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收了,后续的和前面说的就完全不一样了。
薛先生今年24岁,在西安做小生意。
3月5日,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自己是视频号官方,说看到他的视频号,觉得做的不错,邀请去参加一个名为“视频号本地生活发布会”的线下培训会,声称可以帮助商家提升流量,提升转化率。
挂断电话后,对方就加了微信,并且发来了一个邀请函,注意事项里有一条说的是:一家企业一人出席,“交流过程给人的感觉很正式,还发来了入场券,登记了信息,我以为这就是视频号官方的活动,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参加了。”
3月10日上午,薛先生如约参加了这个所谓的培训会。
10月29日,薛先生回忆说,一进到会场,就一堆人穿的西装革履、带工牌、有接待,给人的感觉特别正式,开始后就是一堆PPT,还说是视频号官方,首次在西安开展试点,邀请商家去做视频号的团购,帮助提升市域流量,给的政策很好,5万元可以拿到市代理,3.5万元是区代理,“当时是说去谈线下已有团购的商家,例如上了美团,抖音团购的商家,让他们免费入驻到视频号,一个商家我可以拿到200元提成,之后的团购可以拿5%的提点。”
现场的PPT上写着,渠道和作为城市推荐官,负责全市本地商家生活服务业务对接并且享受商家同城生活业务带来的相关受益。受益包括流水抽佣等。
宣传的政策很好,主要是气氛烘托到位,薛先生就相信了,现场支付了5万元,签了合同,“签合同的时侯,他们一直在那说这个项目怎么好怎么好的,结果我回到家后发现,没有这么简单。”
之后的几天里,薛先生按照他们的要求去跑市场,对方给开了所谓的后台,他也在线下去实践,“结果,他们说只能入驻餐饮、酒店,我就觉得不对劲,因为在会场时,他们明确说不限制行业的,我反复询问他们,他们不好好回复,后来就失联了。期间,我要求他们提供电话,也拒绝提供。”
10月29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看到薛先生和他们的聊天记录,3月19日,薛先生就业务问题进行咨询的时候,对方一直不回复,后来才说,在外地开会,他索要电话,对方也不给。
6月份,薛先生问,什么时候能退钱,对方回答,资本融资的钱干完了,后续还在融。
和薛先生签订服务协议的是贵州一家公司。协议中的服务详单上写着,商品品类为,准入的本地化商户。服务具体内容包括,商品团购上架,实景直播系统,短视频矩阵系统等。
在薛先生缴纳的一张5万元的收据上写的是:技术服务费。
29日晚上,记者联系上曾和薛先生对接过的一位工作人员,他说,这家公司是做技术开发的,他是在西安做地推的,当时公司给开了技术服务的后台,很早就离职了,所以不知道后续的情况。
记者查询发现,今年7月,桂林一市民也对贵州这家有限公司进行了投诉,他称,6月1日,接到该公司工作人员电话,称自己是互联网快递驿站的项目经理,和各大快递平台均有合作,邀约个体工商户到酒店参加招商会。会上,讲师介绍了快递行业发展前景可观,称和多个快递平台有业务合作,他们的惠收发线上寄件平台聚合了多家快递,可以同时比价。用这个平台寄快递费全部五折起,服务商可以收取其中的佣金,“我交了2万元,没想到根本就没有任何服务,只有一个一对一服务群,群里人员基本不说话!之前承诺的全部无法兑现。”
10月31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多次拨打这家公司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目前,薛先生已报警。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卿荣波/文 邓小卫/图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