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超介绍有关情况。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排名连续攀升
自2022年8月西安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紧扣“引领陕西、示范西北”的发展定位,按照从供给、需求“两侧着手”,强化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三方联动”,推动技术、产业、金融、保护“四层发力”的工作思路,聚力全方位挖潜、全要素支撑、全链条保护、全过程服务,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西安模式”。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的全球排名连续攀升,由2022年的第22位,跃升到2023年的第19位,今年排名再次上升1位,位列全球第18位,居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
措施和成果如下:
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支持高校院所、科创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原创性、引领性技术创造和储备。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专利导航机制,布局建设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8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重点培育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13个专利密集型产业。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有有效发明专利9.96万件,同比增长19.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76.628件,同比增长18%;荣获第24届中国专利奖19项、第二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1项、2023年度全国“十大著作权人”称号1项;全市著作权作品注册登记16.58万件,同比增长31.7%;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49.38万件,同比增长8.8%;共登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58家。
成为国字号知识产权“双示范”城市
示范建设提级晋位。主动将城市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布局,相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成为国字号知识产权“双示范”城市。鄠邑区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碑林区、雁塔区、莲湖区、高新区分别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未央区、新城区、长安区、灞桥区、阎良区、高陵区、蓝田县、经开区分别获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县。西交大、西工大、陕科大、理工大、西电、建大分别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同时,布点建设市级“秦创原IP示范园区”5个,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计划,全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累计达到161家、全国版权示范单位6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累计达到217家、省级版权示范单位13家。
转化运用更趋高效。研究出台《西安市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专利转移转化等一揽子计划项目,推进高校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专利股权投资、许可、转让等运营新模式,2023年,全市专利转让许可7872件,入榜中国专利运营城市前二十,位列第17位。
建设89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工作站
保护体系日臻完善。持续强化部门间、区域间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不断完善行政刑事、司法行政、知识产权仲裁“三协作”机制,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联动”机制,“1+3+2”海外保护机制。建成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西北首家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布点建设89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工作站,培育15个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推动保护关口前移、服务窗口前置。积极推进司法、行政、人民多元化调解,创新运用“云调解”模式办理的涉外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入选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首批10个典型案例。在陕西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评价和知识产权保护督查考核中西安市连续三年获评“双第一”。此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基础稳步夯实。
目前,西安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正处于换挡提速、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们将以示范城市和保护示范区“双示范”建设工作为牵引,持续深化政策集成和创新改革,不断探索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径,为西安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知识产权“芯”动能。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实习生 赵昱涵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
上一篇:西渝高铁陕西段全线最大承台启动浇筑 下一篇:华商记者帮|收房入住后房屋漏水问题不断 物业:地产方联系并催促施工单位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