,汉中承担着守护汉江的使命与责任。践行“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庄严承诺。

建“仿自然旁路型”鱼道

为鱼儿打通了“回家路”

天汉湿地公园正是位于汉江汉中中心城区段,全长10公里,水域面积6平方公里。是一处集汉江度汛、生态修复、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河流型湿地公园,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也成为广大市民早起晨练和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每天早上7点半,73岁的程建华会来到天汉湿地公园晨练,再和其他老伙计、老朋友们聊聊家常。“这片湿地公园就是我们汉中人的‘天然氧吧’,早上过来散散步、晒晒太阳,别提有多舒服了!”程建华说。

在湿地公园岸边,一条特殊的水道引起记者的注意。水道上方有玻璃盖板覆盖,下方的水道由水泥砌筑,能将水流定向输送。汉中市一江两岸办副主任郭军介绍,这是一条翻板闸鱼道。“天汉湿地公园多年来实施的生态修复为水源涵养和动植物栖息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但翻板闸等工程的建设,在一定区域内阻断了洄游鱼类溯游而上的洄游通道。”

为解决这一问题,天汉湿地公园建造了一条“仿自然旁路型”鱼道,从翻板闸上游引水形成仿自然溪流贯穿滩地,最大限度还原自然溪流形态。实现了翻板闸上下游鱼类交流,有助于鱼类洄游上溯,为鱼儿打通了“回家路”。

正是这样一处处的暖心细节,使得天汉湿地公园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湿地公园的建设也为汉江的生态保护利用和环境综合整治树立了示范和样板,

盛夏6月,湿地公园沿河栈桥旁荷花摇曳生姿,摄影爱好者徐先生起个大早,来到湿地公园拍摄荷花。“随着湿地公园的修建,汉江的水域环境和湿地生态越来越好,冬天有大批红嘴鸥来天汉湿地公园水域越冬,许多摄影同行会专程来汉中拍摄,不可否认,天汉湿地公园已经成了我们汉中的‘生态名片’。”

    汉中市一江两岸办综合科副科长雷菁介绍,天汉湿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因势利导、顺应自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汉江河道原生态岸线,依托江滩天然形态实施岛屿修复。目前,有大小生态岛屿219座,为水源涵养和动植物栖息提供了良好环境,近年来观测到鱼类30余种,鸟类超过90种,各类植物314种。

志愿者定期来到汉江源头捡拾垃圾

汉江源头水质达到Ⅰ类标准

汉江发源于汉中市宁强县,这里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北京人民饮用一杯水,有多半杯来自咱汉江。”这是宁强人引以为豪的事情。

对于许多宁强人来说,守护一江清水的职责是神圣的。6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汉江源头的汉水源村,干净清澈的水流从此流出,汇聚成江。从山脚向源头走去。在这里,不时可以看到有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拿着夹子、袋子,沿河岸捡拾垃圾。

时值周末,幼儿园老师赵雪带着两个女儿来到汉江源头捡拾垃圾。从2015年开始,她便跟着志愿者团队一起,定期来到汉水源村捡拾垃圾。“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赵雪告诉记者,遇到节假日,她就会带着家人一起来到这里,在游玩的同时,践行宁强人守护水源环境的使命和担当。“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给孩子们做好榜样,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观念。”

与赵雪一起的还有退休职工白雅茹,她参加这项志愿活动已有5个年头。“这几年能够明显感觉到,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河边的白色垃圾越来越少,汉江源头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汉江及其支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而宁强也不负众望,汉江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优良,连续多年稳定达到Ⅱ类以上标准,源头水质达到Ⅰ类标准,全县水体优良率达100%,保证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宁强县水利局局长高正宝告诉记者,陕西宁强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源头,为“一江清水送京津”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对其境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关停部分耗能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大排污管理和污水处理力度,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并通过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及生态效益补偿,不断提高森林覆盖面积,使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汉江水源得到有力的涵养。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永辉 白仲夏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