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24年西安交通发展成果显著 市民出行越来越便捷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4-12-27 07:39:59 编辑:张进 作者: 版权声明

  交通关乎百姓民生和城市形象。今年以来,我市交通出行方面的为民实事开展情况如何?年末时分,记者分别围绕市政道路改造、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开调整公交线路、地铁线路建设等多方面,选取点位进行采访,回应市民期盼。

  市政道路改造

  南北中轴线预计春节前“换新颜”

电视塔节点微改造现场 记者 王健 摄

  市政道路微改造是以“小切口”为核心,通过精细化、智能化改造,达到提升城市主干道车辆通行效率的目的。今年以来,西安聚焦解决交通拥堵“大城市病”,着眼补齐市政道路体系规划、路网结构、通行功能短板。近日,不少市民行走在西安南北中轴线路段时可能有所发觉,不少路段正在悄然焕新。

  记者了解到,作为2024年西安市主干路微改造系统治理改造的示范道路,咸宁路、明光路微改造于今年上半年开工,6月份完工。在咸宁路、明光路改造中,充分照顾到不同人群的出行习惯,如优化交叉口、规范掉头车道、路段秩序重塑、主路畅通、辅路提效等,并注重慢行交通环境优化改造,行人、非机动车的过街通道还设置成彩色涂层,明晰路权,引导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各行其道。根据测算,改造后,咸宁路全路段平均拥堵指数降低15%,全路段高峰时段平均运行速度提速13%~25%。明光路全线平均拥堵指数降低21.27%,高峰时段平均运行速度提速12%~17.8%。

  据悉,上述两条示范道路改造完成后,全面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和智慧化水平,同时形成了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今年下半年,我市相继又启动实施未央路-长安路、东西大街及延伸线主干路微改造,二环路“11+9”处拥堵点交通优化工程和40条次支路微改造项目。

  今年10月,西安市南北中轴线长安路-未央路微改造系统治理工程启动。本次改造范围南起南三环,北至北三环,全长约19.8千米。改造任务主要包括优化道路断面,改造大、中型交叉口,优化公交站点,智慧交通提升改造,规整掉头口和改造人行天桥。据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估算,改造后的长安路、未央路以及南北大街,预计机动车通行效率在一环以内提高5%左右,一环二环之间提高5%~10%,二环三环之间提高10%~15%;非机动车道连续率100%,智慧交管覆盖率100%。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95.16%,预计春节前全面完工交付使用。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电视塔节点(长安路-未央路)的施工现场。该点位东临曲江新区,西接高新区,是连接两个区域的重要节点。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雁展路一侧的导流岛已建设完成,丈八东路一侧区域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在连通段施工区域,现场工作人员正加紧作业,计划通过打通盘道空间,连通丈八东路与雁展路,具备机动车双向六车道、两侧行人和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为高新区与曲江新区建立一条全新的连通通道,完善南部片区东西向路网功能。据了解,为能尽快还路于民,南北中轴线的微改造建设昼夜加班加点施工,一线建设者们坚守在各个施工点位,全力确保建设任务按计划完成。

  下一步,我市将以市政道路微改造系统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改造、重点片区开发、基层社区治理,从而为城市发展赋能。 首席记者 梁璠

  公交线网优化

  今年新开调整公交线路达90条

优化线路后,101路公交客流增长。记者 王健 摄

  2024年度西安市为民实事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新开、调整公交线路80条”。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定廊道、降重复、优接驳、减盲区、多模式”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推进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新开调整公交线路90条,其中新开公交线路52条、优化调整38条,提前完成各项任务。

  今年7月24日,西安公交101路再次迎来调整,终点延伸至金滹沱二路东口(地铁4号线金滹沱站)。这一举措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出行选择,还显著提升了公交服务质量。采访中记者获悉,101路公交的前身是41路公交线路。2022年6月30日,41路撤销并开通101路。在今年最新的线路调整中,该线路新增站点5个,取消站点3个,调整站点2个。最终,与地铁线路的接驳达到4条5站,有效解决了曲江雁栖玫瑰园、万科城市之光等社区周边居民的出行问题。优化调整线路后,101路公交的客流也明显增长了。目前该线路的发车频次已增加至日发68趟次,日均客运量达到7424人次,同比增长42.7%。

