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4-26 17:03:35 编辑:方正 版权声明
近日,一部老头老太谈恋爱的老年剧集《我的后半生》,逗乐不少观众。故事从70岁中文系退休男教授沈卓然丧偶开始,以他和几位中老年女性风格不同的恋爱为主线,和观众一起预习了人生暮年爱的可能。
退休后,遇到心动的他(她),追还是放下?如果追,如何规避可能引发矛盾的问题?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分别联系了北京浩天(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陕西省女法律工作者协会家庭建设委员会主任赵婧,陕西联强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隋霄霄以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牛梅,与她们一起聊聊老年人的爱情。
对爱和陪伴的渴望是人的本能,不受年龄限制
这些年,随着婚恋观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越来越敢表达爱。记者随机采访的市民也都能说出身边的“黄昏恋”:
“我邻居是位早年丧偶的阿姨,独自将儿子抚养长大。60来岁与年龄相仿的丧偶叔叔相恋结婚。但婚后两年,老公患癌,期间继子一直想接父亲回家,阿姨没同意坚持照顾到病逝。最后,继子将骨灰带回老家与其生母合葬,阿姨回到自己家独自一人生活。”
“我们村也有位70来岁的老人,在老伴儿去世十多年后,与学生时代的同班同学在一起生活,虽没领结婚证,但两人处的很融洽。”
……
牛梅认为,“对爱和陪伴的渴望是人的本能,不受年龄限制。尤其对已完成社会、家庭任务的老年人来说,遇到心仪对象,拥有平等追求爱情的权利。在人生的后半程,更应大胆做自己,感受生活的美好。”
对此,赵婧也十分赞同。她认为《我的后半生》直面老年群体的情感世界,肯定了老年人对爱的渴望。“剧中,无论是觊觎房产的护士长,还是与沈教授惺惺相惜的科学家,抑或是图资源的前妻‘替身’,她们能走进沈教授的心里,首先是教授心动了!否则各方面看起来都更合适的彭玉兰或一厢情愿的吕原,为何不能?年龄不是追求爱情的阻碍,心动就要勇敢追,不喜欢就果断拒绝。”
理性规划和安排 规避风险
但爱情除了浪漫还有现实的一面。 正如不少观众的“吐槽”:电视剧只代表一种典型,无法还原“黄昏恋”真情与利益相互角力、反复权衡的复杂现实。
比如,屡次曝光的老年人因恋爱遭遇“杀猪盘”或“诈骗”的冰冷案例。赵婧认为,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年人,前半生大都在为维持家庭稳定、创造生活条件、改善生活质量、家族传承而奉献,常在婚姻中压抑或忽视自身的情感需求。“这使得他们在人生后半段追求感情中容易脱离生存、经济等现实考量,转而聚焦此前被忽视或压抑的情感需求中。这也解释了为何一些不高明的网络诈骗能让阅历丰富的老年人屡屡受骗。”
“‘黄昏恋’的老人如果走向下一段婚姻,就意味着原有婚姻关系、家庭结构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老人自身财产安全和后续监护等切身利益问题,必须提前妥善安排和规划。实务中,曾出现过老人再婚时,双方子女签署协议约定各自父母生养死葬各自负责,父母遗产各自继承。”赵婧说,“但协议难以涵盖所有情况,就像剧中身患绝症且育有一子的女科学家,若她与沈教授再婚,沈教授可能需要照顾她的身体,一旦出现双双病倒的情况,局面会迅速恶化且难以应付。”
还可能引发现实经济问题。赵婧说:“当下,不少老人都在‘补贴’子女。老人一旦生病,不仅无法继续补贴,子女可能还要投入金钱和经历照顾,对再婚家庭而言,很可能成为前期积累的家庭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患病老人也可能因过度忧虑而病情加重。因此,老年人的再婚,应从健康状况、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等多方面理性考量,作出合理安排,以防矛盾产生。”
