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2-24 18:30:24 编辑:方正 版权声明
她立足家乡,在“花丛中”努力了10多年,终成气候,有10000多平方米大棚,200多个蝴蝶兰品种,年产60万株,年产值超1000万元。除了实现个人价值,她也为村里人创造了就业岗位。
创业初期晚上就睡在大棚盯着
2月24日上午,在西安市长安区秦北世纪花园中心的大棚里,不同品种、五颜六色的蝴蝶兰正在绽放,各色蝴蝶兰娇艳欲滴,花团锦簇。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有的忙着给蝴蝶兰浇水,有的忙着套袋发售。大棚里放着一个简易的办公桌,负责人刘娇正在电脑上打字。
刘娇1989年出生,是西安市长安区黄良街道古城村人,妈妈是一名出纳,刘娇因此学习了会计学,原打算从事财务工作。不过,2013年,刘娇从学校毕业后,正赶上了家乡在大力发展花卉事业。“我就顺势而为,在花卉方面创业,一开始是办了一个花卉超市,开了有5年。”2月24日,刘娇说,“之后我停了一段时间,好好冷静总结了一下,决定开办一个中高端的蝴蝶兰基地。”
刘娇与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拍即合,2021年,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除了学习蝴蝶兰的培育技术,我们还学习怎么装扮蝴蝶兰,学习了花卉培育、销售等一系列内容。一开始资金有点困难,我把房子也抵押了。”刘娇回忆。
在亲戚与朋友的支持下,两人建起了两个3000平方米的大棚。“那时候团队就我们两个人,蝴蝶兰需要小心呵护,不能冷也不能热,大棚里不能离开人,我们俩就轮流上夜班,晚上就睡在大棚里的桌子上。”刘娇说。
团队渐渐壮大,他们的大棚成功办了起来。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尝试,他们顺利地让这“兰花皇后”在秦岭脚下开了花,资金方面也渐渐宽裕了起来。
成为陕西品种最全的蝴蝶兰成花基地
2月24日,刘娇介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他们的团队有20多人,有10000多平米大棚,200多个蝴蝶兰品种,有满天红、蓝宝石、妃子笑、大辣椒等,年产60万株,年产值超1000万元,成品花每天都会通过物流发往西北多个省市。“蝴蝶兰开花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春节前后,现在并不是生长和销售的季节,可我们通过对养殖技术和环境控制的不断探索,模拟出蝴蝶兰的自然生长环境,实现了花卉全年供应,真正做到了花开四季。”
据介绍,2023年8月,秦北世纪花园中心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将员工全部纳入到了合作社中,形成合力。
刘娇说,目前,他们在智能温室系统里养殖蝴蝶兰,主要针对光照、温度、湿度等进行管控,为蝴蝶兰的生长创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现在我们是智慧化养殖,大棚也有监控,手机上就可以看到相应的数据。虽然不像最初晚上要睡在大棚守护,但现在晚上也时常需要来巡察。我们与广州、漳州等地达成了代工协议,主要从种苗出瓶到成熟或者半成熟都由其他厂家代工完成,这样就提高了我们温室的成花周转率。目前,我们是陕西最稳定、品种最齐全的蝴蝶兰成花基地,而且新品最多,每年蝴蝶兰新品种在我们这里都有种植。”
在家门口上班 村里婶婶真高兴
最让刘娇有成就感的是,她圆了自己最初的一个梦,“就是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村里很多婶婶从我小时候就认识我,现在在我们这里上班,既能补贴家用,也不影响家里的事。”刘娇说,“这是最让我感到骄傲的一件事。”
50岁的徐珍也是古城村人,2月24日上午,她正在给蝴蝶兰浇水,她说:“我在这儿上班有两三年了,负责浇水、施肥等,每个月能赚3000元。春节前销售大旺季,能赚得更多些。在这儿上班离家近,照顾家也方便,赚的钱我也够花,好得很!”
刘娇说,10多年里,她已习惯每天与花儿待在一起,心情很愉悦,“能在花丛中工作,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我个人的收获很大,再加上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些贡献,我也很高兴!”
对今后的发展,刘娇说,想吸引大学生加入电商行列,不断拓宽市场,把蝴蝶兰销售到更多地方。
据了解,近年来,坐拥全省最大花卉市场的长安区黄良街道,紧紧抓住机遇,先后引进、帮扶了陕西木禾林农业有限公司、秦北世纪花园中心、西安鲜花港等大型花卉龙头企业落地,同时,开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区域内有30多家花卉种植企业,从事花卉及相关工作人员万余人,带动周边11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目前,长安区花卉生产面积达1.28万亩,花卉综合产值达13.55亿元,占西安市花卉综合产值的68%、陕西省的23%。“花经济”成为长安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中,花成为了重要的媒介。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