  “95后”驾驶员杜旻赫是101路公交线路近年来变化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他感慨道:“撤销的是一条客流减少的线路,新开的是一条充满活力的101路。”如今,车况好,客流增长了,这些都让杜旻赫和同事们工作热情更加饱满。

  据了解,今年以来,西安公交集团以客流需求为导向,对多条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同时以“提高线路运行速度,减少乘客公交出行时间”为目的,先后试点推出了招手停、大站快线、公交地铁到站时间零衔接以及响应式停靠等多元化服务。

  在线路设置上,强化与地铁的鱼骨式横向接驳,与地铁接驳率已由2019年的89%,提高至目前的99%。站点上,拉近与地铁站点的换乘距离,优化调整公交站点146个。时间上,推进与地铁到站时刻的精准匹配,与地铁合作联动,试点推行“地铁到站,公交即发”服务。通过公交发车车次与地铁列车到站时刻的精准匹配,从时间角度为市民提供便利,减少乘客的公交地铁换乘时间。从多维度多方向进一步加强公交与地铁的协同衔接。

  此外,针对公交客流分散的新建设、新开发区域,西安公交集团还积极探索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大力发展通学、通勤、就医、文旅类“公交+”定制线路,满足市民差异化集约化出行需求。

  首席记者 梁璠

  地铁线路建设

  西安轨道交通“400+”公里时代已到来

  地铁环线的建设,需要城市能级、人口和建成区规模以及线路路网的支撑,无疑是城市等级的象征。12月26日12时,西安地铁8号(环)线开通初期运营,标志着国内第7座地铁环线之城、第8条地铁环线诞生。至此,西安轨道交通线网形成“棋盘+环+放射”格局,从“0”到“400+”公里,西安这座城市迸发出无限活力。

  西安为何要修地铁环线,这条环线将为市民带来什么?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王元庆认为,西安轨道交通客运需求量大,线网日均客流357万人次,其出行强度、客运强度、客流密度排名均位居全国前列。修建地铁环线,能够将既有线路的“孤枝线路”连线成面,减少市民换乘次数,优化客流迂回中心运力浪费,缓解线网换乘压力,激发城市外围圈发展活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线网韧性,提升地铁保通保畅能力。

  “环线开通前,市民在出行中往往需要在不同线路之间换乘,特别是在城市人流密集的地带,如小寨、北大街站等换乘站,早晚高峰期换乘压力非常大。因此,两点之间不过于迂回换乘的更优选择成为民生需求。”王元庆分析称,从客流组织的角度来看,地铁8号(环)线的开通,使市民在中心城区附近不同方位的两个地点进行通勤时,无须再深入城市中心进行换乘,进一步缩短绕行距离,提升出行效率。

  同时,环线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对交通枢纽和客流大站的串联。这些场站有大量的集中客流,通过环线将其连接后,无论是从环内核心区还是环外郊区前往枢纽,均可就近乘坐放射线路或穿城线路至与环线的换乘站,再乘坐环线快速抵达枢纽。

  此外,8号(环)线就像是西安二环和三环之间的一条“金腰带”,串联了西安万象城、曲江创意谷、高新大都荟等20余个商圈,地铁枢纽大量导入的客流,将与商业体的各类服务彼此增益。如今,西安地铁轨道线路铺设到哪里,住宅和商业就会顺着轨道持续汇聚和发展到哪里。地铁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演化成有形的活动场所,让城市的商业更繁荣。

  截至目前,西安已有11条地铁线路,即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环)线、9号线、10号线、14号线与16号线,外加市域铁路西户线,形成了一个外通内畅、转换高效的“棋盘+环+放射”轨道交通网络,加强了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极大地推进了城市融合发展。

  13年来,从一条线到一张网,再到一环牵七线,迈入西安轨道交通“400+”公里时代……西安地铁已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像是城市骨架的延伸,放大市民出行半径,重塑城市空间布局,串联起群众的美好生活。 记者 郭沛然