在隋霄霄看来,再婚后配偶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会导致子女的继承份额被挤压。“比如,上海一老人再婚后,因未立遗嘱,去世后现任妻子依法分得50%遗产,子女仅能继承剩余部分;同时由于未签订任何协议,其较高的退休金还成了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建议再婚双方签订《婚内财产协议》,明确收入归属,并分开管理银行账户,避免资金混同。”
“婚房加名” 务必谨慎
两位律师一致认为,在现实生活的“黄昏恋”中,“婚房加名”是最容易引发纠纷的行为,老人务必谨慎对待。
赵婧认为,“婚房加名”的本质是“家庭财产处置权”的争议。
“以剧中沈教授为例,其名下的房产是与去世配偶的夫妻共同财产,且配偶去世前未留遗嘱,按照继承法的相关规定,该房产应由沈教授和子女共同继承。若沈教授想给再婚对象房产加名,需取得其他继承人(即子女)的同意。”赵婧说,“而作为子女,通常会从长辈的后续生活质量、人身安全等角度考虑,毕竟再婚对象的人品和婚姻目的直接关系到父亲的婚姻质量和生命健康。从利益角度分析,再婚对象可通过‘婚房加名’取得部分财产权益,通过‘结婚登记’获得身份、夫妻财产权益,甚至遗产继承权益,这也使得‘婚房加名’成为敏感且容易引发矛盾的行为,正如沈教授老友老丁得知连护士长要以婚房加儿子名作为结婚条件时,发出的那句灵魂拷问:‘那你看他们是盼着你早点走呢,还是晚点走?’电视剧或许不能完全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冲突或问题,但至少是一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反映。”
赵婧表示,虽然《民法典·继承篇》有剥夺继承权的相关规定,但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及健康状况,再婚生活中疏忽日常生活照顾、刺激情绪等都可能危及老人身心健康,引发病症,剧中沈教授屡次晕倒正是因为突发状况刺激所致,而因生活琐事所引发的生命危机一般很难被外力介入和评价,此种情形又可能加速再婚对象的遗产继承利益实现可能通过日常照顾疏忽、情绪刺激等方式影响老人,且这类情况难以被外力介入和评价,此种情形又可能加速再婚对象的遗产继承利益实现。
4月22日,上海媒体报道,2018年,单身20多年的上海老伯徐先生与蒋女士相识相恋,不顾家人反对选择再婚。婚后三年,蒋女士以“夫妻生活”要挟在房产证上登记终身居住权,随后与徐先生关系破裂,作出各种伤害感情和徐先生健康的行为。2024年7月双方离婚后,蒋女士起诉徐先生,要求搬回居住并限制徐先生进入卧室,一审法院因徐先生签署的承诺书及“买卖不破居住权”的规定支持了蒋女士的诉请。
“这就是‘婚房加名’后背叛的生动写照。”隋霄霄说,“蒋女士的做法比剧中想要婚房加名的连护士长更具迷惑性。建议再婚夫妇通过婚前协议明确房产归属,并设立遗嘱指定子女为继承人。”
家有老人 子女这样做
最后,隋霄霄说:“成就一段美好、健康恋情的双方大都是平等而独立的,现实中的‘恋爱脑’往往是更“强势”的一方,是隐藏了算计和索取的目的,刻意为之。希望老年人秉持理性、健康的婚恋观,切莫被‘甜蜜陷阱’迷惑,破坏晚年的宁静生活,谨记‘谈感情无妨,涉及钱财则需谨慎再三’。此外,也期待子女们能够给家中老人更多关怀,以亲情填补老人情感空缺,共筑防范诈骗的坚实屏障。”
赵婧则说:“《我的后半生》以喜剧形式传递出重要理念——爱情是老年人正当的情感诉求,理应被正视。但现实中,许多老人的情感需求并非单纯指向爱情,更多是渴望自身情绪能够被他人看见与回应。正如剧中沈教授与科学家间的情感,除爱情外,更多是契合的价值观映照彼此而相互成就。因此,子女和晚辈应更关注老人的自身价值与需求,尤其是他们对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追求。剧中沈教授在开启‘黄昏恋’前精神萎靡,正是因为身边人将他视为年老体弱的‘鳏夫’,而恋情让他重新找到了实现个体与社会价值的契机,重焕生命光彩。”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付启梦
相关热词搜索: