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深化“三项改革” 陕西2.5万余项高校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付启梦 2024-08-16 17:13:19

  8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玉麒,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开富,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朱晓冬介绍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相关情况。

  形成激励、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群

  据何玉麒介绍,近年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围绕深化“三项改革”、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有组织科研制定一系列相关措施和政策,形成激励创新、促进转化的政策群,推动9.3万余项科技成果实行单列管理,2.5万余项成果实现转化,576人凭借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等。

  一是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制定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双一流”建设,强化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与秦创原有机衔接。目前,全省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8所、建设学科20个,分别居全国第4和第7;围绕陕西省重点产业链布局学科链专业链,建立“专业引导发展名单”,新增本科专业49个、撤销本科专业69个,优化更新专业数占本科专业的4.92%,加速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

  二是瞄准省重点产业领域,探索建立企业主导、高校策源、学科支撑、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协同新机制,现已制定数控机床、半导体等9条产业链联盟建设方案。比如,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链和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对应梳理编制重点产业链高校创新平台团队对接耦合图谱,初步梳理科研平台442个。

  三是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持续完善,不断增强高价值科技成果供给;强化孵化载体如秦创原陕西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环大学创新经济圈,大学科技园建设、构建与规划;壮大高校技术转移力,打造高校三级技术经理人队伍,开展高校技术转移专业培训,并将高校技术经理人职称评审纳入工程序列,单独设置评审条件。

  推动大学科技园重组重塑、提质增效

  何玉麒指出,目前全省有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14家省级大学科技园。省教育厅将从3方面推动大学科技园重组重塑、提质增效,作为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的重要抓手。

  一是推动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重组,重点支持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打造国家大学科技园标杆典范,指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园、长安大学科技园和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园等省级大学科技园做好培育,力争在重组中形成突破。

  二是深化机制改革实施省级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省教育厅正在修订《陕西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将聚焦打造产教融合引领地、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地、技术转移承载地、科技企业孵化地、产业生态培育地的总目标,着力提升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服务、“双创”人才培养和科技企业孵化等核心功能,引领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深化。

  三是构建网络体系,支撑创新发展。加强高校与地方协同联动,引导区域政策、企业、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向大学科技园汇聚,持续增强大学科技园专业服务能力,延伸转化服务链条,构建以大学科技园为节点,服务陕西、辐射西部的技术转移网络体系,有力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一校”模式 西工大292项专利技术作价4.91亿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开富介绍科研成果转化“西工大‘一校’模式”。

  一是先行先试,以“三项改革”牵引科技成果转化,将全部职务科技成果纳入单列管理,单独设置成果转化职称系列,探索出横向结余经费出资方式,形成了更加符合成果转化规律的工作机制、评价体系和实践路径。

  二是创新理念,通过“转一批”,量身定制转化方案,实现择优尽转;“扶一程”强化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转化;“帮一把”注重投后赋能,运用投行思维为成果转化企业“背书”,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

  三是贯通“三条链路”,构建以科技园为核心的转化体系,首创由大学科技园管理知识产权从产生到处置到转化的全过程,通过打造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等,实现技术、平台、服务三条链路的贯通,助力成果转化。

  “三项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将292项专利技术作价4.91亿元,作价投资金额连续三年排名全国高校前十,有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陕先后培育了上市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市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12家,引进兵器工业集团、国投集团等来陕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合力打造优势产业链群。

  各高校积极推动优势学科科技成果转化

  发布会上,朱晓冬介绍了陕西高校以秦创原建设、“三项改革”为牵引,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西安理工大学创新打造“投资+孵化”的科转模式,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有力促进科技供给、融资需求精准对接,提升成果转化孵化的成功率。张延超教授团队以航空密封相关专利作价1908万元创办企业,获秦创原发展公司、陕航集团等企业投资2200余万元,推动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该项目现已进入天使轮融资阶段,公司估值超1.5亿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创新形成的“研究院+公司”全链条成果转化创新模式,成功转化了“膜分离技术、装配式钢结构技术、高延性混凝土技术、城市级停车物联网技术、智慧矿山一体化管控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孵化了西安金藏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企业,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达到8.5亿元。

  陕西科技大学坚持校地校企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一院一市(区)”战略,创新建立“四链”融合平台支撑体系,与西咸新区、未央区等共建“三项改革”综合改革试验区,与渭南市、延安投资发展集团等10余家单位共建秦创原技术转移分中心,实现全省地市重点产业对接全覆盖。2023年,学校横向到账经费较2020年增长3倍,实现专利转让686件,孵化科创企业落地秦创原“总窗口”31家。

  西安科技大学依托学科优势,深入能源产业聚集区,组建榆林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利用研究院,以科创飞地方式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桥头堡”,实现项目就地对接、技术就地研发、成果就地转化。学校围绕智慧矿区智能矿井、地质环境与生态修复、煤炭清洁利用、安全与应急管理等四大方向开展攻关,完成千万级、标志性重大科研项目7项,技术服务规模年均破1亿元,为陕西省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作出了积极贡献。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付启梦 实习生 杜玥瑶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印度实习医生在医院遭奸杀 超30万医护罢工抗议 下一篇:西安地铁15号线一期全线“洞通” 12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