  公共停车场建设

  年内已开工建设108个公共停车场项目

  停车场建设,对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意义重大。2024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为民实事”等重点工作安排,市住建局牵头落实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不少于1.5万个的任务。

  对此,市住建局以解决当下重点区域供需失衡问题为主,同时兼顾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在全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充分发掘利用可用建设资源。同时,制定西安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全市公共停车场投资建设工作,多渠道增加公共停车设施供给量。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年度内已开工建设108个公共停车场项目,合计车位15827个,占年度总建设任务的106%,提前并适度超额完成年度既定目标任务。

  近日,在位于南小巷与人民西巷东北角的人民西村广场停车场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30余名建设者不畏严寒分散在各个工序加速施工。据了解,为确保总工期顺利推进,项目部不断优化施工工序,调整人员、材料、机械的搭配,各班组抢抓时机轮流施工。因施工场地面积小且地形狭长,施工布置难度较大,但项目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按计划推进项目进度。

  据了解,人民西村广场停车场项目占地面积约7.791亩,其中城市绿地净用地面积约5.1亩,商业净用地面积约2.688亩,项目地上为公园绿地,地下三层为立体停车库,共240个停车位。

  走访时记者注意到,该项目周边以老旧小区为主,配建停车设施严重短缺,加之区域内道路较为狭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严重,已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区两级经过系统谋划和反复论证,选择“公园+停车场”的结合建设模式。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选取这种模式主要有几个优势,充分利用城市绿地地下空间;避免对周边产生噪声和尾气污染;提供便利的停车条件。记者了解到,该停车场项目计划2025年建成,正式投用后,将大幅提升区域内健身休闲娱乐环境。同时,将有效缓解区域内停车难问题,改善区域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顺畅。

  除了正在建设的项目,记者了解到,像今年已经建成投用的位于长安南路的陕西自然博物馆停车场项目和位于雁塔区大寨路东段的新秦美花卉停车楼项目,均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周边区域的停车压力。

  下一步,西安市住建局将结合2025年度市委市政府最新工作部署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系统建立2025年度全市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逐月明确任务进度安排。 首席记者 梁璠

  充电桩建设

  全年建成投运充电站182座

位于神舟大道与东长安街十字西南角的充电站

  “现在充电特别方便,商场、路边停车场、高铁站、景区门口,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充电,不再有‘里程焦虑’了。”市民左女士家中两辆车均为纯电车辆,从最开始的家中装充电桩充电,到现在的随处可充,短短几年的时间,西安的充电桩越建越多,不断满足着电车车主的出行需求。

  在左女士工作单位的附近,神舟大道与东长安街十字西南角就有一处充电站。12月2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站内多个充电桩接待量“满员”。“天气一冷,车内使用空调会消耗更多电力,因此充电桩的使用频率明显升高。目前算是充电旺季,这个站20个桩、40个充电枪,每天日充量可达到12000度电。”陕西延长石油售电有限公司充电事业部负责人张建介绍,“充电时间方面,如果车辆剩余电量在20%以上的,基本上40分钟就可以充满了,如果在20%以下的,可能要超1小时,所以建议车主尽量提前充电。”

  据悉,陕西延长石油售电有限公司2019年建成首批示范电动汽车充电站,截至2024年11月底已建成充电站110座,充电枪1779把。其中,西安市建设有39座,位置涵盖办公场所、工业园区、酒店、景区等多种场景业态。目前,充电站日充电量约20万度,单枪日充电量最大可达300度。接下来,该公司将继续通过改造现有终端站、抢占核心区域站、承建公路沿线站、提前布局乡镇站、争取统建小区站、推进综合能源站,灵活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开拓盈利模式,提高直流快充占比,提速发展电站,服务市民群众出行。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地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公(专)用充电桩建设作为我市为民实事的主要任务,市发改委将围绕47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任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充电站的建设将通过市级平台实现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并强化安全监管,确保所有设施在投运前完成验收。

  今年以来,西安已建成并投运充电站182座、充电桩4900个,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投运公(专)用充电站1335座、充电桩32106个。推进新能源充电桩建设是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下一步,西安市发改委将持续优化充电桩布局,全力打造智慧、便捷、安全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文/图 记者 冯晓瑞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