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切记不轻信陌生电话、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轻 易转账汇款。”
“王叔,您看这里有个'去乘车'按钮,点进去就能调出 来二维码,上公交一扫没带卡也能坐车!”
2025年3-4 月,“雁小轮 ”残障助老志愿者和社工分别 在大雁塔街道、小寨路街道、电子城街道、等驾坡街道、曲 江街道等 10 个社区里以反诈游戏、发放宣传手册、一对一 操作、电子就医讲座、防骗案例故事会等形式为辖区老年人 提供手机挂号就医、医保支付、识别健康骗局等实用技能, 筑牢健康安全防线,累计服务四百人次。
据介绍,这些残障助老志愿者来自雁塔区残健同行残障 服务中心, 目前已经有 15 名成员加入。他们是中心在执行 蚂蚁公益基金会、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蓝马甲行动 ”项 目时,根据“残障+治理 ”的融合模式,社志联动发展培育 的本地社区残障自组织。一是聚焦残障群体的独特能力(如 耐心细致、共情力强),拒绝“ 悲情化 ”帮扶,将其转化为 基层治理的专业优势。在上岗参与活动前,社工都会做“社 区老年人反诈需求调研 ”,运用优势视角做“残障志愿者能 力与意愿评估 ”,精准定位残障赋能与社区治理的契合点。 二是通过“参与式决策-实践式学习-带动群体 ”三步骤,分 别以外出培训、内部强化、 自我锻炼等学习环节,掌握专业技能,让残障助老志愿者在服务中实现“ 自我增能 ”与“社 会增权 ”的双重提升,实现从“零散参与 ”到“ 自组织运作 ” 的专业建构。三是残疾人社工+志愿者专业支持,全流程陪 伴与赋能实现“服务-成长-共融 ”三重目标。中心链接政府、 社区、志愿者等多元主体,为残障自组织搭建“ 资源支持网 ” 与“治理参与平台 ”,形成“残障助老-治理增效-社群发展 ” 的良性循环。明确“残障社群主导、机构支持、社区资源协 同 ”的反诈助老服务模式,将残障群体的“被服务需求 ”转 化为“服务供给能力 ”。
在大雁塔街道经九南路社区、小寨路街道小寨东路社区、 电子城街道华飞社区、等驾坡街道德邻社区、曲江街道大华 公园里社区,现场残障助老志愿者通过反诈知识骰子、反诈知识抽签筒、健康好彩投、好运滚滚等互动游戏, 向老年人 普及冒充公检法诈骗、保健品诈骗、投资理财等常见养老诈 骗套路,并传授防骗技巧。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遇到的 困难,还进行了“一对一 ”教学,耐心讲解微信视频聊天、 手机支付、乘车码出示等的操作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 数字生活。志愿者还原“特效药 ”陷阱、“免费体检 ”猫腻, 揭露其背后捆绑消费、伪造检测结果等骗术,强调“三不原 则 ”——不信夸张宣传、不买来源不明产品、不透露个人信 息。
在崇业社区和高新时代社区,志愿者和社工以“ 学习防 骗知识,守好我们的钱袋子 ”、“手机轻松就医,识别健康骗局 ”为主题,通过情景教学、故事分享、实操演练、互动问 答、案例分析等形式,让老人现场掌握手机挂号就医、医保 支付、报告“云端查 ”等实用技能,并围绕识别健康骗局展 开热烈讨论。讲解常见的诈骗套路、科普基础金融安全知识, 向社区居民普及防诈骗知识,助力构建平安和谐社区。
“以 前总怕点错按钮,今天一步步操作,终于敢自己挂号了!”72 岁的李奶奶兴奋地展示手机预约成功的界面。
活动通过“互动游戏+专题讲座+故事会+一对一实操答 疑 ”的形式,不仅为老年人筑起了防骗“安全网 ”,更培育 出一支“有能力、有尊严、有归属感 ”的残障助老志愿者。 残障者自身面对社会障碍的经历,使其更能共情老年人在数 字时代的困境,如因视力障碍误触诈骗链接、因听力衰退漏 接预警电话,具有“残障助老 ”的天然情感联结。他们与老 年群体的互动,又形成互助支持,让残障群体真正成为基层 治理的“参与者 ”“建设者 ”而非“ 旁观者 ”。下一步,残健 同行将继续实践“残障+治理 ”的融合模式,让每一份“特 殊 ”的力量都能在社会治理中绽放光彩。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